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清議故事」是我們《清議》專頁下的一個欄目。探索古今中外,尋找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故事,追古察今。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在印度次大陸這片土地上就爆發了各種不同的民族獨立運動。單純強硬的推行巴基斯坦或是印度的身分認同教育並不足以滿足這片土地上各民族人民對於自身文化的信仰和追求,反倒是益發激化了各民族之間的仇恨,造成了一個個定時炸彈,時時刻刻在威脅著兩地政府的管治。而當中的佼佼者,則必屬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分離主義運動。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分離主義運動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末的達坎運動。在一戰以後,隨著當時全球民族自決思潮的崛起,俾路支地區也出現了以爭取民族獨立自決和反抗英國殖民為目的的泛俾路支主義政治運動,意圖建立一個橫跨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大俾路支斯坦國
[1]。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俾路支省民族主義勢力與巴聯邦政府陸續爆發過不同大小的戰爭。而歸根究底,俾路支省分離主義的出現和一直以來難以消除很大程度是俾路支省當地自身的歷史和文化問題還有巴基斯坦聯邦政府長期以來的政策不均所造成。
殖民主義的遺毒
俾路支省本身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問題使他們長期難以融入巴基斯坦社會。 歷史上,俾路支省地區與巴基斯坦聯邦其它部分的的聯繫並不算是很緊密。俾路支省本身位處於巴基斯坦西部與伊朗交界,屬於巴基斯坦現時最大的省份,總共佔巴基斯坦國土面積的44%,但是其總人口連巴基斯坦的十分之一都沒有
[2]。與現代政府不同,長期以來俾路支省實行的是的
部落社會制度。自公元7世紀以來,他們便保持了一個相對自治的模式,並實際上建立起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家——喀拉特汗國 (Khanate of Kalat)
[3]。
隨著英國殖民勢力在當時印度次大陸的擴張,俾路支地區也在19世紀末成為了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在英國統治期間,俾路支省地區實際上分為了四個汗國,包括喀拉特、拉斯貝拉、卡蘭和馬克蘭。在印度大陸獨立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後和印巴展開分治談判的時候,當中的喀拉特汗國則開始謀求與巴基斯坦談判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然而,隨著談判破裂,巴基斯坦軍隊開赴俾路支省地區逼迫喀拉特汗國加入巴基斯坦聯邦,由此便埋下了俾路支省與巴基斯坦聯邦政府日後衝突的伏線。
俾路支人認為自己在歷史上與巴基斯坦本部地區並不存在一個從屬的關係,而俾路支地區從來都是一個獨立自治的國家,即使是在英國殖民時代,俾路支地區也不受巴基斯坦的控制。因此,多年來俾路支人對於巴基斯坦強行宣佈俾路支地區為巴基斯坦聯邦的一部分並且開軍進入俾路支地區心懷不滿,並且將其視作為巴基斯坦對俾路支主權的侵犯和對俾路支地區公然的侵略。
長期以來,當地的分離主義勢力在俾路支地區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俾路支當地人缺乏國家政府觀念,並且國民意識不高,而部落在他們心目中則有著神聖且不可撼動的地位
[4]。在部落體制自成體系之下,中央政令在俾路支地區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而省政府也基本上對俾路支地區沒有任何管理能力。 比起聯邦政府,部落成員更忠誠於自己的部落,也不認同和接受其他外來的權威
[5]。由此,俾路支省與巴基斯坦聯邦政府之間自印巴分治以來一直出現多次衝突和不滿,也導致今日俾路支省分離主義勢力的擴張。
部落文明與現代體制的衝突
而從社會角度層面而言,俾路支省一直以來實行的部落社會制度也致使他們難以融入現今巴基斯坦聯邦。在部落社會里,人們依照和遵從一套獨有的文明、思想方式和道德規範,這套規範也被稱之為
部落傳統。在部落社會制度的管治下,人們嚴格遵守這些不同的傳統和行為準則
[6]。同時,部落社會也有著濃厚的集體主義。部落里所有的財產和牲畜都是部落公有的,而每個人都被視作為集體的一部分並且需要對集體作出最大的貢獻。而為了確保部落里的制度和規條能夠得以落實和執行,人們會選舉一個更富有經驗以及謀略的人作為部落的首領,稱其為薩達爾 (Sadar)
[7]。
然而,隨著部落從遊牧改為農耕方式,部落漸漸開始定居下來。而定居的生活則逐漸滋生了個人主義思想的萌芽。而薩達爾也隨著權力越來越大,慢慢從部落首領成為了整個部落的主人,首領的地位也隨著改為世襲制而變的更加牢固
[8]。於是,在獲得越來越多的特權和資產之下,薩達爾開始連同其他首領建立起了一個以剝削部落群眾為目的的階級。而在英國對俾路支展開殖民統治後,英國人也主要依賴薩達爾管理當地的事務。由此一來,薩達爾的權力更加得到鞏固和增長,並且擁有了司法判決和指揮軍隊的權力,在俾路支地區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在併入巴基斯坦聯邦以後,薩達爾作為傳統社會的權勢階層和既得利益者,並不願意接受巴基斯坦聯邦的制度和改變俾路支省的傳統部落社會結構和權力體系。他們一方面阻礙俾路支地區有效地接受現代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導致俾路支地區經濟落後,而社會思想氛圍也處於極其保守的情況
[9]。同時,薩達爾也阻礙現代教育體系在俾路支部落地區的普及,致使俾路支的適齡兒童無法進入現代學校接受正常教育,而只能前往教學質量較差的宗教學校,致使新一代俾路支人未能學習先進的思想和知識而繼續被薩達爾所奴役。另一方面,薩達爾為了保留自己的政治經濟特權和固有的利益而利用民族主義鼓動俾路支民眾抵抗巴基斯坦聯邦政府和外省人
[10],這也導致俾路支省和巴基斯坦聯邦政府常年衝突不斷。
圖片來源: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4050444/3907417
解不了的世仇
除了俾路支省自身的社會文化問題以外,巴基斯坦聯邦政府的政策不均也造成了今日俾路支分離主義勢力的坐大。在巴基斯坦的人口結構中,旁遮普族佔到了56%,而俾路支族卻只佔到4%
[11]。在旁遮普人成為國家的大多數群體的情況下,作為少數派的俾路支族人開始不滿旁遮普族在巴基斯坦的政策主導,將巴基斯坦政府視為旁遮普人的代表,而聯邦政府的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顧及俾路支人,包括俾路支人在政治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經濟上遭受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剝削,在俾路支省駐軍數量過多等。俾路支民族主義者認為,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長期對俾路支的管理政策導致俾路支人喪失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經濟資源以及政治權利,加上俾路支地區長期以來貧困、文盲、失業、人權、法律缺失及民用基礎設施匱乏等原因,俾路支人感到被中央政府邊緣化。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巴基斯坦政府透過拉攏和打擊等一連串手段試圖壓制俾路支民族主義運動。然而由於巴基斯坦聯邦政府執政黨派更迭頻繁再加上政策搖擺不定,致使俾路支民族分裂運動反而更加激烈,並且出現了眾多俾路支民族分裂武裝組織,使得該地區的局勢更加動蕩
[12]。因此,巴基斯坦聯邦政府的政策不均使俾路支民族在巴基斯坦政治中進一步被邊緣化,俾路支人的意見未能夠得到充分表達和關注,致使俾路支本地經濟和各類民生社會問題未能得到有效發展。
由此,俾路支地方民族主義勢力對巴基斯坦聯邦政府有著極大的不信任,並且將聯邦與地方的關係等同於兩大族群之間的關係,導致俾路支省地區長期難以融入巴基斯坦國家整體和培養國家認同。
長期以來,俾路支地區與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對立為當地局勢帶來了嚴重的不穩定因素。然而,就是一塊這樣的「硬骨頭」,卻偏偏掌控了中巴經濟合作的核心項目——瓜達爾港口。而中巴的一帶一路貿易合作關係,注定為當地本就波譎雲詭的複雜地緣政治再添變局。下一回,我將會分析俾路支省不同分離勢力對於中巴經濟合作的立場,並致力探討中巴經濟未來應該走向何方。
作者:史可法
參考資料
[1]俾路支分離主義勢力對中巴經濟走廊的看法及其成因[J]. 張元. 南亞研究. 2016(02)
[2]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家治理政策探析[J]. 陸洋,史志欽. 國際論壇. 2017(01)
[3]巴基斯坦國內恐怖主義勢力的演變、特點及影響分析[J]. 袁沙. 南亞研究季刊. 2016(02)
[4]中巴經濟走廊面臨的風險分析[J]. 姚芸. 南亞研究. 2015(02)
[5]巴基斯坦安全形勢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影響[J]. 李麗,蘇鑫. 國際經濟合作. 2015(05)
[6]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恐怖主義及其影響[J]. 李麗,蘇鑫. 南亞研究季刊. 2015(03)
[7]巴基斯坦的宗教、政治與極端主義[J]. 邱永輝. 南亞研究. 2011(01)
[8]俾路支問題纏繞巴基斯坦[J]. 覃勝勇. 南風窗. 2013(16)
[9]巴基斯坦何以成為恐怖主義重災區[J]. 張峰. 理論界. 2011(02)
[10]俾路支問題纏繞巴基斯坦[J]. 覃勝勇. 南風窗. 2013(16)
[11] 「西進」戰略與中國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利益訴求[J]. 於開明. 國際關係研究. 2013(03)
[12]巴基斯坦的宗教、政治與極端主義[J]. 邱永輝. 南亞研究.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