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中期-台西混搭裙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蔣渭水的革命戀人,「陳甜」

  今年八月,柯文哲所組成的「台灣民眾黨」正式成立,也使的1927年的「臺灣民眾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為了社群話題。
  1927年的「臺灣民眾黨」是日治時期由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目標是能為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帶來新的改革,「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可以說是在那個被統治的時代下,想透過社會運動與文化教育來實現理想的一群人。

  其中,蔣渭水便是臺灣民眾黨的領袖之一。但許多人都不知道,除了那些學富五車的男子以外,蔣渭水身也有一個具有膽識聰慧的女性,在默默的支持他。
陳甜(維基百科)
  那人便是陳甜。在大稻埕最繁華的1920年代,年少的陳甜從清貧家庭來到台北,容貌清秀的她便在高級餐廳「東薈芳」擔任藝旦。而與友人聚會的蔣渭水,也正巧來到東薈芳聚餐。

  一個是富有聲望的知識份子,一個則是炙手可熱當家紅牌,但過去沒有受教育的陳甜,竟與蔣渭水相談國家局勢頗為投機。兩人一拍即合,很快進入相戀,於是之後蔣渭水教導陳甜讀書識字,陳甜並加入台北青年讀書會,成為五十人中唯一的女性。

  在以妾的身分嫁入蔣家後,陳甜改名「陳精文」,之後風風雨雨幾年,陳甜更是陪伴著蔣渭水從事社會運動。
  1923年時,「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成立,然而當時日本法規管制政治集會結社,雖然後來活動轉移至東京舉辦,然而蔣渭水也因為這件事入獄四個月。

  這件事情史稱「治警事件」,除了花蓮、臺東、澎湖外,全台都展開了大檢舉,總共逮捕41人、傳訊58人,有99人遭受迫害。當時台灣人心惶惶,而當蔣渭水入獄時,陳甜仍然頂住了壓力,持續地替蔣渭水宣傳演講。
 『……你在內時,是靜養的好的機會,保守自己的身軀,以外的事請暫放心,這是我所希望的,你請。我親手寫的。阿甜。』

──摘自1924年陳甜予蔣渭水之信。
◆台西混搭裙
  陳甜在照片裡的形象,總是文雅的大襟衫搭配西式膝下裙,這也是在一九二零年代時台灣年輕女性常有的穿著。我們在這裡參考幾張同年代女性的照片,還原當時的穿著。
臺灣衫與西裙混搭(圖片摘自網路)
鉸剪眉(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女人」)
  也就是瀏海啦!鉸剪眉通常是未出嫁女性前髮的樣式,但比較特別的是,那個年代的瀏海不只剪得平齊,還有像圖片一樣圓弧狀的。

#麵線紐
麵線紐(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女人」)
  將頭髮如麵線繞曲梳紮於腦後,8-9歲到13-14歲女孩愛梳的髮型,較流行於南部地區。

  雖然陳甜的年齡與地區皆不符合此髮型,然而由於過去沒有介紹這類的後髮髻,我們在這裡仍然是保留了這個設計。

#大襟衫+#喇叭袖
陳甜(右上)與蔣渭水(左上)與及黃呈聰夫妻(下面)
  大襟衫是清制服裝的一種,「大襟」意指右衽的衣衫。在清領中期時,大襟衫有著寬袖和浮華的緄邊,到清末時則是袖子變窄,下擺變長。
青色提花綢大襟女衣
  而大襟衫到日治中期,則變為短至臂部,且略有腰身,還有七分喇叭袖。

#西式裙+#皮鞋
  裙子由平面剪裁的馬面裙,變成西式套穿的直筒裙。相較於搭配行燈絝的綁帶靴,此時更常搭配的是女性的皮鞋與絲襪。

◆如果有人比蔣渭水偉大,我就嫁給他。
  『……我不曉帶我的愛妻的寫真來這裡賞玩,很是可惜,幸得腦裡明明白白,還有印刻我妻影像,所以時時在腦裡,看得明白,聊可自慰的。』

──1924年12月31日,蔣渭水獄中日記。
  蔣渭水先生在1931年因為傷寒過世,在8月23日的永樂町舉行「臺灣大眾葬儀」,那一天,有五千多個人趕來參加蔣渭水的大眾葬,而海外如上海、金陵、東京,也紛紛寄來了兩百餘件的弔慰電文。
蔣渭水氏臺灣大眾葬葬儀(財團法人蔣渭水基金會)
  而蔣渭水臨終前的攝影,陳甜坐在床邊,那年她三十二歲。

  很多人勸還仍年輕的陳甜改嫁,但陳甜只說:「如果有人比蔣渭水更偉大,我就嫁給他。」後來她在台北慈雲寺出家,直到1986年病逝都沒有再改嫁。這五十餘年的青燈木魚,彷彿是為了這十年間兩人相遇的美好。

  輾轉離1920年代已經接近一百年,那代知識份子的愛情故事也逐漸被世人遺忘,但這百年前的傾城之戀,卻是當時大稻埕裡最璀璨的一筆。

  一百年算短算長?我們不知道,但這份愛隨著時間沖洗,在這霓虹絢麗的年代,讀起來卻是更刻骨銘心。

委託繪師:崔小熊
參考資料: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女人」、《台灣早期服飾圖錄》、《臺灣服裝史》、吳奇浩〈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

#補充
雖然我們在文中介紹了陳甜女士與蔣渭水先生的故事,但主要繪畫形象並非參考陳甜女士,而是〈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中所附的1920年末蘇何蜜女士的老照片,所以與陳甜的照片(比如髮型)有多處不同,但兩者確時都穿著台西的混搭裙。
我參考了《臺灣服裝史》、《白話圖說臺風雜記:臺日風俗一百年》、《台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研究》等書籍資料,但因為這些資料都沒有對1920年代的髮型變化有詳細的解釋(但依稀記得在某本書還是其他網路資料有提到「側梳式髮型」)。所以我最後還是以網路可以找到的資料為主,自己試著在網路搜尋1920年代的照片,並藉由老照片把1920年代的造型歸納出來。先找出有確切年代的照片,然後再互相比對推論其他照片的年代。
最後得到的結果是,老照片中留有鉸剪眉的女性幾乎都穿著窄袖長下擺襟衫搭配直筒褲,因此髮型與服裝應視為一套。而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有穿著直筒褲的照片是標示拍攝於1920年代的,再從1920年代的團體照看不到直筒褲的狀況判斷,直筒褲應該在1920年代初年就被淘汰了。
1920年代流行寬袖上衫和西式裙,而穿著這種服式的女性多把頭髮梳成旁分或中分,除了http://pic.pimg.tw/dotmanple/1404232792-727747732.jpg
這張照片還有類似鉸剪眉的瀏海以外,無法在穿著喇叭袖的女性身上看到鉸剪眉。而從1920年代的團體照可以看到當時服制相當一致,基本上都以喇叭袖上衣搭配西式裙為主,當中找不到窄袖襟衫搭配馬面裙的裝扮也不見鉸剪眉,從此驗證窄袖襟衫馬面裙搭鉸剪眉的造型結束於1920年左右,而1919年開始頒布了許多教育政策,教育逐漸普及引進西方文化進而影響傳統觀念,而這可能是影響鉸剪眉走向側梳式髮型及中分髮型的關鍵原因。
因此從服裝與髮型的搭配推論,1926~1930年的流行髮型裡應該不包含鉸剪眉的,或許有但應該只是極少數人而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喜歡看男生穿西裝嗎?但是在日本時代,西裝到底是誰穿的呢?日治時的西裝又是怎麼搭配的呢?
喜歡看男生穿西裝嗎?但是在日本時代,西裝到底是誰穿的呢?日治時的西裝又是怎麼搭配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蔣經國大事日記(一九八一)顯示了蔣經國對形象關注,反映了當時政治和社會結構的獨特特徵。書中記錄了蔣經國經常前往圓山飯店理髮的情況,這一點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這顯示蔣經國對於自己形象的重視,以及當時政壇的特殊氣氛。文章通過對大事日記中的細節解讀,試圖探究蔣經國理髮的心理動因。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蔣經國大事日記(一九八一)顯示了蔣經國對形象關注,反映了當時政治和社會結構的獨特特徵。書中記錄了蔣經國經常前往圓山飯店理髮的情況,這一點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這顯示蔣經國對於自己形象的重視,以及當時政壇的特殊氣氛。文章通過對大事日記中的細節解讀,試圖探究蔣經國理髮的心理動因。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本文將敘述臺灣從戒嚴到解嚴、獨裁到民主化的整個過程,以歷任總統和政治人物為主軸,文章紀念和肯定李元簇先生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