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時候和朋友走了一趟中正紀念堂,把在超早鳥票期間買的浮世繪展票券用掉。因為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持續影響世界各地,雖然台灣還是相對安全,但為了盡量避免接觸人潮以及參與展場導覽,我和朋友約了比較早的時間。看完展覽沒過幾天疫情指揮中心就宣布
室內百人以上活動建議停辦,所以直到現在四月中旬展場應該都有人數管制。
進入中正紀念堂之前需要填寫聯絡資料和以酒精消毒,來看展的人們都自發地帶著口罩。除了用口罩保護自己以外,我在寄放完背包後再去廁所用洗手乳洗了一次手。雖然說肺癌疫情很嚴重,但看展人數還是比我想像中來得多,特別是隔壁圖坦卡門法老王展。導覽人員說來看展的人數有受影響而比估計人潮來得少,人比較少相對地展場密度不那麼高,觀展者可以更拉近與展品之間的距離(在疫情時刻也比較安全啦)。
「江戶風華|五大浮世繪師展」從今年一月開始在中正紀念堂展出,只展出到下個週末,作品來自江戶時代五位有名的浮世繪師。這篇文章是參觀展覽後整理出來的心得記錄,主要結合展場陳設內容、導覽(我是跟定時導覽,據實驗室學姊說語音導覽也資訊豐富)、以及網路上搜尋的資料。
什麼是浮世繪?
浮世繪作為大眾藝術以前,畫家大多直接在絹布或紙張上進行創作,這種創作方式使得畫作非常昂貴,只有武士或貴族階級才有能力購買。浮世繪流行於平民百姓之間是發生在十七世紀末的江戶地區,當時庶民階級的經濟實力提升,有能力滿足日常衣食需求後就開始追求生活娛樂,劇場和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江戶。浮世繪在這時候一改過去直接創作在載體上的形式,開始利用雕版印刷進行大量複製。由於能夠大量複製,作品能被以相對低廉的方式印刷在宣傳單或商品包裝紙上,這種轉變使得一般老百姓也有能力擁有這些創作。我們現在在講的浮世繪,一般來說就是指這個時期作為大眾文化一部份的藝術創作形式。
浮世繪類別
浮世繪是描繪江戶時期日常生活的藝術形式,比較常見的類別包含以美人為繪畫對象的「美人繪」、以演員為對象的「役者繪」、以及晚期出現以風景為主的「名所繪」和以武士為繪畫對象的「武士繪」,其他還有圍繞在呈現商業中心或民俗信仰上的作品。浮世繪師通常不會只有涉略其中一種繪畫類別,有些人隨著年齡轉換畫風,有些人在有錢之後開始更專注於創作有興趣的主題。雖然大多畫師各種主題都有涉略,但他們出名、最為人知曉的畫作可能會集中在某些主題。
製作浮世繪
製作一幅浮世繪會需要三種不同專業的職人,分別是負責繪製原圖的繪師、雕刻木板的雕版師、及負責印刷的刷版師。繪師首先會在紙張上以黑色墨水繪製線稿,線稿再被雕版師貼在木板上雕刻出版畫,這些木板最後由刷版師負責刷上顏色後再拓印到紙張上。繪師除了提供線稿之外,也會決定要在畫作中使用哪些顏色,選擇的顏色數目會影響需要用到的木板數量,一些比較精細的畫作有可能會用到二三十塊木板。除此之外,當時製作浮世繪受到幕府管控,所有作品在原圖完成後都要先上繳幕府進行審查,只有審查通過的作品才能繼續接下來的製作。
製作浮世繪時使用的木板通常是以櫻花木製成,這種木材質地堅硬但不至於難以雕刻,而且不容易受到濕氣影響而產生變形。用來印製繪畫的紙張通常質地較厚、不容易吸水暈染、且耐得住反覆印刷。浮世繪印製過程可以參考這個
影片。
展場五大浮世繪師介紹
喜多川歌麿
喜多川歌麿是展覽中第一位介紹的繪師,他的展出作品以美人繪為主,是當時以能繪出美人內涵與其細微姿態而出名的浮世繪師。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是美人的頭部特寫,這種繪畫又稱為「大首繪」。在大面積的特寫中,繪師得以精細地表現臉部情緒,並讓頭部的角度、手部與指尖的姿勢傳達作品的故事性。
值得一提的是,大首繪或美人繪中人物的髮絲與配戴的頭紗為了呈現一絲一絲的紋路需要非常精細的雕刻技術。畫出髮絲這項技藝稱作
「毛割」,在下方這部
影片中可以看到師傅如何刀的尖端一紋一紋將髮絲刻出來!
東洲齋寫樂
東洲齋寫樂是歷史上的神秘人物,沒有太多文獻紀錄到他的生平,而這些紀錄中顯示他的活躍時間更只有短短的十個月(從此便消聲匿跡,導覽人員說唯一知道寫樂到底是什麼人物的大概只有接洽的出版商吧)。在他的役者繪中,演員常常擺出驚訝、猶豫、淡漠的表情,雖然在現代極具藝術價值,但過於獨特的風格使得大眾對作品的接受度不高。
他的創作主要分為四期,第一期以大首繪為主,第二期開始會畫出演員全身,第三四期連舞台也會畫上去。後面幾期的表現被認為不如第一期驚艷,角色的面部表情也不再像第一期的人物一樣特別。
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應該是最多人聽過的浮世繪師,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大概也看過他的作品。早期他的創作以美人繪與風俗畫為主,到了中晚年之後才轉畫風景畫。葛飾北齋是一個勇於嘗試不同風格的人,他曾經利用「普魯士藍」創作出其《富嶽三十六景》中最著名的一幅〈神奈川沖浪裏〉。在這之前,藍色顏料主要是從鴨跖草的花瓣汁液取得,但是從鴨跖草取得的顏料會因受到光線照射而逐漸變黃。普魯士藍是日本解除鎖國後從國外輸入的化學顏料,不但顏色看起來更加濃厚,也不會有變黃的問題。
葛飾北齋經常在畫中利用對比增加張力,例如〈神奈川沖浪裏〉中浪與富士山就有一遠一近、一靜一動的對比。又如其〈山下白雨〉以雲層以上的亮對比雲層以下的暗,以雲上的晴對比雲下的雨。
這次展出的葛飾北齋的作品中也有被認為是日本漫畫始祖的《北齋漫畫》,漫畫也是浮世繪一個常見的主題,浮世繪中常常藉由畫面切割表現不同的觀看視角,結合切割後的畫面就能組織出整幅作品的故事情節。雖然《北齋漫畫》最初的創作目的是作為繪畫範本讓弟子臨摹,然而這項意圖沒有達成卻因為創作傳入歐洲影響西方國家後來的藝術創作形式,受到葛飾北齋和其他繪師影響的畫家包含莫內、梵谷等,有些人甚至認為沒有日本藝術傳入西方世界的話,現代藝術就不會誕生。
歌川廣重
歌川廣重和葛飾北齋的年齡相差了將近四十歲,兩人皆以風景畫出名。比起葛飾北齋作品中的生動壯闊,他的作品令人感覺相對親民,並且著重於描繪景中人物。
廣川廣重會在現場打稿之後再回家補上作品細節,這使得他描繪同一個景色的作品能表現不同季節,也曾經因為這個習慣把景色中的石橋記成木橋而上錯顏色,後續印刷才改正回去。
浮世繪創作不見得注重寫實,而是著重於表現其中的意象及感受。歌川廣重描繪雨的方式不是畫出一滴一滴的雨珠,而是以黑色實線穿過畫面的上下端,看起來像是產生非常強烈的視覺暫留。在現實中,雨要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有這種視覺效果,因此作品中滂沱大雨的意象藉此手法表現得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