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課前準備這一句話練了一年多

    好久沒有好好地坐下來寫東西,特別是自學的紀錄,倒也不是沒有發生甚麼可以寫的,比較多的時候是一種好像這樣也是一種自學的平常態沒甚麼,或者是說就算發生這樣的事,也可能跟自學沒有關係,所以有點不知道寫或不寫。不過,隨手記錄下來的短文,再重新審視後發現這段時間的自學,比起前一年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有人問我自學生都在做甚麼,實在不知道怎麼回答。課程的進度和時間的安排沒有一定的模式,但也都能夠在不同的時間軸裡進行,每天一些或者是兩三天來一整天的學習狀態,都好像不再會困擾自學生或者是大人,這也是這一年來的變化。
    對於學習真實的樣貌,漸漸地回到了自學生的身體裡,不再只是時鐘到了就要開啟,而是身體發出訊號了便開啟狀態。一整天看起來像是沒學點甚麼,但過一段時間又覺得也累積了不少甚麼,只是都好像不是一個科目的名稱或者一堂課程的名稱可以概括之。就好像我們談論了前陣子的香港事件,也在生活裡佔據了比較多的公民教育的內容,要說是一堂公民課也不算,要說沒學習到甚麼也不是,但把香港的細節抽掉後感覺好像也沒有甚麼其他的事,對比台灣目前的選情,也有很多所謂民主、自由的議題可以討論,隨時都在學習,也隨時都看起來沒在幹嘛,也許這就是一種將自學生活化的最佳狀態(吧)。
    越來越多的朋友問起關於兩年後的國中,是否還繼續自學的問題,每次討論的時候,孩子也都在旁邊,有時候會說上一兩句「還不確定,但自學還不錯。」即使還沒決定但這件事經常需要想想:對於國中以後要怎麼自學,怎麼安排自己的學習課業,我們也沒有太多的計畫和藍圖,雖然有朋友的孩子自學第二年也來到國一,但不同家庭的自學計畫,也無法全面參考。
    學習不只是結果重要,相信探索的過程也能夠是自學生當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於是前陣子嘗試性地來到都市裡試讀一間實驗學校幾天。行前與自學生討論將試讀的核心放在『了解不同學校安排課程的方式,以及去理解不同的教育者對課程規劃的核心價值』;而是不是能夠符合學校的期待、學校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其實沒有期待)就不作為最初或最終的目標,讓整件事情看起來就像是”去郊遊”一樣日常,去感受不同的學習樣貌。
    對這樣安排整個過程作為一個旁觀者,察覺了自學生在許多地方的改變,對這些不同點,作為學習的經驗來看,是很值得被討論的歷程,也在過程中與討論溝通不少。
    試讀的第一天對於陌生環境還是有些緊張,首堂就是外國教師授課且有兩個母語英語的同學一起上的英文課,我原先預期小孩壓力指數應該會直線上升,但現場看起來只是有點緊張、還有些聽不懂,但還算安穩在課程裡。其實,在試讀前幾周已經知道課表,但因為也沒有提供更加詳細的課前準備,自學生沒有特別放在心上。但也破天荒地在前一天,問了「他們英文課上甚麼程度了?」這句話。回問他:「你想問這個的想法是甚麼?」他回:「如果知道他們都念甚麼,我可以先看,不然聽不懂。」
    這倒是很讓人驚訝,在過去的這一年裡,幾乎都是大人需要提醒課後練習、複習的小孩,算是正式第一次地發問課前的準備有甚麼。而且是很認真地問起了書籍、字彙、授課老師、同學...等的細節,作為進入一堂課程的事前準備,認為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大的突破。
    英文一直不是他的強項,加上過去的學習經驗不佳,自然程度上沒甚麼累積,加上對於教師的高敏感度,英文一直是我們需要費大勁兒努力調整的部分。這回同樣是外國教師授課,但對孩子的友善程度確實不同,也因為累積了自學一年多來好老師陪伴的成果,小孩的聽力提升不少也算跟得上一些,也很愉快地在半聽半不懂的狀況下,認真參與了英文課。這點對程度不慎理想的自學生而言,其實已經是很大的進展,平時鼓勵他多念多寫是一點都不願意,能專心聽和複誦大概已經是最大的善意,也許進步的速度不快,但絕對不再是破壞學習胃口的加乘作用,這點很欣慰。
    自學這一年多來,單單看在英文科目學習上,小孩雖仍舊還沒持續完全自主的狀態,課後的練習需要提醒和鼓勵,有的時候甚至半催促,但有時候大人忍不住會想:這樣究竟在幹嘛?
    即使走到現在,已經能夠不強迫孩子進入學習的狀態,但催促提醒算不算?有時候真的也總讓人感到疑慮,這樣學英文會不會只是大人的堅持,自學生只是沒有反抗。如果真的在意自主學習這一件事情,那麼這樣的學習過程還能稱得上是自主嗎?
    陪小孩自學的過程,自覺大人自己的學習與改變相對地要多很多,經常得一直反思、一直去察覺提醒自己,在任何一件事情的決定前,彼此之間都要盡可能地做到分析與溝通,在孩子或許還沒有所有概念的時候,得一步一步的陪著走,走錯了、走偏了一點都是很好的學習,學習走甚麼才是最簡單的路?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都不見得是一件好的事情,或者說,很快速地學會甚麼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能夠很快地有所謂的成就(?)也是很棒的,只是這樣的過程裡是不是會真正接近自己的內在與自我價值? 這件事情大概所有的人都會認為不好說,但倘若有一條學習的道路看起來走得慢、看似繞了很多彎,卻在每走一步的時候往內在的自己探究,每一步都為了接近自我內在的價值,那麼會不會也是另一種美好的人生,或者甚至更加美好? 相信,這也是另一群大人也會認為不好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