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織品創作之“Shades of Kashmi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My first weaving works of textile collection, 2019
ikat

開始與工坊的討論,原先的規劃是我這邊著重創新款式的開發,試著在傳統技法下揉入現代風格的設計,首先我們選定了ikat技法,一個原生至東南亞地區*的
綁染技術(Ikat literally means “tie” and in the malay language it means “to bind”),做法是在上織布機織造前,先就紗線進行反覆的染色工作,藉由綁染方式做多樣色彩的運用,甚至藉此創造具圖騰效果的樣式設計。
有人說ikat極富詩意,若是綁染色彩的安排恰當,更像一首旋律,唱出織品的心情。照片來源:網路
回到印度可以在中部的Telangana地區的織品產業裡看到當地的工匠大量使用,差別在於他們用的原料是棉線,若是要轉換到pashmina上,因為兩者材質在精細程度上的差異,pashmina要做pattern的創新,最大的挑戰便是在挑戰多色綁染的複雜性:pashmina強度不像棉線,可作反覆多次的多色綁染,色彩運用的複雜性上,尤其是要結合到藉由綁染色塊構成圖騰的設計上有所限制。第一次的打樣便是我意圖理解綁染限制的嘗試。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設計的第一組打樣,策略是藉由最少元素的運用達到不同的視覺效果(類似圖地反轉概念),以及色塊的比例關係(構成顏色的賓客組合)所造成的整體感受,系列作品概念都在表達我對喀什米爾印象的色彩光影變化。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另外Ikat迷人之處便在於顏色與顏色之間,因為毛細暈染現象與綁染所造成的顏色過度區,英文稱作 “blurriness”,我覺得是相當詩意的一種說法,當然越有經驗的染師越可以控制顏色漸層渲染的範圍,創作者也可以藉此表達不同概念意圖。
*事實上目前並未完全證實ikat技法的原生之處,世界許多地方的原住民織品文化裡都可見其技法蹤影,但根據其發展的成熟度,有學者大膽推測中亞到南亞這一代地區應該就是緣起之地,而我之所以特別指定東南亞是因為一是ikat是印尼文(derived from Indonesian mengikat)與馬來文的用詞,二是當地我的認知裡ikat幾乎可說是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工法之一,甚至在印尼還有將絲線綁染技術運用在整件布料上的延伸技法-Batik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Color Blurriness 色彩過度區域的自然手工感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Khadi

另外一個方向則是就現有工坊產品:khadi品項類織品,進行色彩與概念的再次詮釋、讓色彩與技法彼此激盪的視覺效果達到最大效益。
Khadi用簡單易懂的解釋就是“手紡紗”,可以說是印度手作織品界的平民天王,更象徵著「日著」(life wear)的概念,簡單但不凡,khadi等同於手作,其真正偉大之處便在於背後的精神(khadi Spirit):回歸簡單樸實、耐心與身體力行以及庶民文化(to surround self with simplicity in every walk of life; illimitable patience;fellow-feeling with every human being on earth),因此在當年印度獨立運動之時,國父甘地大力提倡此技法(在swadeshi movement之時),藉此對抗西方工業機器生產的浪潮,而其用來紡織原料紗線*的機器(spinning wheel: local terms-charkha)更出現在印度的國旗上,象徵經濟自主,民族獨立自足的意義。
*多半Khadi的原料紗線是棉料(cotton),或是絲(silk)與羊毛(wool)。
事實上“手紡紗”早在西元前幾千年,相當古早的時代(可追溯回印度河Indus civilization流域文化開始之時)便已存在,所以Khadi可說是元老級的織品工法,然而在英國殖民現代主義與工業生產席捲印度大陸之時,Khadi走向了衰敗,直到近年來印度織品界再次大量提倡Khadi的復興(revival of Khadi),許多當地服裝設計品牌翻新傳統賦予現代語彙加以詮釋。
印度國父(Mahatma Gandhi)與織布機(charkha)
與國旗上可見charkha,可見其象徵意義何其重要。
工坊師傅Sajid用著charkha將絲線從pritz纏繞上small bobbin(pirn)。Cottage studio in Srinagar, 2019
然後再裝到shuttle。Cottage studio in Srinagar, 2019
回到織品本身,Khadi之所以美麗也是在於絲線染色的手感,同一綑絲線因為手工染色過程,顏色多少會有深淺差異(shades of color),同時藉由多樣色系的搭配交錯使用,抑或相近或相遠之顏色對比,更豐富了khadi原有的個性,變得活潑。數年前工坊開始發展pashmina X khadi的織品系列,現階段都以兩色搭配為主(加上羊毛原色總共三種顏色),這次的shades of Kashmir系列概念,希望藉由此技法表達出喀什米爾之於我印象中景色與光影斑駁交錯的美麗邂垢幻想,在跟工坊討論後成本架構後,我們大膽且奔放地使用了更多的色彩,預計在今年年底有全新系列的推出!
從Kashmir山景光影變化之間,看見了色彩的層次,Srinagar 7 lakes trekking, Kashmir 2016
概念轉換到織品纖維與染色的運用。Cottage studio in Srinagar, 2019
概念轉換到織品纖維與染色的運用。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數種染色作為水平方向紗線,搭配上交織垂直方向紗線的色彩組合,便會產生色彩蔓延交錯的視覺效果。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ill be launched in the end of 2019, stay tuned!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此專題計畫包含我的觀察書寫紀錄,希望透過織品經緯交錯的空隙,窺見布料背後的大小時代的交迭與人文的變與不變。除了書寫文字與影像的分享形式延續觀察的視點討論,清晰呈現纖維底下-喀什米爾的織品發展脈絡之外,更希望將這些歷史養分其內容進一步轉化再現在後續的當代創作作品上-重新詮釋我所熱愛的織品經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rtisanwalla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andloom, Kashmir 2019 日本美學觀察家柳宗悅先生曾經以宗教美學觀點切入解釋工藝/民藝中“用“與”美”之間的關係,若就西方的角度,很有可能會直接解讀做“功能即是(等於)美麗”的二分性思考(form follows function),但以東方哲學思辨,形式與機能、美學與功用⋯⋯
Shades of Kashmir Series Work, 2019 “若以日本武術的「心、技、體」觀念來看這樣的織品創作旅程,師傅們的「心」念起了旅程的開頭,日復一日從一而終;「體」則是之於旅程的終點,最後體現於外的具體形式;至於「技」則是這旅程中所有一切的連結,技術之於手法,之於人之於物...
ashmina work from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2019 一直以來自己對羊毛織品的理解,除了一般的美麗諾羊毛(Merino),還知道有另種高級羊毛叫做cashmere,直到來了喀什米爾之後,我有了新的認識:
談到喀什米爾(Kashmir)當地織品工藝,首先我們必須認識shawl這個字:指的是布料(woolen cloth),也是衣物(garment)泛稱,更可特定稱作為披肩(shoulder-mantle),幾乎同義於pashmina,成了喀什米爾最為人知的工藝。
萬事起頭難,這次的織品合作案,不只是我重新接觸、重頭學習織品設計這個新領域,開始面對的另一個難處在於“信任”:如何讓工坊家族/社群的認同與相信我。這邊所談的不是取得他們對我這個設計師所擁有的美學專業方面的信任,而是工坊是否接納一個非穆斯林/外來者的身份角色。
我記得問過當地友人在喀什米爾有沒有相關的工藝發展,諸如傢俱設計之類,當時他們只是笑笑地回我說:你跟我們也相處了一陣子,到過這麼多人的家,除了地毯,你有看到任何的桌椅嗎?
Handloom, Kashmir 2019 日本美學觀察家柳宗悅先生曾經以宗教美學觀點切入解釋工藝/民藝中“用“與”美”之間的關係,若就西方的角度,很有可能會直接解讀做“功能即是(等於)美麗”的二分性思考(form follows function),但以東方哲學思辨,形式與機能、美學與功用⋯⋯
Shades of Kashmir Series Work, 2019 “若以日本武術的「心、技、體」觀念來看這樣的織品創作旅程,師傅們的「心」念起了旅程的開頭,日復一日從一而終;「體」則是之於旅程的終點,最後體現於外的具體形式;至於「技」則是這旅程中所有一切的連結,技術之於手法,之於人之於物...
ashmina work from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2019 一直以來自己對羊毛織品的理解,除了一般的美麗諾羊毛(Merino),還知道有另種高級羊毛叫做cashmere,直到來了喀什米爾之後,我有了新的認識:
談到喀什米爾(Kashmir)當地織品工藝,首先我們必須認識shawl這個字:指的是布料(woolen cloth),也是衣物(garment)泛稱,更可特定稱作為披肩(shoulder-mantle),幾乎同義於pashmina,成了喀什米爾最為人知的工藝。
萬事起頭難,這次的織品合作案,不只是我重新接觸、重頭學習織品設計這個新領域,開始面對的另一個難處在於“信任”:如何讓工坊家族/社群的認同與相信我。這邊所談的不是取得他們對我這個設計師所擁有的美學專業方面的信任,而是工坊是否接納一個非穆斯林/外來者的身份角色。
我記得問過當地友人在喀什米爾有沒有相關的工藝發展,諸如傢俱設計之類,當時他們只是笑笑地回我說:你跟我們也相處了一陣子,到過這麼多人的家,除了地毯,你有看到任何的桌椅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萃山顏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宇岑小姐擁有商業會計背景,但對美業有著極大的熱情。在畢業後,她先後擔任了美容助理和美容師,並在六年前開始學習彩妝,她由於自己的特殊膚質,長期受困於市面上保養品難以吸收的問題,因此希望以提供高品質、創新且環保的產品,滿足現代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為使命。
Thumbnail
🔥冬茶熱銷中🪔誠摯邀請八方茶友抽空蒞臨本館共賞.🙏🙏🙏 【姬天璽の茶館】x【三葉茶莊】永和創始店位於新北市永和區在地深耕>= 50 老茶莊,館一代"順仔" 茶師發跡坪林爾後跑遍梨山線、阿里山、玉山、杉林溪累積製茶經驗豐富40年以上、 嚴選高C/P值好茶邀請您品嚐🙏🙏🙏
Thumbnail
蠟染(Batik)在早期象徵著尊貴的地位,只有貴族才有資格穿戴這種布料。蠟染是一門非常費時又精細的技術。過去,他們是用銅製漏斗畫出細膩的線條,這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和耐心,才能完成這麼精美的藝術。隨著技術進步,才開始有鐵製印章可以蠟印出多樣的圖案,但依然保留了蠟染技術的美感和細節。
Thumbnail
扎染(tie-dye)是一種染布工藝。染色時,將部分織物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屬防染工藝,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所以古時又稱之為扎纈、絞纈、絞染和紮染等等。 由於扎染有着悠久歷史,起源已無從追逆。不過據一些記載,原來早在公元408年東晉時期,這種利用紮結防染的工藝大行其道
Thumbnail
在南勢阿美族部落從事苧麻與織相關的工藝已半年,一開始對於阿美族織的故事很模糊,身邊的阿美族同事是和其他族群或部落學習織布及苧麻種植,才知道因為有些部落鄰近市區,線材或布品取得方便,所以織布工藝漸漸走入黃昏,現在鮮少人會織布。 這半年時間,漸漸意識到為什麼要織?為什麼要種苧麻?為什麼要持續使用地織機
Thumbnail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構樹皮製作燈罩,天然的纖維透出光的樣子看起來非常漂亮。後來查網路,發現這似乎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藝文化。在紡織技術還沒被發明之前,熱帶地區將樹皮當作布料使用,而樹皮布文化也是南島語族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質。(資料來源:原住民族文獻)
Thumbnail
爆破強度測試用於評估各種材料的強度和性能,同時也確保產品符合耐用性和可靠性標準。本文介紹了爆破強度測試的應用領域,適用的國際標準以及相關的檢測設備。
Thumbnail
打毛線(knitting)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套用梁實秋說的話,「兩根蔑棍,一上一下,織出多少物事」,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絕」。不同織法的排列組合,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織片,而這些織片的物理性質也不相同喔!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書《Build: An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除了介紹 Tony Fadell 是誰?他職涯歷程如何影響他在往後的產品開發?以及,他對於打造產品的想像
Thumbnail
萃山顏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宇岑小姐擁有商業會計背景,但對美業有著極大的熱情。在畢業後,她先後擔任了美容助理和美容師,並在六年前開始學習彩妝,她由於自己的特殊膚質,長期受困於市面上保養品難以吸收的問題,因此希望以提供高品質、創新且環保的產品,滿足現代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為使命。
Thumbnail
🔥冬茶熱銷中🪔誠摯邀請八方茶友抽空蒞臨本館共賞.🙏🙏🙏 【姬天璽の茶館】x【三葉茶莊】永和創始店位於新北市永和區在地深耕>= 50 老茶莊,館一代"順仔" 茶師發跡坪林爾後跑遍梨山線、阿里山、玉山、杉林溪累積製茶經驗豐富40年以上、 嚴選高C/P值好茶邀請您品嚐🙏🙏🙏
Thumbnail
蠟染(Batik)在早期象徵著尊貴的地位,只有貴族才有資格穿戴這種布料。蠟染是一門非常費時又精細的技術。過去,他們是用銅製漏斗畫出細膩的線條,這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和耐心,才能完成這麼精美的藝術。隨著技術進步,才開始有鐵製印章可以蠟印出多樣的圖案,但依然保留了蠟染技術的美感和細節。
Thumbnail
扎染(tie-dye)是一種染布工藝。染色時,將部分織物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屬防染工藝,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所以古時又稱之為扎纈、絞纈、絞染和紮染等等。 由於扎染有着悠久歷史,起源已無從追逆。不過據一些記載,原來早在公元408年東晉時期,這種利用紮結防染的工藝大行其道
Thumbnail
在南勢阿美族部落從事苧麻與織相關的工藝已半年,一開始對於阿美族織的故事很模糊,身邊的阿美族同事是和其他族群或部落學習織布及苧麻種植,才知道因為有些部落鄰近市區,線材或布品取得方便,所以織布工藝漸漸走入黃昏,現在鮮少人會織布。 這半年時間,漸漸意識到為什麼要織?為什麼要種苧麻?為什麼要持續使用地織機
Thumbnail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構樹皮製作燈罩,天然的纖維透出光的樣子看起來非常漂亮。後來查網路,發現這似乎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藝文化。在紡織技術還沒被發明之前,熱帶地區將樹皮當作布料使用,而樹皮布文化也是南島語族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質。(資料來源:原住民族文獻)
Thumbnail
爆破強度測試用於評估各種材料的強度和性能,同時也確保產品符合耐用性和可靠性標準。本文介紹了爆破強度測試的應用領域,適用的國際標準以及相關的檢測設備。
Thumbnail
打毛線(knitting)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套用梁實秋說的話,「兩根蔑棍,一上一下,織出多少物事」,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絕」。不同織法的排列組合,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織片,而這些織片的物理性質也不相同喔!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書《Build: An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除了介紹 Tony Fadell 是誰?他職涯歷程如何影響他在往後的產品開發?以及,他對於打造產品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