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12/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織品創作之“Shades of Kashmir”

My first weaving works of textile collection, 2019
My first weaving works of textile collection, 2019
ikat 開始與工坊的討論,原先的規劃是我這邊著重創新款式的開發,試著在傳統技法下揉入現代風格的設計,首先我們選定了ikat技法,一個原生至東南亞地區*的綁染技術(Ikat literally means “tie” and in the malay language it means “to bind”),做法是在上織布機織造前,先就紗線進行反覆的染色工作,藉由綁染方式做多樣色彩的運用,甚至藉此創造具圖騰效果的樣式設計。
有人說ikat極富詩意,若是綁染色彩的安排恰當,更像一首旋律,唱出織品的心情。照片來源:網路
回到印度可以在中部的Telangana地區的織品產業裡看到當地的工匠大量使用,差別在於他們用的原料是棉線,若是要轉換到pashmina上,因為兩者材質在精細程度上的差異,pashmina要做pattern的創新,最大的挑戰便是在挑戰多色綁染的複雜性:pashmina強度不像棉線,可作反覆多次的多色綁染,色彩運用的複雜性上,尤其是要結合到藉由綁染色塊構成圖騰的設計上有所限制。第一次的打樣便是我意圖理解綁染限制的嘗試。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設計的第一組打樣,策略是藉由最少元素的運用達到不同的視覺效果(類似圖地反轉概念),以及色塊的比例關係(構成顏色的賓客組合)所造成的整體感受,系列作品概念都在表達我對喀什米爾印象的色彩光影變化。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另外Ikat迷人之處便在於顏色與顏色之間,因為毛細暈染現象與綁染所造成的顏色過度區,英文稱作 “blurriness”,我覺得是相當詩意的一種說法,當然越有經驗的染師越可以控制顏色漸層渲染的範圍,創作者也可以藉此表達不同概念意圖。
*事實上目前並未完全證實ikat技法的原生之處,世界許多地方的原住民織品文化裡都可見其技法蹤影,但根據其發展的成熟度,有學者大膽推測中亞到南亞這一代地區應該就是緣起之地,而我之所以特別指定東南亞是因為一是ikat是印尼文(derived from Indonesian mengikat)與馬來文的用詞,二是當地我的認知裡ikat幾乎可說是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工法之一,甚至在印尼還有將絲線綁染技術運用在整件布料上的延伸技法-Batik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Color Blurriness 色彩過度區域的自然手工感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Khadi 另外一個方向則是就現有工坊產品:khadi品項類織品,進行色彩與概念的再次詮釋、讓色彩與技法彼此激盪的視覺效果達到最大效益。
Khadi用簡單易懂的解釋就是“手紡紗”,可以說是印度手作織品界的平民天王,更象徵著「日著」(life wear)的概念,簡單但不凡,khadi等同於手作,其真正偉大之處便在於背後的精神(khadi Spirit):回歸簡單樸實、耐心與身體力行以及庶民文化(to surround self with simplicity in every walk of life; illimitable patience;fellow-feeling with every human being on earth),因此在當年印度獨立運動之時,國父甘地大力提倡此技法(在swadeshi movement之時),藉此對抗西方工業機器生產的浪潮,而其用來紡織原料紗線*的機器(spinning wheel: local terms-charkha)更出現在印度的國旗上,象徵經濟自主,民族獨立自足的意義。
*多半Khadi的原料紗線是棉料(cotton),或是絲(silk)與羊毛(wool)。
事實上“手紡紗”早在西元前幾千年,相當古早的時代(可追溯回印度河Indus civilization流域文化開始之時)便已存在,所以Khadi可說是元老級的織品工法,然而在英國殖民現代主義與工業生產席捲印度大陸之時,Khadi走向了衰敗,直到近年來印度織品界再次大量提倡Khadi的復興(revival of Khadi),許多當地服裝設計品牌翻新傳統賦予現代語彙加以詮釋。
印度國父(Mahatma Gandhi)與織布機(charkha)
與國旗上可見charkha,可見其象徵意義何其重要。
工坊師傅Sajid用著charkha將絲線從pritz纏繞上small bobbin(pirn)。Cottage studio in Srinagar, 2019
然後再裝到shuttle。Cottage studio in Srinagar, 2019
回到織品本身,Khadi之所以美麗也是在於絲線染色的手感,同一綑絲線因為手工染色過程,顏色多少會有深淺差異(shades of color),同時藉由多樣色系的搭配交錯使用,抑或相近或相遠之顏色對比,更豐富了khadi原有的個性,變得活潑。數年前工坊開始發展pashmina X khadi的織品系列,現階段都以兩色搭配為主(加上羊毛原色總共三種顏色),這次的shades of Kashmir系列概念,希望藉由此技法表達出喀什米爾之於我印象中景色與光影斑駁交錯的美麗邂垢幻想,在跟工坊討論後成本架構後,我們大膽且奔放地使用了更多的色彩,預計在今年年底有全新系列的推出!
從Kashmir山景光影變化之間,看見了色彩的層次,Srinagar 7 lakes trekking, Kashmir 2016
概念轉換到織品纖維與染色的運用。Cottage studio in Srinagar, 2019
概念轉換到織品纖維與染色的運用。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數種染色作為水平方向紗線,搭配上交織垂直方向紗線的色彩組合,便會產生色彩蔓延交錯的視覺效果。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orks, 2019

Shades of Kashmir” collection will be launched in the end of 2019, stay tune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