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教學領導力(7)_何謂組織

超譯教學領導力(7)_何謂組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Chester I. Barnard的著作<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中提到,所謂組織(organization)是指「兩人或兩人以上,有意識地調配各種行為或各種力量後形成的一個體系。」

"A system of consciously coordinated activities or forces of two or more persons."

組織是一個體系,而且是集合「行為或力量」而非「集合人」,所以當力量調配得順利,整體展現的成果也會超出預期。而能有意識調配力量的人,其實就是領導人。

組織其實有兩個端點:機械的(mechanistic)與有機的(organic)。前者公式化程度高、工作分配嚴密、階層多;後者公式化程度低、工作分配彈性、階層少。要用哪種型態也是得看環境,像是環境穩定時,用機械化的型態績效比較好,這型態也比較偏向帝王學的「上下關係」;可是環境不穩定的現今(科技快速進步時),其實用有機組織較好,而這也呼應了領導學的「前後關係」。

文章這邊提到了有趣的點,那就是「組織是力量的集合」,也就是說在討論組織時,個人並不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我們每個個人能夠提供什麼力量給組織,讓這個組織能夠達成原先設定的目標。反過來說,當一個組織沒有達成目標時,討論的不會是「誰」的問題,而是討論「力量的調配出了什麼問題」。屏除了「人」的因素,在組織經營上,或許能更快速的釐清問題本身吧?

教學時常出現「沒有達成目標」的狀況,或是老師覺得一堂課上得很失敗。或許有人會有類似「是某某學生在課堂上亂」或是「我教得太差」的想法,但這並沒有真的看到問題本身。

問題本身不會只是歸因於「人」,該思考「是不是當下的氣氛剛好不適合進行這個活動」、「課程設計是否有哪裡不夠連貫」、「小孩是不是在之前遇到了哪些狀況」。

無論是組織或學校,「對事不對人」才有辦法真正看到問題的核心,進而解決。這也是一位領導人需要做到的。


參考文獻:圖解團隊領導學

avatar-img
黃蓋瑞的沙龍
7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會放上與科學教育、科學哲學相關的探索(inquiry)文章。「硬殼」就是要你探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蓋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訓練(coaching)簡單來說就是引導式溝通。通常接受訓練服務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訓練師的責任是將對方心中的答案引導出來。 要引導對方產生自覺,首先必須認真的傾聽,但除此之外,訓練師還得有策略的對話,以達到某個成果。這個過程可以GROW model來闡述:
上司擁有職位權(position power),這容易使人濫用,出現「閉嘴聽我說」、「服從我的指令」等說詞。領導人與跟隨者則是前後關係,好的領導人會高舉「目標」,且這個目標大多是經由全員同意設定出來的。
要解決複雜結構性的問題,需要先從更為簡單的問題開始拆解(就如同為學生搭建學習鷹架一樣,要很細緻);當然要讓自己擁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之前,也可以給自己一些較小的挑戰。從每一次解決小問題的流程慢慢找出解決問題的眉眉角角,再逐漸解決更大的問題,而同時要注意自己正在解決的問題是否與未來想解決的大問題方向一
訓練(coaching)簡單來說就是引導式溝通。通常接受訓練服務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訓練師的責任是將對方心中的答案引導出來。 要引導對方產生自覺,首先必須認真的傾聽,但除此之外,訓練師還得有策略的對話,以達到某個成果。這個過程可以GROW model來闡述:
上司擁有職位權(position power),這容易使人濫用,出現「閉嘴聽我說」、「服從我的指令」等說詞。領導人與跟隨者則是前後關係,好的領導人會高舉「目標」,且這個目標大多是經由全員同意設定出來的。
要解決複雜結構性的問題,需要先從更為簡單的問題開始拆解(就如同為學生搭建學習鷹架一樣,要很細緻);當然要讓自己擁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之前,也可以給自己一些較小的挑戰。從每一次解決小問題的流程慢慢找出解決問題的眉眉角角,再逐漸解決更大的問題,而同時要注意自己正在解決的問題是否與未來想解決的大問題方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