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蘭薩拉的禮物 | 印度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薄薄淺紙,滿紙情懷
美的如同一幅原創畫作的滿紙文字 | Tibet world Dharamsala India, 2018
  Namaste是印度語打招呼的說法,待在北印達蘭薩拉的時光裡,每天的打招呼漸漸轉變成”扎西德勒”,每天下午都跟Tibet world學中文口語課的西藏學生待在一起。
對這裡大部分的學生而言”寫”是最難建立的能力,因為沒有一套課程綱要幫助學生系統化學習,而志工們總是支援教學幾周到幾個月後便離去,所以新來到的志工也無法得知上一個課程的教學程度。
寫字中的學生,查了單字然後把它寫下來 | Tibet world Dharamsala India, 2018
這裡的教材大都使用短篇故事教學,老師可自行規劃課程內容。某天課程討論進行到一半時,我請學生們寫下他們的中文名字和會寫的中文字,大家從一開始的羞怯,慢慢地變為討論,然後比賽誰的字比較好看。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不管程度高低,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懂得如何寫”達賴喇嘛”四個字。
  學生們寫中文的方式有時候感覺是用畫的,筆畫順序也不太一樣,但我覺得大家的中文字都寫得比我好看。紙上的文字飛舞,次仁、曲珍、丹增、札西、卓瑪、洛桑、諾措.或是些許單字、中、佛、沒、這、藏,他們寫出來的名字都像一幅畫,透著些許神秘的力量與純真的能量。
討論中文生字中| Tibet world Dharamsala India, 2018
  我還記得那個下午,山上有著冷冷稀薄的空氣、濃濃的情味,也記得每個人的笑聲堆疊起來的氛圍、空間中所傳達的頻率、每個人的口音與聲調、紙上寫的各個文字。大家自在歡笑的容顏,在我的眼裡都好美。
寫完後開始討論大家的想法 | Tibet world Dharamsala India, 2018
  上完課後的下午,我都會跟學生們一起去大昭寺轉經。緩緩的步行,有時就一起吃著零食一邊看著他們嬉鬧,看著無邪的笑顏總讓人忘記他們之前所經歷的那些不好的記憶跟經歷。在其中一次的上課時,我聽著他們分別敘述著從西藏逃難的經過,步行經過中國、尼泊爾跟印度邊境時,所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情況總讓人覺得揪心與心疼。在那灰濛濛的年月裡,不被承認的國籍問題總讓西藏人處處受阻。
上完課後,準備去轉經前,在學校門口先烤烤火暖暖身 | Tibet world Dharamsala India, 2018
達蘭薩拉大昭寺附近的小寺廟| Dharamsala India, 2018| Dharamsala India, 2018
  待在達蘭薩拉的期間,遇到了幾位有所追求的中國人;有長待拉薩做生意的四川大哥來此是因為喜歡西藏人、來自武漢的導遊小哥來學英文,因為受不了同胞低俗的舉止而想要轉而接待外國客人、經商成功的居士大哥單純是受到達賴喇嘛的吸引,他說在內地熙熙攘攘數十年,擁有眾多房產與名車,但他已經看破名利,如果可以他願意用所有財產交換長待此地的資格。事業成功而且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居士大哥在58歲時,某天發現了他叔叔留下關於佛法的一片CD,長度有6小時,他說他不知道為什麼半夜把CD看完後,開始了六年不間斷的研習佛法之路。成為居士是因為老婆不願意讓他出家,這次來到達蘭薩拉是為了見達賴喇嘛,他說下飛機轉車直接到大昭寺的庭院時,有幸見到尊容,當時能言善道的他準備了一大堆的問題想請教,但在尊者慢慢地靠近的時,自己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連招呼都沒辦法,這是他未曾有過的經驗。
轉經路上排列整齊的石刻藏文,飽和的色彩跟五色風馬旗的顏色相同 | Dharamsala India, 2018
大昭寺外的西藏國旗,達賴喇嘛回國時座車都會經過這裡 | Dharamsala India, 2018
西藏人一路磕長頭,三步一等身,他們用著自己的軀體與方式丈量世界。世界上有些地方就是會令你想把自己心裡的某一部分遺留在此,對我來說,所謂的旅程,在某種意義上是在找尋這些地方。
可愛的學生、可愛的人們 | Dharamsala India, 2018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athoflight2019/?hl=zh-tw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pathoflight2019/?tn-str=k*F
"讓靈魂大口呼吸的感覺是什麼,我想知道" 當了10年工程師後出走去環遊世界,漫步晃蕩了2年半的時光,喜歡深入各個當地小鎮,愛好拍攝小孩跟老者,期許未來可以分享所見所聞,並回饋旅途上遇見的朋友、當地人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眼神的交會,無語間的溝通" 為了到玻利維亞部落探尋織品,我在阿提塔蘭湖區待了四個多月學習西班牙文,居住在當地居民家中,每天跟著他們一同生活、用餐,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而我所有的花費也可以直接回饋給當地人民。 小鎮的湖區特別安靜平和,當地的經濟條件較差、工作機會少
"沖煮之間,深淺移轉,爐火變化,心也轉化" Juana 把棉線丟到染缸裡進行染色,我總覺得織女媽媽手都是鋼鐵做的,每次染色時都赤手空拳摸滾燙的染液,感受不到燙手的樣子 | San Juan 2017 手工紡織在瓜地馬拉各個部落一直都是傳統技藝,San Juan小鎮位於阿提塔蘭湖
"經緯之間,一眼瞬間" 傳統歷史有人用畫來記錄,文字來書寫,其中一群人使用她們手上的經緯線跟織布機,紡織出所念、所想,祈求平安跟表達心中情感。瓜地馬拉原住民是馬雅後裔,對婦女來說織布是必要的技能,一般來說女孩們大概10歲前開始學習捻線、編織小織帶,循序漸進編織難度較高的腰帶(Faja)
"瘖啞中的雨林,曠野中的枯石" 洪都拉斯位於瓜地馬拉東方,Copán Ruinas是境內最出名的馬雅遺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紀,在公元5世紀到公元9世紀達到鼎盛,後期就像其他馬雅城市一樣突然衰敗然後消失在密林荒野中。這處遺跡是19世紀才被發現,考古學家認為當時至少有2萬人居住於此。遺址內最著
"火炬之中,絮絮耳語;微微凝目,暗香浮動" 在瓜地馬拉阿提塔蘭湖邊,一個叫 San Juan 的小鎮三個月期間,我每天在湖畔森林學西班牙文,喝老師他們自己用陶甕烘的咖啡,照顧流浪狗,跟當地織女交流,跟著她們學習用當地植物進行染色,還有嘗試自己用在地織機 (back loom) 織布。
"蒼芎之上,蘊含其中" 馬雅文明中的書寫文化基本是使用象形文字,或是一組兩行排列成四方形的符號,由形符與聲符兩者組成。早期無法破譯其中蘊含的意思,而其文明又以獨特的天體運算聞名,所以當時被認為雕像及石塊上的銘文都是在描繪與天文或是曆法相關的訊息。 直到西元1950年,考古學家才解讀出這些符號
"眼神的交會,無語間的溝通" 為了到玻利維亞部落探尋織品,我在阿提塔蘭湖區待了四個多月學習西班牙文,居住在當地居民家中,每天跟著他們一同生活、用餐,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而我所有的花費也可以直接回饋給當地人民。 小鎮的湖區特別安靜平和,當地的經濟條件較差、工作機會少
"沖煮之間,深淺移轉,爐火變化,心也轉化" Juana 把棉線丟到染缸裡進行染色,我總覺得織女媽媽手都是鋼鐵做的,每次染色時都赤手空拳摸滾燙的染液,感受不到燙手的樣子 | San Juan 2017 手工紡織在瓜地馬拉各個部落一直都是傳統技藝,San Juan小鎮位於阿提塔蘭湖
"經緯之間,一眼瞬間" 傳統歷史有人用畫來記錄,文字來書寫,其中一群人使用她們手上的經緯線跟織布機,紡織出所念、所想,祈求平安跟表達心中情感。瓜地馬拉原住民是馬雅後裔,對婦女來說織布是必要的技能,一般來說女孩們大概10歲前開始學習捻線、編織小織帶,循序漸進編織難度較高的腰帶(Faja)
"瘖啞中的雨林,曠野中的枯石" 洪都拉斯位於瓜地馬拉東方,Copán Ruinas是境內最出名的馬雅遺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紀,在公元5世紀到公元9世紀達到鼎盛,後期就像其他馬雅城市一樣突然衰敗然後消失在密林荒野中。這處遺跡是19世紀才被發現,考古學家認為當時至少有2萬人居住於此。遺址內最著
"火炬之中,絮絮耳語;微微凝目,暗香浮動" 在瓜地馬拉阿提塔蘭湖邊,一個叫 San Juan 的小鎮三個月期間,我每天在湖畔森林學西班牙文,喝老師他們自己用陶甕烘的咖啡,照顧流浪狗,跟當地織女交流,跟著她們學習用當地植物進行染色,還有嘗試自己用在地織機 (back loom) 織布。
"蒼芎之上,蘊含其中" 馬雅文明中的書寫文化基本是使用象形文字,或是一組兩行排列成四方形的符號,由形符與聲符兩者組成。早期無法破譯其中蘊含的意思,而其文明又以獨特的天體運算聞名,所以當時被認為雕像及石塊上的銘文都是在描繪與天文或是曆法相關的訊息。 直到西元1950年,考古學家才解讀出這些符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隔岸千里,心卻藉著教育相連 我們與尼泊爾創古佛學院相隔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慶幸的是今年有許老師的常駐。我們才有機會更貼近佛學院所發生每個微小、卻令人心起漣漪的日常。   這裡的學僧們不僅修持經文,佛學院也時常舉辦藏文、尼泊爾文、英文的演講比賽。多元的學習安排,顯示「終身學習」是所有人共同追崇
Thumbnail
這一年與印度的因緣,竟讓我見證了一個藏人生命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緊抓著生命的苦及時時處於備戰狀態,也不會比較安全。
Thumbnail
扎什倫布寺位於西藏後藏,是班禪喇嘛辦公的地方,寺廟內有最大的鍍金強巴銅像,也有歷任的班禪喇嘛的塔葬。此外,寺廟是不收取任何學雜費的學校,孩子們可以來此學經書、語言、醫藥學、藝術等知識。維持寺廟經濟的方式包括供養費、門票費等。這裡是值得一遊的觀光景點,文化完整且保留傳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在川西亞丁的轉山體驗,探索藏族文化與宗教儀式的深厚意義。作者透過轉山之旅,與自然和自身的靈魂進行深刻結合,並闡述了亞丁三神山的壯麗景色與地獄谷的神祕傳說。這段九天的旅程不僅是一次生理上的挑戰,更是心靈的探索,讓人追尋內心的「本我」與意義。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西藏人修誦藏密的儀軌,那漢人念誦中文來修誦儀軌,是否同樣具足加持且如法呢?如果堅持說要念誦藏文、藏音才會有傳承的加持力,那包括西藏人在內,都應該統統以古印度的梵音來念誦了!因為藏密始祖 蓮花生大士當年是從印度學習佛法,再傳承到西藏去的,所以並不是單以藏音修誦才會得到加持和成就。
Thumbnail
詳介《龍在雪域》兼駁夏格巴《藏區政治史》之謬論
Thumbnail
隔岸千里,心卻藉著教育相連 我們與尼泊爾創古佛學院相隔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慶幸的是今年有許老師的常駐。我們才有機會更貼近佛學院所發生每個微小、卻令人心起漣漪的日常。   這裡的學僧們不僅修持經文,佛學院也時常舉辦藏文、尼泊爾文、英文的演講比賽。多元的學習安排,顯示「終身學習」是所有人共同追崇
Thumbnail
這一年與印度的因緣,竟讓我見證了一個藏人生命的重大轉變。
Thumbnail
緊抓著生命的苦及時時處於備戰狀態,也不會比較安全。
Thumbnail
扎什倫布寺位於西藏後藏,是班禪喇嘛辦公的地方,寺廟內有最大的鍍金強巴銅像,也有歷任的班禪喇嘛的塔葬。此外,寺廟是不收取任何學雜費的學校,孩子們可以來此學經書、語言、醫藥學、藝術等知識。維持寺廟經濟的方式包括供養費、門票費等。這裡是值得一遊的觀光景點,文化完整且保留傳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在川西亞丁的轉山體驗,探索藏族文化與宗教儀式的深厚意義。作者透過轉山之旅,與自然和自身的靈魂進行深刻結合,並闡述了亞丁三神山的壯麗景色與地獄谷的神祕傳說。這段九天的旅程不僅是一次生理上的挑戰,更是心靈的探索,讓人追尋內心的「本我」與意義。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西藏人修誦藏密的儀軌,那漢人念誦中文來修誦儀軌,是否同樣具足加持且如法呢?如果堅持說要念誦藏文、藏音才會有傳承的加持力,那包括西藏人在內,都應該統統以古印度的梵音來念誦了!因為藏密始祖 蓮花生大士當年是從印度學習佛法,再傳承到西藏去的,所以並不是單以藏音修誦才會得到加持和成就。
Thumbnail
詳介《龍在雪域》兼駁夏格巴《藏區政治史》之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