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玻璃心的防護膜

    所謂的"玻璃心"、"高敏感"、"想很多" 這幾個詞一族從小就一路跟我到現在 別人只提到1我就能瞬間聯想到近乎100 這對我來說輕而易舉 在唸書、工作時期解讀一字一坑的資料、表格很有幫助
    但 對於人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想得越是多 越是讓我吃盡苦頭。
    大至 活動現場長官臨時不出席、或是Delay 趕忙去詢問副長官是否延期、走上前遞紙條給主持人等正常人的反射性動作 我卻會因為害怕打擾到主持人順稿、打擾長官跟長官之間的噓寒問暖 而在原地猶豫、躊躇不前
    小至 正好在同事緊盯螢幕前思索,緊緊皺眉時 跑去問他們問題
    結果換來一句冷淡的回應時 那刻彷若登高樓踩空一般地令人感到無助及手足無措 事後腦海中總是會不斷回放當下的場景。
    “想得多" 從來不是一件壞事 壞的是 只有想,而不去做
    當一但察覺到腦海中成型的各種想法時 何不一個一個去試驗、去嘗試 試過後,將它暫存在記憶體內 下次遇到相似的場景,就會知道該如何指揮自己的身體是前進還是後退
    如果只有想,都不去試 又怎麼能了解別人腦海中的命令及動作連結系統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