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阿福在嗎!」 伴隨著熱情的招呼一對男女順勢開門走進,是附近酒吧的老闆與老闆娘,這幾乎是每天都會上演的戲碼。一開始我常以為是要入住的房客,後來習慣了可能是附近的鄰居、恆春當地的友人、甚至是來墾丁順道而來的阿福的朋友。帶來的可能是一瓶酒、一束花甚至只是一聲招呼。
「他們是找阿福做什麼呢?」 最初我總會下意識的有這樣的疑惑,但大多數人來這裡不是為了什麼就只是串門子、寒暄幾句,不是客套的那種,這裡無法言述辨別的基準,但如果你在這你會知道的,我確信你會知道。突然想起要離職時,我跟一個前輩提到要前往墾丁打工換宿,前輩問我所以你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你最後想獲得什麼?我忽然一愣,我真的從沒想過,因為我只是想去。當你嚮往一處超越一定的範疇時,你就會抵達,其實就只是這樣。 我回答:「沒有目的,我只是想去看看那裏的海、那裏的人們是怎麼生活的。」 前輩笑著說:「浪費人生。」 我不以為意,事後想想或許吧!或許前輩說的就是正解吧!但你是怎麼定義浪費這件事呢?我希望我的一生都可以浪費在這無可救藥的浪漫裡,而我的浪漫是做我想做的事,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在想念某些人卻沒有足夠的理由、機會「再見」的時刻,你才會赫然發現那一句稀鬆平常的道別,距離可能比想像的還漫長遙遠。大學畢業時,我這樣寫下。但人與人相見為什麼需要理由呢?為什麼需要目的呢?我們是不是很怕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怕吃虧、怕被佔便宜,甚至怕只是自己自作多情。或許想念超過一定的比例時,人與人也會相見,不需要目的,只是朋友啊,我想你了,見個面吧!僅此而已。
嘿,真的沒這麼困難,就像基隆到墾丁一樣,出發就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