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每個星期二晚上的說書時間,嗚喵!
之前我談論類似的主題,下方一定會出現類似這種留言:「什麼幸福、滿足?只要有錢什麼我都不欠了啦!」雖然沒有錢就萬萬不能,但錢真的也不是萬能,《滿足》這本書都提到有錢確實是能使人感到幸福快樂,並且「收入達到某種程度」也能達到滿足感...對某些人來說還能滿足虛榮心吧?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共同研究發現,當年收入一旦超過七萬五千美金(大約兩百萬台幣),日常的幸福感就不會再增長。
當初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真的很想吐嘈,年收入超過兩百萬啊...那是什麼日子我想體驗一下可以嗎?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身邊其實不乏這種類型的人,雖然youtuber的參考價值可能偏低啦,畢竟他們與一般正常工作相比還是輕鬆一些,但是我知道像黑羽幾乎沒有正常作息,很久以前跟Joman聊過天,知道他壓力其實也不小,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賺錢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他們犧牲了什麼去換現在的成就。
快樂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情感幸福」像是快樂、悲傷、愛恨...
另一種是「生活評價」生活品質、個人成長等等...
金錢能改變的只有生活評價指數,跟幸福不可能混為一談,更不可能跟滿足畫上等號。
我做自媒體這麼多年來,發現大家的幸福指數越來越低,很大一部份其實是社群媒體的鍋,因為大部分的KOL呈現「美好令人嚮往的生活」,不自覺地就會產生「別人過得比較好」的幻覺,更甚至朋友們貼文都是最精采美妙的時刻,很容易因為比較而對自己的生活失望,於是我們很容易陷入要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非真正去思考到底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因為別人都考醫學院或者資工系,所以我也把這當我的第一志願吧
這樣的故事到今天還在上演中,幸福是人人都想追求的,但是幸福是會消逝的,不管再怎麼努力,幸福就跟高潮一樣,只有一瞬間的爽快感。科學家在老鼠的腦袋裡找到某個區域產生脈衝電流,刺激犒賞中樞,老鼠們可以自己操作那顆讓他們產生幸福感的按鈕,這些小動物充分運用這個裝置,每小時最多達到八千次,直到他們昏厥為止。更妙的是這個犒賞中樞的觸發反應,除了幸福感以外,吸毒、購物、性高潮都是來自同一個區域,吸毒我沒經驗,但我知道後續兩個行為是無法逆的,意思是它們都會因為重複行為而麻痺,需要更大或更多的刺激才能達到同樣的歡愉感。
意思是追求幸福,就像是追求一個沒有終點的無底洞
但滿足就不一樣了,老子說:「知足之足,常足矣」說的是降低生活中的慾望,時常感到滿足,那嗚喵子也來一句:「充實自己,就足矣」,如果把重心都放在追求物質生活上,很容易感到鬱鬱寡歡,反而是先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那些物質生活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
恩,我也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跟自己相處,才知道其實自己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慾望,當然我並非鼓勵全然沒有慾望,因為太容易滿足,其實會導致人失去進步的動力,所以認識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重要到我需要重複三次。
《滿足》跟我之前分享過的其他情緒管理的書籍很像,更甚至是現代人在無止盡追求成功之前,給大家一點呼吸喘氣的煞車書,現在的生活就很好,也不見得一定要功成名就,另外這本書裡有個篇章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但我不是要戰男女喔!真的不是喔!這都是書裡說的呢!
關於:女人比男人更缺乏自信
這件事情,我發現我會很常因為一則酸民的留言難過一整天,甚至會很想回覆,試著跟他解釋清楚,即便對方已經打心底眼的根本不想跟我多說什麼了、即便那支影片可能有兩百則留言都是正面,我還是會因為一則留言難過;同樣的狀態,DA會選擇無視,甚至是嘲諷,原本我以為只有我是這樣,後來跟屠潔聊了一下,才知道她也是這樣,然後她的男友也是跟她說:不要理他們啦!
女人好像真的很常關注負面的評價多過於正面,而男人總是相反,這也跟女生的養成教育和社會期待有關係,女性的自我要求一直都比男性高,而且她們的自我認同大多來自於別人的目光,導致她們總是會問周邊的人:我真的夠好嗎?因為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確實不低,學歷要高但不能太高,真的太高不能張揚;身材要好但不能太好,真的太好不能穿太暴露;髮型可以隨意但最好還是黑長直,短髮連拍婚紗都被婚紗公司嫌棄;溫柔賢淑是基本標配,想要有脾氣不是不行但發洩方式要小心;出門要能炫耀、廚房要能燒菜、床上要能搖擺…
手腳綁起來給你打好啦!
相較之下,男生受到的教育大多都是建立在物質比較上,比較內容多圍繞在五子登科:車子、房子、金子、妻子、孩子,而且基本上會跟自己實力相當或者比自己差的人比較。
相較女生總是強烈過頭的要求自己,可能男生對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現實,我自己是覺得我有這個毛病啦,不曉得女生們覺得如何呢?
我知道活在資本主義和資訊爆炸時代,被兩種"資資"夾殺,真的很難跳脫慾望循環,尤其現在廣告這麼厲害,多數腦波比較弱的人就咚咚咚的跳進去陷阱裡了...咚咚咚的...厲害的廣告人不是很會推銷產品,而是在字裡行間裡創造需求,那些需要到底是不是真的必要?
隨著極簡生活的興起,才會開始慢慢留意到,其實我不需要這麼多東西,現在我只會花錢在吃飯和書,還有電影和遊戲上,對我來說那些東西是我的最低需求,宅,我知道,少囉嗦!可能慢慢的我也會把實體書都換成電子書,那是生活空間的需求,提升滿足感。
《滿足》這本書一開始看的時候我有點小擔心,會不會讓已經夠羊性的台灣人看了更沒有狼性,我們好客、隨遇而安,政府亂搞我們也就哼哼,如果是香港的事件發生在台灣,可能就鬧個兩三天...台灣人民太會忍耐了,是因為被殖民習慣了嗎?但是,這本書對我來說真的來的剛剛好,它讓我在一個很無力的環境裡,找到一個換氣的思考方式,因為做自媒體最痛苦的地方,就是我在強求和堅持一件只有我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要看開比我點閱還低、訂閱還低的人,工商報價高出我3倍,啊,真的是要得道修仙了,做的領域不一樣就是有這種差異。
所以,心有餘力的話請各位善用加入按鈕,一個月75塊錢,支持我繼續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本好書,沒辦法加入會員也沒關係,追蹤IG 或者 轉發影片,一點點小小的行動都是支持的方式,追求但不強求,這都不是強迫性的行動喔~
我還在努力練習,夠好就好,不必什麼事情都跟人比較,很難,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下個星期二晚上八點同一時間,我們說書時間再見,大家掰掰。
📚書籍資訊📚
知足常樂,是人們追求幸福快樂的重要指引,然而,我們大腦天生設定的不滿足機制,讓人捨棄了這種簡單的方式,不斷外求,然而,越想要得到幸福,就會越害怕不幸。
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快樂;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擁抱滿足的人生,才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