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3/02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羅斯福如何讓經濟大恐慌後殘破不堪的美國重生?

1930年代,對於美國而言是個不堪回首的紀年,大街上隨處可見失業的人們販售所剩無幾的家產,大批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引用英國大文豪狄更斯著作《雙城記》中的引言:「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許只有在最黑暗的夜,才能辨別出那座最明亮的燈塔。當經濟大恐慌似乎正在壓垮這個逐漸茁壯的國家時,是誰作為這座燈塔帶領美國走出這刺骨寒風的夜?

暴風雨前的寧靜-咆哮的二十年代

1919年,當身為一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歐洲正忙於從戰爭留下的廢墟中重建時,大西洋彼端的美國才正要開始「咆哮的二十年代」,那是一個社會、文化與藝術達到高峰的時期,因此有人稱它為「歷史上多彩的一個年代」,人們忙於享受生活,爵士樂、超現實主義與電影成為該年代的代表詞條,經濟的繁榮讓「分期付款」首次在歷史上亮相,「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全美人民開始大量向銀行貸款並投入股市中,但前所未有的榮景與節節高升的股價卻為十年後的經濟大恐慌埋下了一道伏筆。
▲「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美國榮景
▲「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美國榮景

崛起的契機-經濟大恐慌

1922年,「關稅法」因時任總統哈定主張的孤立主義而通過,關稅法阻擋了外資的引進,為大恐慌創造了完美的條件。1929年,有賴於道茲計畫,歐洲各國已從受戰火摧殘的土地上迅速站穩腳步,工業已大致復甦,與此同時的美國卻還沈浸在那「咆哮的二十年代」,原本仰賴美國工業成品的歐洲已有能力自產自銷,美國境內的產品因過高的關稅無法外銷並大量囤積,而股價卻來到了不可思議的歷史新高,災難來臨在即。
同年10月24日,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股市開始崩盤,民眾湧入銀行,全美發生多起「擠兌」,緊接著成批的銀行宣告破產,工廠倒閉、工人也隨著失業,「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相繼到來,情況從未好轉,正式為「咆哮的二十年代」劃下句點,也預示著美國從此將進入一個黑暗的時期,史稱「經濟大恐慌」。
▲ 充滿「擠兌」人潮的銀行
時任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是個堅定不移的市場經濟信仰者,他相信經濟會有自己的規律,政府不必插手。但他深信的自由放任主義似乎並未奏效,失業率年年上升。雪上加霜的是,胡佛在1930年簽署了另一提高外國關稅的法案,期望透過調高外國商品的價格來提升人民購買本國商品的意願,卻不料招致了外國的報復性關稅,國內商品出口的數字逐漸不樂觀,將美國推入了另一個更深的困境。
▲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政治界冉冉上升的新星-羅斯福

1930-1945年間美國的失業率,1933年3月羅斯福正式上任, 失業率開始下降,二戰時期始回歸平穩
1932年,正值第32屆美國總統大選,政府的不作為讓民眾對執政者產生極大的不滿,當時紐約更流行一首兒歌:「梅隆(財政部長)拉汽笛,胡佛敲車鐘。華爾街發信號,美國往地獄衝!」(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此時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也是當時的紐約州州長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他大膽無畏的精神說服了他們,他說:「這個國家需要大膽而持續的實驗。找到方法,然後嘗試。如果失敗了,就坦然承認,然後再試下一個方法。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嘗試。」他就是空前絕後、唯一一位當過連續四任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大量的失業人口上街尋求工作
▲ 大量的失業人口上街尋求工作
羅斯福自幼出生在富庶的家庭,遠房堂兄狄奧多·羅斯福是位成功的政治人物,也是第26任美國總統,對於羅斯福往後的政治生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包括參選美國總統的決定,在此後的美國總統歷史排名堂兄與羅斯福更是前五名的常客。
▲ 年輕時的羅斯福
然而羅斯福的政治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在一次總統大選失利後,擔任副總統候選人的羅斯福黯然退出政壇,轉戰金融圈。卻在之後的度假中發起高燒,連日不退,隨後39歲的羅斯福被診斷出得到脊髓骨質炎,也就是俗稱的小兒麻痹。此後輪椅與拐杖便長年陪伴羅斯福,幸好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羅斯福的身體與心理狀態皆漸趨樂觀。

正式上任-新政時期

1932年11月8日,羅斯福以總得票22,821,277票 (57.4%)、選舉人團共472票的壓倒性票數大勝在任總統胡佛的15,761,254票 (39.7%)、59張選舉人團票,終結了自林肯以來共和黨主宰美國的72年,並正式成為第32屆美國總統。
「我向你們保證,我對自己立下誓言,要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羅斯福沒有辜負美國人民的期待。上任的一百天內,在反覆資訊過顧問團後,羅斯福旋即發布一系列的新計畫,而由民主黨所掌握的國會也通過了他所推出的所有法案,這段期間也被稱為「第一個一百日」。
新政的內容以3R作為核心,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依照時間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新政所實施的時間為1933-1934年,1935-1938年間的則是第二次新政。
第一次新政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從金融、鐵路、工業到農業。畢竟國家才剛歷經重大變革,各方面都還處於停滯的階段,急需援助以盡快恢復整個體系的運作。
實施的內容包括:
  • 禁止黃金出口,以減少黃金的外流,黃金不再被寫入合同中成為法償,終止了美國長期以來的「金本位」觀念。
  • 頒布《緊急銀行法》,在短時間內幫助多數銀行重新營業。
  • 通過《證券法》,確保證券交易公司資料的透明公開化。
  • 廢除《禁酒令》,使諸多城市獲得額外的收入。
  • 「藍鷹」計畫也確保了婦女及兒童不再被不肖廠商剝削。
  • 「以工代賑」:透過國家大型公共設施的建設,吸引失業者成為該項建設的工人以降低失業率。
  • 頒布《農業調整法》,銷毀過量的農產品、提升農產品價格,且以擴大出口為目標。
第二次新政則是偏向社會改革。《緊急救濟撥款法》的通過代表著「以工代賑」計畫的正式實施,著名的田納西河谷工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而《社會福利法》則正式宣告美國從此成為社會福利國家中的一員。
當然,這一系列的政策有許多是配合著「爐邊談話」進行的。為了使銀行能恢復營業,羅斯福利用廣播進行了第一次的「爐邊談話」,他以真摯的口吻以及淺顯易懂的字句,有耐心且條理分明地向美國人民解釋國家所面臨的處境、計畫如何應對且呼籲民眾將家中的金條存入銀行,使銀行有能力應付大批進行兌現的民眾,並保證存在銀行中的金條絕不會不翼而飛。隔天一早,銀行前排著準備將金條存入銀行的民眾,多虧了這些金條,大多數的銀行得以恢復營業。
▲ 1933年3月12日,羅斯福實行了第一次的爐邊談話 (Fireside Chats)
羅斯福在在任期間一共進行了30次的爐邊談話,包括實施在新政後的一年,向人民報告這一年來努力的成果還有二戰期間對人民的信心喊話,藉此激勵民心。羅斯福不選擇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用他低沈親切的嗓音走入民眾的生活,比起演說,爐邊談話更像朋友間親切的問候,也因此曾有人這樣描述爐邊談話:「華盛頓與他們的距離,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機遠」。

飽受爭議的決定-參與二戰

到了1940年,羅斯福已擔任兩個任期的總統,但顯然他並未打算從美國總統的位置上離開。儘管憲法中沒有強制規定,但自從開國元首華盛頓建立慣例以來,從未有總統連任超過兩屆以上,此外,羅斯福的顧問及黨內人士也不建議他繼續連任,但在公布黨內提名人名單時,羅斯福的名字卻赫然在列。此時的情況顯然對羅斯福十分不利,全因他打破了慣例,引起眾多黨內外人士不滿,但這一切在羅斯福夫人在芝加哥發表演講後有了轉機,她說道:「現在不是通常時期,而是戰爭迫近的非常時期,除了我們可以為整個國家利益做些什麼這樣的問題之外,我們不應為其他任何問題而進行爭吵。」這一番發表儼然扭轉了情況,最後羅斯福順利代表民主黨角逐、並贏得了這次的總統大選。
▲ 羅斯福夫人 (Eleanor Roosevelt)在民主黨總統提名大會上的演說
美國雖身為一戰戰勝國,但戰後英法以及身為戰敗過的德國皆無力償還欠於美國的戰債,美國國內深感不值,遂決議不再插手國際事務,並繼續抱持自1823年門羅總統主張的「孤立主義」。
1939年8月2日,羅斯福收到了著名的「愛因斯坦-西拉德信」,愛因斯坦的來信中提到了對納粹正在研究「原子彈」的擔憂並建議美國展開對原子彈的研究,羅斯福於是接受提議並展開「曼哈頓計劃」,之後更早於納粹成功研發出兩顆原子彈—— 胖子(Fat Man)與小男孩 (Little Boy),也是這兩顆原子彈,得以讓死傷慘重的二戰結束。
1941年3月11日,因軸心國的快速擴張,納粹透過閃電戰佔領法國、比利時與丹麥等國家,歐洲僅存英國尚未淪陷,迫使美國以「租借法案」代替原本的「中立法案」,並為英國提供後援,美國因而獲得了「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的稱號。表面上美國雖未實際參與戰爭,但實質上已加入戰局,因此有人批評羅斯福違反孤立主義,將國家帶入戰火中,對此羅斯福表示「所有援助都是為了縮短戰爭」。與此同時,羅斯福也開始整備軍隊、與英國首相邱吉爾會面,確立了非正式同盟,許多準備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已就緒,也因此美國在面臨珍珠港偷襲後得以迅速應付。
▲ 由日將山本五十六發動的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此即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美國向日本宣戰,隨後便是德意志與美國間的互相宣戰,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二戰遂宣告結束。

逝世-《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

1944年,又一次的總統選舉,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戰爭仍然進行著,民主黨發言警告民眾:「行到河中最好別換船。」於是,民眾再一次的選擇了羅斯福,但羅斯福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並被診斷出有大量的腦溢血。
1945年3月30日,一名畫師正在為羅斯福畫肖像畫,但繪畫進行到一半時羅斯福表示頭痛,並中途離席去房間休息,但這幅畫再也沒有機會被完成,此時的羅斯福已因腦溢血與世長辭,享年63歲,這幅畫作後來被稱為《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
▲ 《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收藏於小白宮,即羅斯福生前所居住的別墅
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二十二條修正案:總統不得連任超過兩任,並在1951生效,羅斯福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超過兩任的總統。
1932年7月2日,在民主黨的總統提名大會上,羅斯福以候選人之姿發表的演說中提及了一個人們從未聽說過的名詞—新政 (The New Deal),人們不知道這個詞將帶領美國從谷底爬起並重新躍上世界霸主的王座;也不知道因這個詞而組建的聯盟將主宰美國長達36年;更不知道這個詞的創作者—富蘭克林.羅斯福將引領並陪伴美國走過「經濟大恐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所有最寒冷、最黑暗的夜晚,就在那溫暖的壁爐旁,用他和藹的嗓音,安撫並激勵全美國,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從現在開始後的一百年,人們會跪下感謝上帝,賜給了他們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帶領他們度過難關。- 引用自紐約時報。
羅斯福生前最後一張拍攝的照片

參考資料:

  1. 《歷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愛因斯坦的一封信 讓羅斯福總統決心研製原子彈
  2. 1933.3.6羅斯福啟動「新政」走出大蕭條 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3. 美國大蕭條的歷史教訓 - The Great Depression
  4. The New Deal: A Speech delivered by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
  5. The Fireside Chats
  6. New Deal
  7. FDR and World War II
責任編輯:陳姵穎 核稿編輯:陳柏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