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路上觀察學】街道即政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文/王昱登.攝影/Alf wang、程天佑.圖片授權/國家圖書館

天氣好的假日,各觀光景點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此時新竹市區的交通顯得更加擁擠,早期的《貢丸湯》雜誌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現象。現代的交通工具與暴增的車流量,擠進沿襲日本時代都市規劃的小小街區裡,遊客與市民朋友都大喊吃不消。新竹的街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街道一直是身體力行路上觀察的好場所,這次配合著整本刊物的主題,讓我們從街道的紋理中來仔細爬梳這個城市的身世吧!

過去這一百年來,有些道路的規劃遺留著日治時期的影子。在舊城區,以城隍廟為中心,往各個方向都有許多蜿蜒的小路,尤其是城隍廟一旁的東門街,因為道路彎曲的緣故,正巧製造了許多角間的出現,每個角間的空間利用和房屋結構,是路上觀察的樂趣所在(欲知詳情請見《貢丸湯》第十七刊)。

清領時期的街道看起來彎彎曲曲,這些道路通常在建築城牆之前就存在了,因為環狀蜿蜒的街道有利於守備防禦外敵,又因為聚落形成年代較早,之後的市區改正及都市更新皆難以重新規劃這些既存路徑,因而保留至今。街道的設置也與地方治理息息相關,讓我們睜大眼睛,觀察市區的幾條重要幹道,從路徑的方向以及路旁的重要設施來看過去日治時期市區改正的內在邏輯!

raw-image
raw-image

從街道看街區發展轉移



raw-image

見證區域發展轉移的「驛前大道」

一條道路上所連接的重要景點或是城市地標,可以看出這條道路更為深層的規劃意義。中正路的起點由新竹火車站開始,末端抵達新竹機場,中間更是穿越了東門圓環、東門市場以及新竹州廳。這條日治時期所建的「驛前大道」是當時市區最為寬敞的一條路徑,可說是從交通、民生、政治到軍事,貫串了最為核心的日本人統治基礎。因而,這條路也從日本時代開始漸漸取代了過去漢人所熟悉的「北門大街」,成為當時最為熱鬧的街道。

臺灣有多處都市規劃,都承襲了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建築師們留學至歐陸所習得的新知。仔細看看火車站,會發現火車站兩邊是不對稱的。為什麼會這樣設計呢?攤開地圖可見端倪:火車站大門正對著東門城,統治者希望能讓剛到新竹的民眾,一下車就能看見寬廣的驛前大道「文明開化」的街景,形成有如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軸心線。這樣的設計絕非偶然,日本時代,臺北驛出入口也正對著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今日的館前路當時稱為「表町通」,只可惜與新竹面臨的狀況類似,後人未妥善維持乾淨的街景、任其發展,城市軸線也漸漸消失。

中山路與中正路交會點為日本時代的「新竹州廳(今新竹市政府)」,中山路末端連接新竹神社,中山路連接起外來政權帶來的信仰與權力中心。

raw-image

中正路、中山路的特殊意義

城隍廟旁有著一條與其他小徑有所差異的筆直道路——中山路。中山路全長約2.5公里,自新竹市政府的門口正中央向外延伸。在新竹,中山路以及與其垂直交叉的中正路,都是來自日治時期的街道規劃,可以明顯地從路徑上看出和清代街道的差異:筆直且寬敞的路徑、棋盤式的規劃呈現了現代都市的模樣。

不過說到路名,臺灣被稱作「中山路」和「中正路」的道路比比皆是,每個地區火車站前最熱鬧的大街,被命名為中山路更是常態。這些道路絕大部份如同新竹的中正、中山路一般,是日治時期市區中新興的熱鬧街道,直達市中心。在戰後的政治氛圍中,紛紛被改名為歌頌孫中山、蔣介石,具有強烈政治目的及涵義的路名。

而中山路更為有趣,由新竹州廳連接著新竹神社。這條道路是在日本統治時期規劃建立的,這條路的兩頭串連了日治時期政治權力中心以及當時的日人帶來的宗教信仰中心,中間卻直接穿越了過去漢人的聚落中心,並拆除了城門及林占梅家族的私人花園——潛園,這條路可說是見證了一個殖民政權展現其權力的過程。

從清領到日治,地景與政治的轉變

城門與城牆路(勝利路)

東門城是新竹的重要地標,你可以在形形色色的城市形象文宣品中看見它的存在。這座清領時期建成的城門是竹塹城的四座大門之一,然而其城牆和西門、南門都已被日本政權拆除,而北門則是毀於火災。這三座城門都有重新考證位置,並在該地點製作地標解說牌,譬如北門街北大路口的卡爾登飯店騎樓,就能看見說明過去北門位置的解說牌、中山路長老教會前則約略為過去西門的所在地。

特別的是,從東門開始,市區有一條道路貫穿了四座城門的位置,這條路即為現今的「勝利路」。從地圖上來看,圓弧的勝利路一路穿越了幾條重要幹道,分別在林森路、中山路以及北大路的路口,各是三座城門的舊址。在金融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華爾街」,其實是「Wall Street」的譯音,意指城牆路。同理,勝利路也是一條拆除城牆後留下的路徑。

東門城周遭的空間,從城市邊陲交界的區域,在日治時期搖身一變成為交通要道,車輛得環繞著城門而行,注視著更新過後的城門空間;而順著護城河而下日人也在河道兩側種植樹木打造成公園綠地。這種空間上的大幅改變,也帶動當時人們認識政治權力的更換,日本人透過改造城門周圍的空間,讓原先清代的軍事防禦設施,轉換為公園休閒空間以及交通要道,重新賦予此區域新的涵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臺。東門城也成為政治宣傳的重要區域,城樓上佈滿了政治宣傳的標語,從老照片中可以看見這種轉變。在經濟起飛後,中小企業主組成的組織也曾捐贈鐘塔或相關設施設立於此,足見此地政治、經濟上的重要意義。

現今,這塊區域除了保留了休閒的功能之外,東門城也已重新修復回復過去的樣貌,並被指定為古蹟保存,重新以象徵城市歷史的姿態呈現,與這幾年來公私部門不斷提倡巡迴新竹舊城歷史脈絡的聲音互相呼應。

raw-image

城門涵義的轉變

raw-image

假日到護城河散步,已經是成為新竹人的日常,護城河兩側綠樹成蔭,河中有魚兒優游其中,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見陽光從葉隙灑落,投射一個個光點在石板路上。這條河道因清領時期作為竹塹城東門的護城河而得名,原先城門外幾乎沒有人煙,不過自日治時期以來幾次的市區規劃,日本人在這裡設立了新竹小學校(今東門國小)、新竹州圖書館、在不遠處建設了當時全島最大的公有市場——新竹東門市場,讓這周圍的生活圈逐漸成型。如今護城河淺淺的河道已經不存在過去保護城市的防禦功能,但從與城門的相對位置,還是能稍微辨認出竹塹城的內外交界。

近年來,政府部門開始利用護城河周邊的公園綠地舉辦市集或展演活動,提供民眾休閒去處。而公園綠地在城市中出現,不過是近百年的事情。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引進星期制,且制定星期日為例假日,因而城市的空間中開始出現公園綠地,提供市民休閒生活,也兼具防災效果。如今天的新竹公園、十八尖山,都是日本政府在此背景下留下的公共建設。

護城河與新市政

raw-image

市區裡的條條大路

發展已久的新竹市區,如果打開路上觀察的眼睛,時常會關注到巷弄中的迷人風景。不過這次專題特地挑選了市區幾條顯眼寬敞的道路,仔細觀察和舊城區眾多窄小巷弄相反道路。可以發現這些道路都經過系統並縝密規劃而成。這次幾條街道雖然名稱上都不見日治時期的規劃痕跡,但從空間中,如街道兩旁的重要建築、圓環的設計,還是能看出殖民政府大刀闊斧的變更城市,透過空間規劃和設計讓當時的新竹市民感受到新政權的到來與統治。

raw-image

參考資料
王品方(2009)。竹塹舊城區空間重構之自明性分析。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芷瑗(2020)。日治時期新竹街市區改正計畫政策與空間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5「新竹的日本,日本的新竹」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3r6yrz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pse.is/3pqqfu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3h68nr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3phgyv
Readmoo電子雜誌:https://pse.is/3pvsm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Thumbnail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Thumbnail
古代人們安家落戶辛苦經營後,修築城牆防護天災人禍,有了城門和城樓,方便了進出交通和瞭望守衛。若干年後,卻成為都市發展和交通的障礙,城牆拆除改成陽關大道,城門僥倖留下,也只能成為歷史的回憶。
Thumbnail
古代人們安家落戶辛苦經營後,修築城牆防護天災人禍,有了城門和城樓,方便了進出交通和瞭望守衛。若干年後,卻成為都市發展和交通的障礙,城牆拆除改成陽關大道,城門僥倖留下,也只能成為歷史的回憶。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相信提到中山捷運站,大家一定想到是逛街的好所在, 但你們知道這附近的建築都充滿著歷史嗎~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光點、線形公園、中山藏藝所 跟著黃啟清老師及李麗卿老師走讀,才發現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
Thumbnail
新竹市東門圓環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東門圓環口 電話:​ 03 521 6121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 (無時間限制) 備註: 國定古蹟 新竹市城牆起落 新竹之心就在東門 ​ 城牆發展轉換時代 新竹市東門圓環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東門圓環口 電話: 開放時間:
Thumbnail
新竹市東門圓環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東門圓環口 電話:​ 03 521 6121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 (無時間限制) 備註: 國定古蹟 新竹市城牆起落 新竹之心就在東門 ​ 城牆發展轉換時代 新竹市東門圓環相關資訊:: 地址: 新竹市東區東門圓環口 電話: 開放時間: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天氣好的假日,各觀光景點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此時新竹市區的交通顯得更加擁擠,早期的《貢丸湯》雜誌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現象。現代的交通工具與暴增的車流量,擠進沿襲日本時代都市規劃的小小街區裡,遊客與市民朋友都大喊吃不消。
Thumbnail
天氣好的假日,各觀光景點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此時新竹市區的交通顯得更加擁擠,早期的《貢丸湯》雜誌時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現象。現代的交通工具與暴增的車流量,擠進沿襲日本時代都市規劃的小小街區裡,遊客與市民朋友都大喊吃不消。
Thumbnail
延續前一章介紹關於桃園鐵路,在此擷取其中我較了解的片段。   台灣鐵路歷史悠久,但為切合主題並縮短篇幅,本篇將以此地圖說起說起。   國民政府遷台前,「桃園車站都會區」已看得出基本雛形。建築圍繞車站,而現……
Thumbnail
延續前一章介紹關於桃園鐵路,在此擷取其中我較了解的片段。   台灣鐵路歷史悠久,但為切合主題並縮短篇幅,本篇將以此地圖說起說起。   國民政府遷台前,「桃園車站都會區」已看得出基本雛形。建築圍繞車站,而現……
Thumbnail
在經過長時間的現場觀察之後,我們針對目前舊城區內人群移動、公共環境與交通運輸狀況等課題,結合政府開放資料與網路數據環境做進一步探索。 本文截取更改自董其樂、許庭源 2018 年的畢業設計《掩幕行動 - 新竹舊城的共享新城實驗計畫》。
Thumbnail
在經過長時間的現場觀察之後,我們針對目前舊城區內人群移動、公共環境與交通運輸狀況等課題,結合政府開放資料與網路數據環境做進一步探索。 本文截取更改自董其樂、許庭源 2018 年的畢業設計《掩幕行動 - 新竹舊城的共享新城實驗計畫》。
Thumbnail
古稱「竹塹」,新竹的舊城區有將近三百年的悠久築城史,具特色的市街型構與傳統文化保存至今。然而,這樣的城市,在以私人機動車輛為中心的生活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魅力已經有所損害。該怎麼走在這個富有歷史的古城中?讓我們看看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的邱秉瑜老師怎麼說!
Thumbnail
古稱「竹塹」,新竹的舊城區有將近三百年的悠久築城史,具特色的市街型構與傳統文化保存至今。然而,這樣的城市,在以私人機動車輛為中心的生活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魅力已經有所損害。該怎麼走在這個富有歷史的古城中?讓我們看看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的邱秉瑜老師怎麼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