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不幸福,而是缺乏對幸福的想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天我的同事問起我的感情生活。她說她最喜歡聽到友人分享結婚、生子這樣的消息。雖然她目前單身,自己不在那個處境中,但也會被這樣的幸福感染。於是我就順手給她看了幾張照片,關於我的未婚夫、我未來的婆家還有共同活動時的紀錄,其中她看到了張未來婆婆為了聖誕節裝飾的花園照,她卻突然立刻換了口氣,嚴肅起來,很凝重地告訴我:唉唉唉!我看妳可憐啦,以後這個繁重的工作就落到你頭上啦!
我很難形容我一聽到這句話的感覺,因為首先,她的描述與我和我婆婆相處的實際情況不符,其次是,這句話背後有很多的前提,不管是來自經驗(自身的、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的)或者是來自文化對性別的道德原則所影響。
這個情境產生的問題可以很準確地被聚焦在性別的討論,但我想的是另一個方向:我們是否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和對幸福的想像,引出我這個提問的脈絡是:似乎我們更容易適應現實的限制。
不只是在家庭生活上,在職場上我們或許也很習慣這樣的法則:職場裡就是會有廢材、馬屁精,換到哪個公司都一樣;遇到人際複雜的組織,就會說本來這世上就不會有公平正義、不必然付出與所得成正比;而人生自然如此,你不會得到你想要的,你得到的通常也不一定令你幸福,若能比上有餘、比下不足就算活得不錯了。
幸福因此似乎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沒有自己的內涵。它只出現在與饑餓的世界比較,我有飯吃,所以我幸福這樣的比較中;它只存在於,別人沒有工作,而我至少有個不上不下的工作,所以我幸福這樣的安慰中。幸福不再是哲學家追尋的可能性:我可以知道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可希望什麼?或:何謂人?何謂人性?
我們習慣了且適應了現實的限制。
我們看到公平正義不能實現、我們看到婆媳相處必定有問題。我們的所見所聞都不斷地在限制我們的想像、限制我們對理想的想像、對幸福的想像、對他人不同處境經驗的共感和對可能性的探索。
其實我們沒有不幸福,我們只是缺乏對幸福的想像。我們決定讓現實經驗告訴自己,我得這樣做才能求生存、我面對這種人就要這樣反應、結婚了就得準備婆家的難搞、社會就是沒有公平正義等等;而適應得越良好的人,就越發自信地告訴後生晚輩,你也必須要這樣才能求生存,否則你就是太天真、太浪漫。因為適應現實良好的人,失去了這些想像的能力才讓自己安然於現實的生存中,所以他也在盡力地勸導(剝奪)別人的想像,漸漸的,大家都變成不再是有立場的人、有理想的人,大家都變成很會求生存,然後不斷通過比較才能察覺自己的幸福的人。
後來我怎麼回應我同事呢?在震驚了幾秒之後,我告訴她:不會啦!你想太多了,我的婆婆不是這樣的人。她為聖誕節裝飾花園,是因為她本來就喜歡裝飾家裡,而且聖誕節是我們期待的節日,那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對我婆婆來說,這不是一份工作,不是婆婆指定傳給媳婦、媳婦後來變成婆婆再繼續傳給媳婦的任務。
我只是想要試著告訴她,任何表象背後都有各種可能性。
    avatar-img
    2會員
    20內容數
    這是我的個人研究,我會把所有關於Hans Jonas這位德國哲學家的閱讀心得與理解,都放到這個地方來,直到我完成我的論文。:) 歡迎有興趣的人提問、建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理論上,誰也有權追求工作的幸福感,但實際上,這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方夜譚,老闆付錢聘請員工是要他們工作,並非為了給他們幸福感。如果追求幸福感,回家慢慢享福吧。 站在老闆立場,這樣想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是員工卻有這樣的想法,請大聲說一遍:「我要幸福,方方面面都幸福。」 方方面面啊,當然包括工作。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婚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幸福感,特別強調了母親的角色所帶來的幸福感。同時,也提到了配偶和家庭成員關係對幸福感的影響。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是帶著憧憬與美好的想像進入婚姻。也許很快,也許是步入中年以後,彼此出現隔閡,為同樣的事情重複爭吵或冷戰,只剩下無奈的責任跟無盡的孤單。 即使有些看起來平靜無波的婚姻,夫妻也有各自的心事。太太覺得早已失去當初戀愛的感覺,不再被呵護、被重視;先生覺得不被支持、被尊重;雙方都覺得不被了解。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內在不快樂的人才會想要去追求快樂 讓我請各位去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的內在是圓滿的,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先讓我們來搞清楚圓滿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圓滿是不是就表示沒有任何缺乏,沒有任何不足的地方,而且無論生活中哪一個層面,我們的內在都是感到滿足的. 先來思考幾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理論上,誰也有權追求工作的幸福感,但實際上,這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方夜譚,老闆付錢聘請員工是要他們工作,並非為了給他們幸福感。如果追求幸福感,回家慢慢享福吧。 站在老闆立場,這樣想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是員工卻有這樣的想法,請大聲說一遍:「我要幸福,方方面面都幸福。」 方方面面啊,當然包括工作。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婚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幸福感,特別強調了母親的角色所帶來的幸福感。同時,也提到了配偶和家庭成員關係對幸福感的影響。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是帶著憧憬與美好的想像進入婚姻。也許很快,也許是步入中年以後,彼此出現隔閡,為同樣的事情重複爭吵或冷戰,只剩下無奈的責任跟無盡的孤單。 即使有些看起來平靜無波的婚姻,夫妻也有各自的心事。太太覺得早已失去當初戀愛的感覺,不再被呵護、被重視;先生覺得不被支持、被尊重;雙方都覺得不被了解。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內在不快樂的人才會想要去追求快樂 讓我請各位去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的內在是圓滿的,那會是怎樣的感受? 先讓我們來搞清楚圓滿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圓滿是不是就表示沒有任何缺乏,沒有任何不足的地方,而且無論生活中哪一個層面,我們的內在都是感到滿足的. 先來思考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