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奪16萬性命 未能說再見的遺憾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想世間最大遺憾,一定包括「來不及說再見」。
新冠肺炎在全球,造成超過16萬人死亡,每個數字背後都代表一個家庭;美國佛州39歲的DJ確診感染,妻子和女兒將他送到急診室,他還來不及和家人說上一句話,就被推進了醫院隔離;四天後,DJ不幸過世,他的妻子和女兒怎麼也沒想到,急診室外的那一天,竟然是永別。
紐約州死亡人數暴增 身後事成棘手問題
美國已經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人數衝破76萬,死亡人數超過4萬,其中又以紐約州的疫情最為嚴重;醫院裡死亡病患暴增,太平間的冰櫃不夠用,醫院只能找來10幾輛大型冷凍貨櫃來安置往生者。
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我們可能從來沒想過,人死後若無法妥善安置,會造成甚麼樣的社會問題。紐約殯葬業者就在採訪中,講述他們實際遭遇的難題。由於這次死亡人數爆增,殯葬業者疲於奔命,要到各個醫院接收遺體。之前安排遺體火化或是埋葬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完成,但現在卻得排上好幾個星期,因為遺體數量太龐大,導致了塞車現象。
長長車陣行經墓地 隔著車窗說再見
另一個問題是葬禮,美國政府下了禁止群聚的防疫規範,加上遺體要快速處理,親人因此無法舉辦葬禮,向死去的家人告別。紐約殯葬業者說,很多家屬為送親人最後一程,會開車慢慢從墓地前經過,透過車窗說再見,殯葬業者說,長長車陣景象,格外讓人感到悲傷。
許多往生者是虔誠教徒,像是猶太教或是伊斯蘭教,他們的葬禮習俗是在去世兩天或三天內,必須盡速下葬;但這場瘟疫,讓他們無法遵守一生最後的戒律,也是一種遺憾。
醫院的死亡人數還在增加,為了快速空出停放遺體的空間,紐約市政府決定,要把那些沒有家屬認領的遺體,送到哈特島上的公墓埋葬。哈特島是在長島灣的一座孤立小島,過去150年來埋葬了包括西班牙流感、黃熱病和愛滋病的死亡病患,安葬人數超過一百萬。這個島上還有一座監獄,以往都是強迫裡面的受刑人,進行挖坑埋葬的工作;不過現在人權意識抬頭,政府不再強制他們做這樣的工作,而是花錢請工人來完成。這場百年一遇的瘟疫,又將為這個孤島添上更多無主墓碑。
    avatar-img
    12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麗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切歸零,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後。 瘟疫過後的世界,許多人會一無所有,親人染病猝逝、事業倒閉、失業、股票一夕成壁紙、還會有很多很多從零開始的故事。但只要活著,那口氣還在,千山萬徑從零開始又如何?
    一切歸零,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後。 瘟疫過後的世界,許多人會一無所有,親人染病猝逝、事業倒閉、失業、股票一夕成壁紙、還會有很多很多從零開始的故事。但只要活著,那口氣還在,千山萬徑從零開始又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在急診室當值班醫師,有一次我問他,當有海外遊客在急診病危時,病患的第一考量是什麼? 沒想到,他的答案令我感到心酸。 因為,大部分的海外患者,一旦意識到自己有生命危險時,第一個想法,就是: 想要回到家鄉就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 當這個願望無法達成時,他們就會希望家屬可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極端氣候下,美國龍捲風數創歷史紀錄,德州宣布緊急狀態,上億人受影響。巴紐嚴重山崩,活埋兩千人。 BJ:R.I.P. 上周末去北藝大看了夏季公演<憨第德>(英國作家改編新文本),其中第二幕有個血腥場面,大概就是個小女孩槍S了所有親人然後ZS。理由是:"看看你們留給我們什麼世界?" 我自己也寫戲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新型變種寄生型病毒。似乎已經入侵美洲大陸了?」高樓的電視牆上播報著新聞。 紐約市街頭流串一股令人不安的恐懼感......
    Thumbnail
    這次南亞大地震和引發的大海嘯,死傷無數,傷亡人數十五萬人左右且持續攀升中,媒體近一星期的報導,看到無數妻離子散和傷亡的畫面,真是令人鼻酸,國際間也紛紛伸出援手,給予人道救濟和幫助,我看到的是世界村景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國政府也不遺餘力地投入救災,期望這場災難,儘可能慢慢得到修復。 天災無
    Thumbnail
    消失了一小段時間,因為病了。 跨年去了趟紐約(遊記候補),從還在紐約就染上感冒,然後就帶著紐約的感冒病毒一路北上回加。 平常很少生病的人是這樣,真的病起來,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成語是這樣用的嗎?🤔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在急診室當值班醫師,有一次我問他,當有海外遊客在急診病危時,病患的第一考量是什麼? 沒想到,他的答案令我感到心酸。 因為,大部分的海外患者,一旦意識到自己有生命危險時,第一個想法,就是: 想要回到家鄉就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 當這個願望無法達成時,他們就會希望家屬可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極端氣候下,美國龍捲風數創歷史紀錄,德州宣布緊急狀態,上億人受影響。巴紐嚴重山崩,活埋兩千人。 BJ:R.I.P. 上周末去北藝大看了夏季公演<憨第德>(英國作家改編新文本),其中第二幕有個血腥場面,大概就是個小女孩槍S了所有親人然後ZS。理由是:"看看你們留給我們什麼世界?" 我自己也寫戲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新型變種寄生型病毒。似乎已經入侵美洲大陸了?」高樓的電視牆上播報著新聞。 紐約市街頭流串一股令人不安的恐懼感......
    Thumbnail
    這次南亞大地震和引發的大海嘯,死傷無數,傷亡人數十五萬人左右且持續攀升中,媒體近一星期的報導,看到無數妻離子散和傷亡的畫面,真是令人鼻酸,國際間也紛紛伸出援手,給予人道救濟和幫助,我看到的是世界村景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國政府也不遺餘力地投入救災,期望這場災難,儘可能慢慢得到修復。 天災無
    Thumbnail
    消失了一小段時間,因為病了。 跨年去了趟紐約(遊記候補),從還在紐約就染上感冒,然後就帶著紐約的感冒病毒一路北上回加。 平常很少生病的人是這樣,真的病起來,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成語是這樣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