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時光邊緣的男人》小說截角(3)】 待在一起

當我讀到1599年的湯姆覺得「能夠和別人待在一起,沒有期限,是個很棒的未來。」,忍不住想起出現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亨德里希。如果湯姆的未來是必須和亨德里希永遠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他還會覺得那樣很棒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無論如何,那都只是我突發奇想的假設罷了。
從1599年起湯姆開始發現事物變化過快,未必全與時間相關的過快涵蓋許多層面,卻偏偏將他偋除在外。湯姆或許希望被偋除的只有自己的命運與別人的悲劇之間的關聯性,不過這並非意謂著他打算獨善其身、撇清對世界的責任,相反的,他極度介意自己的存在是否將為周遭帶來麻煩,所以寧可退到較遠的位置,保持充滿距離的回應,而沒有直截了當地拒絕,此番自認是替對方安全著想的舉措往往讓不明所以者感覺如墜五里霧中。其實湯姆真要徹底執行安全距離的話,聽蘿絲聊起往事,他大可以作作樣子,禮貌性地口頭簡單安慰就好,為什麼這時又覺得「自己的悲傷好自私」呢?顯見湯姆根本不喜歡讓悲傷藏得像秘密,因為他的秘密已經夠重大夠震撼的了。湯姆認定情感交流是信任的一種表示,他知道蘿絲信任他,而他也信任蘿絲,可惜無法向她表達,照他的標準來看,彷彿是對她有所提防,再繼續疏遠下去,幾乎等同放棄與她親近的機緣,於是他首次打破原則,教她彈魯特琴。
蘿絲形容兩人是「琴絃」,搭配湯姆說的「音樂跟時間有關,跟控制時間有關」,似乎在對「待在一起」下註腳。記得二十一世紀的湯姆曾批評各版烏托邦毫無交集,混在一起能調製出災難,起初我困惑於烏托邦號稱以建立理想社會為目的,怎麼可能產生彼此攻訐、拒絕包容的現象?接著我腦海中浮現「共鳴」一詞。蘿絲的悲傷觸動了湯姆,她的遭遇跟他的身分並無交集,但湯姆能清楚地感同身受;湯姆在和蘿絲吐露心事時雖然略微竄改了部分內容,仍舊不影響她對他的安慰效果。「能夠和別人待在一起,沒有期限,是個很棒的未來。」待在一起的目的,無非就是期待大家都能藉由連結獲得源源不絕的幸福快樂,湯姆憧憬的未來,有點類似烏托邦的概念,真正的烏托邦是充滿高度默契的所在,達到即便並存差異也不造成損傷的境地,而非劃定範圍,硬性要求某種虛偽的、表象的融洽或齊一,或許湯姆對二十一世紀各派學說反反覆覆爭辯孰優孰劣、毫無共鳴可言的態度,是十分不以為然的。
至於卡蜜兒和湯姆之間能否產生更強的共鳴,以及幫她在臉書貼文按讚是不是湯姆最後一次打破「保持距離」原則的行為,作者在第三章並沒有明寫,答案恐怕得往後面章節尋找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截角,可黏著於票券,也可以獨立存在。我想嘗試寫一種類似截角性質的讀後文,儘量在不爆雷的情況下,以主題為單位,和大家分享自己對某些段落的觀察(好奇?),希望我的貼文,能夠邀請已經看過這些書的朋友再翻書一次,彼此交流多元的意見;能夠介紹沒看過的朋友和這些書認識一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