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體驗的祥富水產,做對哪些事,又做錯哪些事?
火鍋超市販賣體驗的生意
過去食安議題抬頭、飲食體驗創新,打著「前鎮漁港新鮮直送」的名號一炮而紅,讓消費者在超市選購新鮮食材,開放式冷藏貨架、小份量食材放進盤子、用保鮮膜包起來,整齊擺放,被投射燈一照,好吃加10倍!拍照打卡體驗在加10倍!
祥富水產完美抓住兩項體驗痛點:
1. 能自己選擇自由選擇。
2. 食材乾淨不會被其他客人用爛。
挑選食材,坐下來立刻打開包裝下鍋煮,多了「食材參與感」的飲食體驗安排,開創新飲食體驗商業模式,必引起熱潮,陸續有好幾家同業跟進,在北部曾經要排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入座。
許多經營者有的迷思,一家店能賺200萬,那開十家店就能賺2000萬!!??
沒考慮到地區租金、消費能力、客層完全不一樣,不代表其他九家店都能複製第一家店的盛況。
哀傷故事通常是這樣開端…
資金槓桿與風控管理
開始展店計畫,需要錢。
貸款對經營者而言是家常便飯,沒審慎評估市場,業績爆棚大頭症發作展店過快,然後就死掉了....這是許多餐飲業的劇本不是嗎?
鯊魚咬著吐司、蛋塔工廠、甜甜圈、清玉黃金比例…甚至胖老爹炸雞也是高風險店家!雖然炸雞店成本比較低
展店需要先投入一筆資金,應付租金、施工、簽約、人力、設備等等,絕對是短期不會回收回來的。跟借貸融資是差不多的道理,以小博大的生意,一番兩瞪眼。
資金因虧損的萎縮程度,視利息與虧損程度而定,將固定支出提高,以為賺錢事實上只有打平,以為打平事實上是虧損,不只會發生在實體店面,電商業者也會,廣告費、平台費用支出龐大的時候,沒有存活就是等著去山頭。
股票融資槓桿是2.5倍-
以100的股票來說,投資人出40、券商借60,跌到78元會被券商追繳,因為券商要守住他借你的60,這時候原本出資40,因為虧損40只剩下18,這時候會被追繳,繳不出錢兩天後就是俗稱「斷頭」。
期貨槓桿是20倍期貨持倉虧損到低於維持率,造成保證金不足,期貨商會自動幫客戶砍單平倉。
不管是股票被斷頭、期貨被強制平倉,都還能拿點錢回來,因為券商有固定「強制」風控,但是借錢創業做生意,有風控嗎?
資金槓桿缺口擴大
挖東牆補西牆,眼看著洞越來越大,期待下一筆營業額進帳,要把收進來的錢準備付出去,可能是哪筆貨款要付、哪張支票到期,每天營業支出固定,開門不開門都是成本,主打新鮮,食材控管必須更嚴謹也屬於成本一環。
(雖然有網友說不好吃)
是否疫情因素而歇業我不敢斷定,但我相信爆發之前公司早有資金運作問題,而疫情因素是整件事情的加速器。
公司體質不好,又遇上餐飲業人潮落底期,撐不過這波也不需感到意外,或許其他檯面下的公司也是如此,是顆未爆彈!有人說至少要準備半年的營運金周轉,經過這次疫情,絕對不只半年就夠,你的行業是首當其衝的時候,至少一年的周轉金才算夠。
創業、做生意,弄懂成本結構、財務模型很重要,學會看報表更是必備技能,那會讓你省下不少錢,每一項成本、支出攤開來,調整相對容易。
是能讓經營者「比較容易」醒過來的依據
這種玩法金流快速滾起來才能生存,靠大筆收入cover大筆支出,大筆大筆的錢每天滾動,最後剩下多少才是獲利,財務結構不明也只能用這種算法...
假設祥富水產預計過年有一波人潮,帶來比起過去更高營業額,打算把這比營業額拿去付支出,筆收入只能算過手,如果收入不如預期呢?
營運備用金又準備得不夠,經營者只能想辦法找錢,發生虧損的時候,展店、借貸、展店、借貸,利息支出只會越來越高,惡性循環加碼再加碼,想著攤平想著總有哪家店「對了」能帶來豐碩營收,不巧,遇上疫情把希望之火全滅。
對了一次平安無事,哪怕就錯這麼一次
盛況成了最後的煙火,看煙火的人潮閃了、施放煙火的拍拍屁股走了,留下垃圾與灰燼,這波洗牌我不認為不好,知道有多數勞工權益受損、面臨失業與經濟問題,就算經營者苦撐過這段,要背上多少負債、過後要拿多久時間償還?
早早停損、或「被」停損,不全然是壞事,重新修正,培養居高思危戒慎恐懼的心,經營事業做生意、投資的道理異曲同工之妙,有足夠的營運預備金、攤開本結構、架好財務模型,學會看財務報表,本來就是創業者的基礎準備。
最後,謝謝你讀這篇文章。
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有幫助到你,甚至給你了一些新想法
希望能給我「拍拍手鼓勵」讓我知道,或是留下你的想法一起成長交流。
歡迎追蹤我,在這裡我會分享生活、社會、職場、科技、新創趨勢,釐清盲點,把問題直搗核心,只說人話讓大家聽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