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上一回合,美中台關係的轉變!

2019/10/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國際情勢的演變,很多時候是以年為單位,甚至是以五年、十年為單位的,因此比較像是老派的「回合制戰略遊戲」,而不是時下最流行的「即時戰略遊戲」。所以我們在觀察國際情勢時,有時也要把時間的跨度放大,才能一窺整個回合的交手過程與最後的勝負。很多時候,某一方短期的戰術優勢,並無法化為長期的戰略優勢,而有時戰術上的冷靜克制,是為了取得更長遠的戰略利益。就以二○一六年年底中國開始以長程跨海演練為名,派遣軍機繞行台灣本島這個事件為例,共軍當時分別由南或由北,派遣軍機繞行台灣本島,提高對台灣的武力威嚇,但其軍機卻又不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讓台灣空軍沒有理由進行攔截。這件事被視為是共軍步步進逼,但這整件事到二○一九年以後,卻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發展。
中國的轟-6轟炸機繞行台灣時,空軍派遣IDF戰機升空監控。
由於台灣一直儘量避免與中國爆發衝突,共軍戰機又沒有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或領空,因此台灣軍方可以反制的手段極其有限,只能派出戰機升空監控,但中國卻以照片搭配新聞宣傳的方式,渲染中國軍力已可包圍台灣的氛圍,企圖影響台灣社會的民心士氣。在當時,台灣政府採取相對克制的態度,也被部份人士視為過份軟弱,而讓中國在二○一七年、二○一八年不斷以同樣的方式,擴大對台灣的軍事威嚇與政治壓力。但是這樣的情況在二○一八年卻開始有了一些轉變,那就是過去鮮少進入台灣海峽的美國軍艦,開始進入台灣海峽執行自由航行任務,讓美軍於南海海域的活動擴張到台灣海峽。而這當然引起了中國方面的嚴厲抗議,但是中國的反彈並沒有發揮任何的效果,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次數,反而在二○一九年來到高峰。
到二○一九年九月底之前,美國軍艦今年已經是第八度通過台灣海峽,幾乎已經是每月一次的頻率,同時還有加拿大、澳洲、法國等國的軍艦,也在今年陸續通過台灣海峽,除了宣誓的意味濃厚,引起中國的嚴重不滿外。這樣的情況其實還代表了幾個重大的訊息。首先,美國軍艦在日常調動或演習訓練時通過台灣海峽,雖然在軍事上的意義不大,但是在政治上卻有相當大的影響性,因為在兩岸的對峙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就是「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當時在國共內戰中慘敗的國民黨政府,潰逃到台灣後其實已經岌岌可危,但因為韓戰的爆發,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向太平洋擴張,因此決定協防台灣,並派出第七艦隊的海軍艦艇進入台灣海峽巡弋,阻止了共軍攻擊台灣的意圖。
這個台灣人都知道的歷史事件,其實說穿了就是第七艦隊的海軍艦艇開始頻繁地通過台灣海峽,並在後來組成了台灣特遣艦隊,與台灣發展出軍事同盟的關係。雖然目前台灣與美國並沒有正式邦交,雙方的軍事合作都以檯面下、非公開方式進行居多,要講美國軍艦頻繁地通過台灣海峽是一種協防,也都還言之過早,但這的確開啟了美台軍事合作的另一種想像。而且這也暗示了,如果中國進再一步向台灣施壓,升高軍事威脅,則未來美國的下一個反制措施,很有可能就是美國軍艦在通過台灣海峽時,同時進入台灣的港口停泊補給,而這是中國所最不樂見的發展,也因此美國的這種措施似乎已暫時扼止了中國進一步派遣軍機繞行台灣海峽、升級威嚇手段的企圖。
其次,就政治的層面上來說,從陳水扁政府的時代開始,在外交上就有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的策略。簡單一點來說,中國過去一直希望將台海問題界定為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以排除國際的干預。而台灣反制的方式,就是尋求國際奧援,強調台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與世界各國的利益息息相關,藉此讓世界各國介入台海問題,以避免台灣被孤立。這樣的策略就叫「台灣問題國際化」。而這樣的外交策略其實橫貫多任政府,或許換個名稱,或許換個戰術,但其實都不脫全力拓展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實質外交關係,避免台灣被邊緣化,而失去與中國周旋的籌碼。但是隨著中國這幾年來政治經濟實力的躍升,台灣的國際空間倍受打壓也是無奈的事實,多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執行自由航行任務,雖然也不能直接說這些國家就是表態支持台灣,但在某種程度上,台灣的確意外獲得了國際上的奧援,意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
因此站在今天回頭去看,台灣當時選擇冷靜以對,是正確的方式,一方面避免立即升高與中國衝突,二來在政治、軍事、外交上獲得了更重要的突破。在這一回合的對奕中,中國獲得了以軍艦繞行台灣本島,威嚇台灣社會的結果,而台灣獲得了美軍艦艇頻繁通過台灣海峽,重現第七艦隊協防台灣的雛形,與潛在的軍事合作機會,同時多國軍艦響應美國號召,讓台灣問題受到國際關注。從這一來一往的交手,台灣其實是獲得更多的,畢竟軍機繞行台灣在軍事上的意義不大,只是影響台灣的民心士氣,但台灣社會新聞熱點更替極快,很快台灣人就開始關心別的議題,而使這樣的軍事威嚇效用迅速遞減。但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頻率目前沒有減少的趨勢,軍售正常化也已見初步效果,未來如果形成慣例,對台灣將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相反的,當時台灣如果選擇立刻升高對抗情勢,進一步以軍事手段來攔截反制中國的軍機,則美國為了避免捲入衝突,很有可能強力要求兩方克制,其結果就是失去了後來美國能介入的空間,以避免美國艦艇因通過台灣海峽,而讓好不容易壓下來的情勢再度陷入緊張之中。也因此一時的戰術勝利並不一定能帶來最後的戰略成果。小國有時候身不由己,必需處於大國的對抗競爭之中,因此如何採取最有效的方式,獲得對自己最大利益,有時需要冷靜思考,靜待時機成熟,從大局著眼。近來中國展開新一波的外交攻勢,連挖台灣兩個邦交國,就目前來看,這是中國與美、澳兩國在太平洋上的角力,而這一回合接下來會怎麼發展,現在一時三刻也是看不出來,很可能戰場並不在台北與北京之間,因此台灣冷靜以對,說不定也是目前最好的反應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K會員
408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