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Forty 課程助教記】:精力都花在觀察感嘆了

2022/07/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好久沒聞到早上七點以前的空氣了(認真懷疑上一次可能是高三上),七月的都市早晨居然也是鮮鮮涼涼的。
  到火車站的途中,我捧著小冊子,把握時間複習漢語拼音和印尼文的問候語,Apa kabar,Selamat pagi。越想越緊張,我可不想毀了她們今年的第一次實體見面,和每個月唯一的這一堂課。
中文真的不是人學的(我懷疑連AI都學不好QQ)
  我擔任的是印尼移工的進階中文班助教,只是改幾本作業,帶幾個練習活動,就開始深深佩服所有願意學中文的非母語者……
  漢字是現在極少數(或許唯一?)僅存的表意文字,一個字怎麼唸,和他寫起來是什麼樣子,對不認識語素的人來說根本毫無邏輯。我想那大概會是個有趣驚奇的感覺,你知道什麼是水餃,你也知道他叫作「shuǐ jiǎo」,但原來表達它的符號是這個形狀。不過在玩配對遊戲一直找不到字卡的移工們可能不這麼覺得就是了……
  有一本作業簿的主人好認真,二十個單元都完成了,但每次寫到橫這個筆劃都會把末端勾起來。作業簿和課本是新細明體,仔細看,橫豎確實都有些角度,不只是一條直線而已。如果是標楷體,大家就真的要開始畫畫了吧!而且,不同電腦字體可以讓字看起來完全不同,許多部首、筆劃都有各種長相。那些差異甚大的都可以是同個字,少一點、多一橫,仔細才能看出來的反而是要圈起來的錯字,好像在玩標準不明的找不同遊戲喔。
  也突然意識到,非母語者的教學其實很有道理。課程開始前,我們會在組內交流暖身,但我對如何開始對話簡直毫無頭緒。我不知道什麼是國語課本會有的標準句,哪些是需要解釋的詞,哪些可以用來解釋。相比之下,我曾經透過教材從零開始學英文,對詞彙的分級比較清楚。我知道box是比carton更基礎的單字,但不知道移工居然認識「箱子」而不知道什麼是「盒子」。
  回到標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為母語者,是以沉浸式、默會致知的方式建立整套語感,我覺得中文真的好沒有系統,好難循著一條軌跡或一些公式學會喔!(就像現在,為什麼是一條軌跡,不是一道一根一列一排?)就連word、google的校正功能都常在沒問題的中文句下畫紅線,這個語言的文化和智慧真是太精妙了。(莫名其妙的結論)
奇妙的身分流動空間
  我趕著班次不多的公車出門,沒化妝,還忘了要穿團隊服。開始前侷促地坐在小組的長桌邊,還在默背問候語。
  時間到了,移工們便魚貫而入,許多人是三三兩兩談笑著進來的。年輕人畫著漂亮的妝,染燙的頭髮整理妥貼;年紀大一點的即使沒有帶妝,衣服也都繽紛漂亮。
  我們這組剛開始並不熱絡,有些靦腆。和我同組的還有一位小老師,是個漂亮的印尼女孩。她坐下後,大家很快便用印尼文聊起來了。我前傾的姿勢還維持著,保持聆聽,實則完全只能陪笑。這次我才是外來者了。原來在任何聽不懂的語言面前,那種不安無適,甚至有點自卑或抱歉的情緒都是一樣的。
  課堂結束後,助教、小老師和所有工作人員圍在一起,分享今天的觀察收穫。對面的小老師說她真的很開心,這是三個月來第一次休假,另一個人點頭說自己也是。我驚訝地抬頭,她們那麼自信和自如,我還以為是團隊的一員。
  原來這裡是午夜十二點前的王宮舞會。
所以菜雞助教我本人到底在幹嘛
  從參加志工計畫後我就在想,一個月一堂的中文課到底有什麼效果?如果是日常語彙,她們早在工作和互動中就能學會了。這種強度和密集度,要準備鑑定考完全不足吧。還是這真的只是個聯誼性質,給予鼓勵和互動機會的時間?
  正式參與了一次後還是沒有解惑。一堂課的內容不多不少,認識那些字詞的人感覺早就會了,不會的人也不知道能不能在短時間記起來。但認-讀-寫的過程還是紮實,老師還是一再分享國語檢定的資訊。
  不過好像更認識它的價值了一點。來上課的移工們都是老師會超愛的那種學生,玩遊戲積極投入(隔壁桌玩字卡的記憶配對玩到會尖叫笑欸)、互相協助,玩完了還會變著方法繼續複習,連學習筆順時都跟著數出一二三四五。有個小老師分享,組內有個程度很好,早就考過鑑定的人,還是非常投入練習,也會一再指導其他同學。
  她們很開心,而這真的已經非常重要了。
  其實不太滿意自己的表現,緊張得很外顯,大概也沒能製造讓移工們很舒服自在的空間。還需要再熱情一點,多接話或開話題,不要放棄用中文和她們聊天(這是中文課!)下個月還有一次,期待會是更棒的經驗:)
  (好像還是沒說我在幹嘛,因為好像確實沒幹嘛T_T)
林佩妤
林佩妤
還有幾個月的時間自稱未成年人。曾出版《長大後,不想忘記的事》。最近想練習分享一些短文、日常,和單純心得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