暈黃的檯燈下,那個男人的背影,如同剪影般,我永遠只能看見視若無睹的側面。
有記憶以來,父親經年地投注在股票中,下班後常常是連工作服都還沒有脫去,就逕自坐在客廳的辦公桌上看著《鑫報》。捨棄了與妻子和兒女互動的時間,為的是股票。
於是,這是我對股票的第一個壞印象:股票攫取人心,使人拋妻棄子。
在那場景的多年之後,我來到了中國工作,也已經滿了一年。抽離了臺灣地狹人稠所帶來的、情感與實體上的擁擠,從初始滿了如”被隔離”的感受,到現在能享受如宗易品茶般的寂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無處渲洩滿滿的研究欲(做為一個音樂學碩士,你無法期待中國的論文能有多高的水準)必須找個主題來消解。
我想起了那個檯燈下身影所執迷的事物,股票。
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令父親那樣著迷?
我就這樣開始去探究股票。在這之前,我已經拜訪過臺灣的股票博物館,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在這裏開始暸解,原來股票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個全民共利的產物——即使資本家與散戶的利得不成比例,但是它的概念卻是很好的。
我想起聖經上的一句話:
「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22章32節)
市場上已經有數不清的老師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在技術面、基本面教導大家如何掘富——然而,我相信有一定比例的人不願投入股票活動,是因著道德面的緣故:
「玩股票會傾家盪產」「炒股票是投機行為」「玩股票血本無歸」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中庸)。股票如同雙刃劍。它可以被投機地操作,也可以被投資地經營,而在那些對股票錯誤的成見上,都因為定義其為「炒股」「玩股」,卻不是「投資股票」。股票的被妖魔化與污名化,大抵皆來源於此。
接著,我開始閱讀一些股票的入門書籍,看見股票是如何地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暸解其運行的原理與存在的必要,使我在投資時不致猶豫,我是否為富不仁,對道德感強烈的我來說,這是最最重要的。
在這個時代,道德、品格、倫理已經益被拋諸腦後,湮逸在那個還有信仰做為內在制約的年代裏,換句話說,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傻逼。但是,
我怎能做這大惡,得罪神呢?(創世紀39章9節)
如果我的投資,是以傷害別人為代價,那麼,我實在無法安心。
開始看見,股票運行中,那些人性的美善與智慧。希望能從道德層面去檢視投資股票中的主要觀念,讓跟我一樣曾裹足不前的準投資人,能夠在投資股票這件事上,有平安的意念。
做為一個基督徒,思想的基礎是立基在Max Weber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縱使後來有部份的學者對這個立論產生質疑,但是與大部份的東方宗教相比,基督新教的確是相對入世,而我也不願過於宗教化地談。不如說,今日西方世界所信奉的普世價值,有很大部份是源於基督信仰。因此,倒不入說是以今日的品格觀來檢視更為貼切。
願一個傻逼所做的工作,也能有意義、也能給這個世界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