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3/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美國戰略轉向之阿富汗撤軍!

是說經過兩、三年的談判,美國與阿富汗的雙方代表終於在卡達首都杜哈簽署了和平協議,這得之不易的共識,也被視為是阿富汗戰爭結束的起點。美國在發動反恐戰爭以後,於2001年進攻阿富汗,展開了長達十八年的戰事。雖然美國成功推翻塔里班政權,也順利擊斃賓拉登,但是一直無法有效清剿藏身在山區與偏遠鄉鎮的殘存塔里班勢力。這也讓美國社會要求結束這場戰爭的呼聲越來越高,於是結束阿富汗戰爭讓美軍可以回家,成為了川普競選總統時的重要政見之一。川普會在大選年之前,努力兌現這個政見,並不令人意外。
雖然說這個和平協議並非正式的停戰協議,正式宣告這場戰爭結束,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美國逐漸撤離作戰部隊,已成定局。未來很有可能只留下少數的軍事顧問團與民間軍事承包商,以盡量維持目前的阿富汗政府穩定。這場反恐戰爭的功過,目前還難以蓋棺論定,不過美國接下來的策略,應該是留在戰略位置更重要的伊拉克,但先撤離阿富汗。畢竟伊拉克是產油國,而且地處於中東衝突地區的正中心,西可以介入介入目前情勢詭譎的敘利亞,東可以牽制蠢蠢欲動的伊朗,北則可以快速進入土耳其與外高加索地區,南則可以監視目前不太可靠的美國盟邦沙烏地阿拉伯。
美國接連撤出敘利亞與阿富汗,或許被視為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全盤失敗,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的看法。不過在美軍撤出敘利亞以後,填補美軍勢力的土耳其馬上與敘利亞政府翻臉,俄羅斯所支持的敘利亞政府軍與土耳其支持的殘存反抗軍大打出手。甚至在幾天前敘利亞政府軍空襲土耳其部隊據點時,還造成三十幾名土耳其士兵死亡的重大事件,而讓土耳其揚言將發動軍事行動,更公開表示土耳其與俄羅斯在歷史上打過太多次仗,土耳其並不會懼怕目前敘利亞政府背後的影武者俄羅斯。在戰爭危機一觸即發之際,土耳其開放邊界,讓大批敘利亞難民擁入歐洲,企圖向歐盟施壓,要求他們站在土耳其這邊。
美軍在敘利亞時,可說是三面不討好,敘利亞政府軍常在俄羅斯的暗中協助下偷擊美軍,土耳其也因為庫德族與邊界安全等問題與美國交惡,更不用說跟伊斯蘭國的血腥戰事。其中土耳其與美國的交惡,甚至影響到美國與土耳其的軍事合作,土耳其不止決定停止採購美國的愛國者飛彈,改向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飛彈,最後還引起美國的報復,把土耳其踢出F-35聯合打擊戰機的合作生產與採購計畫,扣住已在美國交機的F-35戰機。現在美國走了,但土耳其迅速與俄羅斯鬧翻,未來如果情勢惡化到雙方兵戎相見,土耳其為了要制衡俄羅斯,勢必要與美國求合。美國介入敘利亞戰事在戰術上,或許一敗塗地,現在卻有機會在戰略上,扳回一城,更不用說之前還先借刀殺人,剷除了伊斯蘭國這個心腹大患。
在這場反恐戰爭裡,其實美國還「幾乎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包圍與削弱伊朗這個國家。美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時,為什麼沒有馬上就推翻伊拉克的海珊政權,而要等到第二次波斯灣戰爭才動手。關鍵的原因在於第一次波斯灣戰時,伊拉克的國力仍然很強,有辦法支持部隊持續作戰。美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後,對伊拉克的包圍、禁運與經濟制裁,讓伊拉克快速衰弱。而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一旦經濟下行,民生凋蔽,就很難繼續維持強大且忠心的軍事力量。因此第二次波斯灣戰爭一開打,精銳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幾乎無法作戰而快速投降,美軍的壓倒性火力是一個原因,但伊拉克在美國包圍下已經山窮水盡,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伊朗目前其實處於被三方包圍中,美國第五艦隊的司令部就在波斯灣的巴林。
伊朗目前其實處於被三方包圍中,美國第五艦隊的司令部就在波斯灣的巴林。
美國在對付敵人時,不先發動軍事行動,而利用自身的龐大經濟實力,以外交、經濟圍困的方式,消弱敵人,是美國從二戰起就慣用的手法。當時美國在歐洲戰場對抗納粹德國,不想立刻與日本開戰,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因此先組成所謂的「ABCD包圍網」來削弱日本。當時的日本社會之所以會支持偷襲珍珠港,先行出手,是覺得不能坐以待斃。因為任何人都看得出來,美國的策略是先包圍日本,對日本採取禁運與經濟制裁,以削弱日本的國力,等美國在歐洲擊敗納粹德國以後,美國一定會回過頭來消滅日本。這樣的圍堵策略後來在冷戰時期達到高峰,美國領導的包圍網成功打贏了冷戰,更讓美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伊拉克。
美國在反恐戰爭以後拿下伊拉克與阿富汗,剛好是在伊朗的西方與東方,而伊朗南方緊鄰波斯灣與阿拉伯海,又是美國海軍的勢力範圍裡,等於伊朗處於被三面包圍的狀態。伊朗北方的裏海地區是個內陸海,裏海周邊的國家都不是重要的經濟國家,俄羅斯的經濟情況也不甚樂觀,這也讓伊朗處於高度危機感之中,北韓其實也是一樣的情況,所以這兩國才會挺而走險,選擇發展核武以自保,卻也讓美國更有加強制裁的口實。伊朗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畢竟鄰國伊拉克在第二次波斯灣戰爭中的潰敗還歷歷在目。只是伊朗苦撐待變的戰略似乎是成功了,因為美國目前有更大的威脅,必需要先處理。
從海外戰區撤軍雖然是川普的政見,但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力部署,是目前美國政府的共識,美國加強圍堵中國已經是既定的事實,從經濟、科技、外交到軍事等各種層面,都可以見到美國的動作頻頻。美軍從中東撤軍就是要將人力轉移到印太地區,美國國防部長就說,依照「全面國防檢討(Defense - wide Review)」,美國將從下個一會計年度開始,調整全球軍力部署。美國放棄圍堵伊朗,只是要先圍堵中國。當然中國是個龐大的國家,美國的圍堵會不會成功,還在未定之天,但是先從經濟戰開始,這是美國的典型起手式,如果中國無法從這波圍困中脫身,則經濟與國力肯定會在圍堵下逐漸走向衰弱,而以美國的耐心,這可能會持續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畢竟冷戰都進行了四十幾年,才分出勝負……(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