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鯛科普】你知道「輻射沒有安全劑量」只是假說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真的三不五時就要被「輻射沒有安全劑量」這八個字精神虐待一下,為什麼說是精神虐待呢?因為說這句話的人往往沒讀過輻射防護學,他們可能只是讀過幾篇相關報導,或是曾經在職場的輻射安全教育課程中補眠,結果唯一聽到的八字箴言成了一生的心靈總指導,然後每次你依據當下的科學證據解釋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一直跟你鱸、一直鱸、一直鱸,鱸到你受不了放置play的時候他們就自行宣布當選。鄉親啊!這句話只是一個假說,而且還是個一百多年來從沒被證實過的假說啊!

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60號出版物指出,每100毫西弗將增加約0.5%的癌症風險

為什麼需要一個假說

為什麼需要一個假說?就是因為測量不到啊啊啊啊啊!!!我們都知道,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可以分為「確定效應」和「機率效應」:確定效應(例如:脫毛、白內障等)通常發生在短時間內高劑量的輻射曝露;而機率效應(例如:癌症、遺傳性疾病等)則是隨著劑量增加而發生機率增加。依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60號報告書,每Sv的曝露將增加約5%的癌症風險(參考1)。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果1 Sv會增加5%的癌症風險,那麼0.1 Sv會不會增加0.5%的風險?0.01 Sv會不會增加0.05%的風險?0.0001 Sv會不會增加0.0005%的風險?答案是:「不知道。」因為從廣島長崎倖存者的資料顯示,近七萬名受到低於100 mSv(=0.1 Sv)輻射曝露的倖存者中,並無法觀察到劑量與癌症風險的線性增加關係(參考2)。這件事情對輻射防護實務是非常困擾的,因為我們眼睜睜的看著超過100 mSv的曝露造成癌症風險線性增加,但同時又觀察不到低於100 mSv的曝露有相同的趨勢。
基於應用科學的目的,科學界(尤其是輻射防護學界)很難在這樣情況下直接否定低劑量的風險。因此,在包括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游離輻射生物效應委員會(BEIR)等輻射防護相關組織都建議使用「假設輻射沒有安全劑量的線性無低限值模型(LNT)」來評估低劑量風險(我這邊特別高光「評估」二字,因為很多人都誤以為這些用計算機算出來的數值是在真實世界被測量到的),這是以輻射防護為目的而採用的假設。所以在這些報告中我們都會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雖然低劑量輻射與癌症風險的關係存在不確定性、難以觀察、統計不顯著,但是我們有理由假設低於100 mSv時的癌症風險隨劑量線性增加。」(參考3, 4)那個「理由」就是輻射防護規範。

你能想像到的曝露型態都沒推倒科學之壁

當然,有些人會想嗆我說:「你講這個是原子彈,是瞬間曝露,那累積呢?那累積呢?那累積呢?(回音)」於是乎由歐美合作樣本數近五十五萬人的核電廠工人研究(INWORKS)在2015年所公布的兩份報告書給了我們一個答案:「累積劑量低於100 mGy時,依舊存在不確定性、難以觀察、統計不顯著。」(參考5, 6)事實上這個結果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知道在相同劑量下,單次曝露的傷害大於分次曝露(就像是一天曬八小時太陽會比連續半個月每天曬半小時慘一樣),因此如果單次曝露都不顯著的情況下,分次曝露應該是更難觀察到生物效應的,我這邊都還沒提到傳說中年劑量260 mSv的拉姆薩爾啊!
像是這陣子食品安全的問題很流行,就會有人出來嗆說:「就算你說的都是對的,那都是體外曝露不是體內,體內不一樣。」對,但是如果你反問這些人哪裡不一樣他們又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事實上,這兩種曝露的風格是不一樣,但是造成傷害的途徑是一樣的啊!不外乎就是光子或重粒子的發射產生電子游離導致DNA斷裂然後絕大部分的情況下被修復加上極少部分發生變異的生物效應(我知道你讀到這裡瞌睡度已經達到87%了),這就是為何我們最後都得將這些曝露的結果通通轉換到那個滿滿的大~平~台~:「有效劑量(單位:西弗 Sv)」。

學界說了什麼

基於以上的理由,近幾年許多輻射應用相關組織都表達不該過度放大檢視低劑量生物效應的立場:美國醫學物理學會(AAPM)和健康物理學會(HPS)都表示:「劑量低於50 mSv到100 mSv的健康效應風險可能太小或是根本不存在。」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說:「直接將集體有效劑量換算成癌症死亡數是不合理也應該避免的。」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說:「不應該直接把大量人口數乘上超低劑量來評估輻射致癌的數目。」(參考7),基本上大家對於低劑量輻射的態度可說是已經清楚到不能再清楚、明白到不能再明白了,要再撐下去只能假裝看不懂英文了。

老闆碎碎念

有時候有些人會問我說:「測量不到等於不存在嗎?」沒有錯,測量不到並不等於不存在,但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思考:「測量不到的東西,它的存在與否真的重要嗎?」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哲學的問題啊,不如咱們來一合會津譽的金牌純米大吟釀再繼續討論吧!

日本福島縣會津譽酒廠的純米大吟釀榮獲2015年世界釀造酒金牌
參考資料:
  1. ICRP, 1991. 1990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Publication 60. Ann. ICRP 21 (1-3).
  2. Preston DL, Shimizu Y, Pierce DA, Suyama A, Mabuchi K.Studies of mortality of atomic bomb survivors. Report 13: Solid cancer and noncancer disease mortality: 1950-1997. Radiat Res. 2003 Oct;160(4):381-407.
  3. ICRP, 2007. The 2007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Publication 103. Ann. ICRP 37 (2-4).
  4. Health Risks from Exposure to Low Levels of Ionizing Radiation: BEIR VII Phase 2 (2006)
  5. Leuraud K, Richardson DB, Cardis E, Daniels RD, Gillies M, O’Hagan JA, Hamra GB, Haylock R, Laurier D, Moissonnier M, Schubauer-Berigan MK, Thierry-Chef I, Kesminiene A. Ionising radiation and risk of death from leukaemia and lymphoma in radiation-monitored workers (INWORKS): an international cohort study. Lancet Haematol. 2015 Jul;2(7):e276-81.
  6. Richardson DB, Cardis E, Daniels RD, Gillies M, O’Hagan JA, Hamra GB, Haylock R, Laurier D, Leuraud K, Moissonnier M, Schubauer-Berigan MK, Thierry-Chef I, Kesminiene A.Risk of cancer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ionising radiation: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workers in Franc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WORKS). BMJ. 2015 Oct 20;351:h5359. doi: 10.1136/bmj.h5359.
  7. Ulsh BA. Are Risks From Medical Imaging Still too Small to Be Observed or Nonexistent? Dose Response. 2015 May 4;13(1)
avatar-img
4會員
1內容數
俗話說:「沒吃過台灣鯛也看過鯛走路。」 在這個每天都讓人感到荒謬的時代,除了自我解嘲以外我們已經無路可逃。 歡迎收看《魚周刊》,一個為生活苦悶的正常人所準備的心靈強酸,每週四定期更新,心情好的時候會不定時更新,就算準時收看也不會得到一絲的救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那些科學家說的又不是 100%, 你為何那麼堅信?科學那麼可靠的話, 為何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現在變成可能會致癌,請問為啥? 科學不是超很可靠嗎? . Kyou Lowell 我逐點逐點跟我的家人和朋友說, 那些破壞免疫力的食物要少點吃, 他們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 不是我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除了「夠好」經驗法則和避免最壞結果的決策模式外,作者也特別強調機率和自然頻率的觀念。 我們在前面討論蒙提霍爾問題時已經稍微接觸過,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下是作者舉的一個例子: 女性罹患乳癌的盛行機率是1%。 如果一名婦女有乳癌,那麼她檢驗為陽性的機率是90%。 倘若一名婦女沒有乳
我們生活的世界離不開數字。有的時候是非常精準的科學,也有的時候是表達我們的觀點。這些數字對我們的影響力很大,看看我們可以說出來的話有哪些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當你說出樂觀與保守的估計值後,一定有人會問落在這個範圍的機率為何?這時你可以根據過去統計資料來推算發生機率,沒有資料就用你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發生的機率。 比如說:「 預估範為 200~500 萬,機率 90%,因為...,除此之外超出 500 萬機率是 8 %,低於 200 萬是 2 %。 」
核能電池的技術,在半世紀前就已經運用了,且運用在太空。輻射污染方面似乎不用過於擔心。不過,原子爐體積變小、數量變多,核擴散的效率就會減弱。於是,為避免恐怖份子為非作歹,主要國家將核能技術控制得很嚴密。為此,必須適度誇大核能恐怖,即便不一定是真相。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那些科學家說的又不是 100%, 你為何那麼堅信?科學那麼可靠的話, 為何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現在變成可能會致癌,請問為啥? 科學不是超很可靠嗎? . Kyou Lowell 我逐點逐點跟我的家人和朋友說, 那些破壞免疫力的食物要少點吃, 他們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 不是我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除了「夠好」經驗法則和避免最壞結果的決策模式外,作者也特別強調機率和自然頻率的觀念。 我們在前面討論蒙提霍爾問題時已經稍微接觸過,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下是作者舉的一個例子: 女性罹患乳癌的盛行機率是1%。 如果一名婦女有乳癌,那麼她檢驗為陽性的機率是90%。 倘若一名婦女沒有乳
我們生活的世界離不開數字。有的時候是非常精準的科學,也有的時候是表達我們的觀點。這些數字對我們的影響力很大,看看我們可以說出來的話有哪些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當你說出樂觀與保守的估計值後,一定有人會問落在這個範圍的機率為何?這時你可以根據過去統計資料來推算發生機率,沒有資料就用你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發生的機率。 比如說:「 預估範為 200~500 萬,機率 90%,因為...,除此之外超出 500 萬機率是 8 %,低於 200 萬是 2 %。 」
核能電池的技術,在半世紀前就已經運用了,且運用在太空。輻射污染方面似乎不用過於擔心。不過,原子爐體積變小、數量變多,核擴散的效率就會減弱。於是,為避免恐怖份子為非作歹,主要國家將核能技術控制得很嚴密。為此,必須適度誇大核能恐怖,即便不一定是真相。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