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用數據,看見舊城蛻變的契機(上)

圖、文 / 董其樂
不同於全球大部分地區剛剛過半的都市化進程(urbanization),台灣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之中。高速的城市化發展讓我們「逐群而聚」,享受著它帶給人們的便利。與此同時,都市作為一種有機的共同體,也如同人一樣經歷著生老病死。
新竹舊城區正在經歷著它的病痛期。在過去三四十年的時間裡,新竹的都市化建設由市中心向外圍鄉村蔓延擴張。空間生長的邏輯從原本的區位交通、自然環境、生產生活這類自然發展規律,轉向公共政策、土地開發等多方利益角逐。在現今都市發展的脈絡下,最初早已發展完備的中心城區,存在房屋老舊,公共設施不堪負荷,道路窄小等種種問題而逐漸落寞下來。
用數據參與並輔助都市設計(Data Augmented Design)是本文的重點。2016 年唐鳳出任 「數位政委」後,推動「開放政府」將一部分資訊和數據免費公開,同時建立數位化的公民意見傳遞管道,成為我們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做疊圖分析衹與認空間的關鍵支持。在經過長時間的現場觀察之後,我們針對目前舊城區內人群移動、公共環境與交通運輸狀況等課題,結合政府開放資料與網路數據環境做進一步探索。
因為歷史發展的關係,新竹城的都市規劃先後經歷了清領時期十字狀和日治時期的棋盤格,讓如今的道路形成了一張錯節盤根的網。當時給跑馬車的街道寬度,也不足以符合現在的交通使用。我們試著先從公共運輸角度切入,疊合了 Ubike 的點位資料及其使用量和新竹市公車路綫圖。從中可以發現,在Ubike 服務半徑圈內,使用次數最多站點為火車站,其次是巨城購物中心。而舊城的核心區中山路南北兩側沒有提供腳踏車,公車也較少經過。可推測多數人抵達火車站後,多數有消費購物需求的人,便會向東側巨城購物中心及西側大遠百移動,而舊城核心區難以通過公共運輸服務到達。
新竹市都市擴張歷史
到達方式分析,道路亮度越高則公車班次經過越多。
那如果是自己騎機車或是自駕私家車前往,情況會是如何呢?我們找到了 104 年度交通事故發生點位資料並疊合了道路等級分佈情況:相較於其他區域,舊城區內易發生交通事故。其中,中正路是易發路段,也是多數驅車通行的主要道路。多數交通事故集中在交叉路口,比如東門圓環附近。這可能與道路過寬,多岔路口影響了車速與視距有關。交通事故易發也從側面提高了市民進入舊城區的安全成本,降低了出行意願。
除此之外,交通擁堵也是舊城區內的另一問題。請試想,當你終於克服了出行的恐懼,開車或者騎車去舊城區感受她獨有的歷史魅力,卻在半路上深陷塞車的泥潭。四下環繞著鳴笛與引擎聲,還有不間斷亂竄的行人,以及怎麼也找不到空位的停車場,這一切的體驗已經讓你興致全無。為了在地理區位上描述出這一系列感受,我們爬取了 google 的交通擁堵資料,將全天候最擁堵的路段篩選出來,並與停車場的區位資料進行了疊圖。結果呈現如下圖,舊城區內分佈了非常多小型私有停車場。舊城區最熱鬧的城隍廟周邊,就有著六七個大大小小的停車場,我們推測交通擁堵程度也與停車區位有一定的相關性。因區內短街廓道路窄的特點,更多的停車場也意味著有多的車輛進出和回轉。這在尖峰時間段與主道上行人車輛交匯,引發交通混亂。
交通事故點位熱力圖,顏色越深代表發生事故越頻繁。
半徑 250 公尺視角下,擁堵路段與停車場分佈關係。
我們運用數據試圖在空間上指認出了不易發現的問題,也嘗試著發覺轉變舊城面貌的潛力與機會。對每一個深愛美食的新竹吃貨而言,舊城區是他們的天堂,這裡有鴨肉許、有貢丸湯,有他們記憶裡最愛的味道。不僅如此,舊城區便利的生活服務與豐富多元的休閒娛樂活動,吸引著年輕人的腳步。Google Map 上的店家資訊(POI)分佈與數量,就做了很好的說明。我們爬取了這些數據並整合了竹市府的開放資料,如「新竹市十大伴手禮」、「新竹非吃不可」等點位資料,做出一張生活便利圖(如下)。
舊城區生活機能分佈,同一顏色片區代表該種機能服務分佈密度較高。
新竹市兩三百年來的豐厚歷史與文化,讓行走在舊市區的人如同走在一處開放的博物館群之中。區內 120 公頃範圍內高密度分佈了 28 棟歷史建築和古蹟,也成為全臺灣之最。這些有價值的老屋和古建築集中分佈在北門和南門老街,以及中正臺夜市附近。她們有的是清代的街屋、日式的宿舍、60 年代的販厝,屹立在時空之中,訴說著屬於竹塹城的光陰故事。
上述種種問題,讓舊城區變成一個既難以到達,來了又出不去的交通黑洞,即便這裏有非吃不可的新竹美食,深厚故事的歷史古蹟、懷舊的歷史街區。從人本道路永續發展的角度上來看,人行空間的不連貫與不友善,再加上老舊建築維護整建成本高,所有權的權屬複雜等等,極大的限制了舊城區的發展。雖然街道的尺度是適宜步行,但騎樓空間大部分都被停放的汽機車和攤販及雜物占用,行人被迫與行車爭道。我們幾乎無法用行走的方式,好好體驗舊城區的迷人光景。因為你要隨時提防,呼嘯而過的車輛和前方擋道的機車。
城市是人類的居所。當我們在面對舊城區課題的同時,也在面對一個更廣闊的問題:什麽是一個美好的城市?今天我們的都市越來越處在「物聯網」的狀態之中。都市規劃也不僅僅是屬於專業者的事情,城市中「歷史、社會、空間」的關係不可割裂。如何在這之中找到舊城復興的契機,是一個需攜手共同面對的問題。
有價值老屋與古蹟古建分佈疊圖

本文截取更改自董其樂、許庭源 2018 年的畢業設計《掩幕行動 - 新竹舊城的共享新城實驗計畫》。本文所有分析與資料呈現截止至 2018 年 4 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