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就是我-嬰兒的發展

    出生那一刻
    人是經過母親280天孕育之後誕生,出生的時候平均有3000公克,相較於大人,可真是又小又脆弱,單獨存在時,無能力的存在,什麼都做不了。隨著時間的成長,經過20個年頭,便能成為完全的成人。在還沒能成為成人的期間,廣泛的被稱為兒童期。在這期間,身心逐漸並同交互發育,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繼續的成長,也能特別地舉出這些階段的特徵。
    可分為最初一年期間的嬰兒期,再其次則為學齡(六歲前)的幼兒期,小學時代的兒童期,國中、高中時代的青年期,而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特徵性。
    胎兒期 受胎10個月至出生以前,就稱之為「胎兒期」,從受精卵的單細胞生物其細小的生命,要成為體重3公斤且俱有完整個體的嬰兒,這10個月之間的發育、成長,是相當迅速而且奇妙的。
    胎兒期的成長,主要是在其長大和成形的同時,器官也會大體上跟著成長,且在機能上也已經多半是在周產期就開始準備完,馬上可以擔任功能之責。滿期產,通常大約要懷胎10個月之後,可是,即使多半早產也不妨,因為機能方面已經是完整,所以,生產後馬上可以開始一切的機能之功能效用。近日,因為醫療設備的顯著發達,對相當的未熟兒,也有十分適當的處置,使其生存的機會提高。
    新生兒期,足月出生的嬰兒,一出生同時就會發出「哭聲」。初生後約一個月期間,我們稱之為「新生兒期」,這時的特徵是:要超越以出生為界線,而發生重大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出生後一年期間,稱之為「嬰兒期」,即是人生最初的根本,而且是各方面發展的重要時期。
    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其眼睛、耳朵發育得很完整,然而運動方面則尚未成熟,因此不能自由移動身體,不能自己坐或站立,這些尚需仰賴成人們的協助,養護與照顧才能生存並且持續發育成長。同樣是靈長類的猴子,其嬰兒期就比人類強健,一出生就能馬上站起來,也能抱住、掛在母猴的胸前,享受母愛與溫暖。牛一出生後,大約一小時就能自己站起來,追隨在母牛前後搜尋母奶及活動。這類的動物,學者專家稱之為「離巢性」,而人類歸類為「就巢性」的動物,因此,嬰兒出生時,眼睛和耳朵都是閉著的,小而脆弱的四肢不能自己活動,只是互相緊靠著在巢中蠢動,甚而,仍依賴被包覆著產生的安全感。
    波特曼(Portman)特別指出說,人類的新生兒狀態,顯然有二次「就巢性」,即是,新生兒就是相當於子宮外胎兒,要再經過一年之後,才能夠達到,具有所謂「人」類特徵的嬰兒狀態。
    「離巢性」的嬰兒雖然頭部會大些,但大致上具備了與父母相同,比率較縮小而相似形的體態,並且具有與父母共同的、種類獨特的傳達方法及形態。新生兒身體的各部分,尤其是頭與四肢身體的比例,大約是各佔一半,此時對於成人語言的傳達,最初也是完全不能理解,不懂也不會使用語言表達,出生以後多半靠著模仿才逐漸地學會。行走也是一樣,從躺臥、翻身到爬行,然後慢慢學會站立與移步,這些過程大約需要經過一年的時間。從這些特徵來看,人類的嬰兒期,形同子宮外的胎兒期,其生長與發展的時間長且緩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當了三十年的老師,喜歡自然生態所以一直以來關注自然環境教育,最近迷上「食物森林」這樣的議題,和一個法國小女生學習在都市叢林中,創造健康的綠色食物基地。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