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達努巴克老師演講,他說那些看似不完美的每個家庭,一定都能長出自己的樣貌,長出家庭系統自有的力量,聽著便突然強烈地感覺到自己需要好好地反省有些事。
「有一種自我懷疑的感覺,認為似乎應該要更謹慎地不去介入(干擾或說建議)每一個朋友帶來的教養困境,即使我們認為怎麼做是比較好的方式或狀態,也都只能代表了我們自己的家庭動力是這麼運作的而已,面對別人的家庭都應該要更有距離地去等待那家庭內在力量成長。因為我並不是也沒有想要做助人工作者,似乎就更要謹慎。當然,不同的家庭結構都會有不同家庭的樣貌,家庭系統會如何運作,如何改變,如何流動,都緊緊地牽動著家庭狀態,反之,每個人也都在系統中被影響著。」這是自己對待別人的部分。
另外也想著,自己在家庭裡的影響,家庭系統的流動就是會緊緊地繫著每一個人,小孩最是敏感,也最是容易被牽動的,畢竟這也是在結構上的弱勢。我們或者看起來是完美家庭的樣貌,但事實上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是甚麼,才是更重要的。這部分大概也是需要重新去思考的,成為一個家究竟需要甚麼,家庭運作的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每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又是甚麼樣貌。
受託送老師往飯店的路上,他問了自學生都在學甚麼,小孩回他「都在混」,媽媽直冒冷汗。在車上談到身邊有些朋友在教育界,因為工作的職責,經常面臨自己正在教一個自己內在真實聲音並不盡然認同的內容,但孩子天生是有天線的,他們會感受到大人們說一套做一套心裡想著另一套,結果孩子感覺到的內外不一致,可能會想:現在在說的事情,根本不重要,只是因為被規範要教而已。老師說了一些話,大概是在說:在每一次的過程裡,都會有一點改變和累積,不只是性平教育會面臨這樣的事,所有的教育都是,不同立場的人都有各自要傳承的價值,包括文化、人文...,要相信每個人都能在這樣的環境裡,得到自己的力量,教育更重要的是人。
回到自己,最近經常感到瓶頸的自學生,燃起想要回學校的想法,他說自學很難,覺得自己一直做不好,但對於回學校的態度,看起來只是一種逃避,所以到底是不是繼續自學這件事情,已經擱置了好幾個月,一直在想著一些事,究竟對一個孩子來說,時間成本需要耗掉多少,才能學會那些我們認為重要的事。這種事情沒有答案,也沒有絕對優勢,仍舊緊緊地牽繫著在每個人的心理,哪一件事情更重要。
自學以後,無論是學生或者是大人,都有了比較多的時間餘裕,去面對每天的生活,包括學習的時間。學習沒有每周進度,沒有每月目標,看起來就是每天都在浪費時間,看起來真的就是在混,看起來耗費了許多的時間成本卻甚麼效益都沒有。這狀態經常很折磨人,有時候就是會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要來改變點甚麼,總是在這種時候,就會發生一些事情,重新來想著這件事。
昨天有個家長來身邊悄聲說「你兒好厲害」,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說了一下,他說「妳兒跟我說讓我在門口等一下先不用進去,他去處理。然後我就站在門口看,看他站在兩個人中間,繼續吵架的兩個人他們各自進行的活動,然後就沒事了。怎麼這麼厲害? 可是我看不懂耶,為什麼會這樣」。過了一下子,我問自學生發生甚麼事,他一派輕鬆地說「沒事,小事」。我說那為何要阿姨不要進去,他說「他們要練習自己溝通,不然每次吵不是很煩人,他們只是需要時間練習」。聽完我都覺得好好笑,如果自學生時間的成本花在這樣的能力培養上,似乎又能繼續下去了。
有時候在想,我們好容易在教育上扭曲時間成本的概念,認為時間的成本要反映出學習的效率,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效率的事,如果在教育上總是這樣看,真的很為難,也很危險。在教養(育)上要花時間做甚麼? 所有的學習都是需要時間成本的,擅長的事花時間繼續精進;不熟悉的事花時間累積經驗;已經學會的花時間熟練;還沒學會的花時間看懂。
時間是公平的,如果我們總是期待時間花在效率上,就無法期待沒有效率的那些事能夠學會,但很無奈地,成為一個人,在根本上就是一個沒有效率的概念,那些我們認為做為一個人重要的事,都需要花上許多時間成本才可能看得見。我們要花多少的時間才能夠學會看見別人的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了解自己在一個團體裡的影響力有多大、花多少時間才能學會一個決策的影響有多少、花多少時間才能學會世界不會事照著自己的意思轉、也不會照著父母的意思轉、花多少時間才能知道孩子會的可能遠勝大人想的、花多少時間才能讓大人真正地看見小孩是一個獨立的、正在學習並建構自己的未來世界的個體、花多少時間一個小孩能夠在利己且利他的思維裡做決策,這些時間成本,對我來說,都是重要的時間成本,而且花的時候不計代價。我不知道這成本花下去會怎樣,但教育家從來就不是這樣用效率談論教育的。
學習可以有效率,那是在以成績作為工具,考試制度做為目標的思考裡可以實現,如果學習成為一個人,我們需要的時間成本大概遠遠地超過我們的想像,但我們其實都忘了,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需要花下去這時間成本,只是在小的時候,時間的餘裕或者相對是更多一點。
好吧~這篇是媽媽擦完全身冷汗後的定心丸,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