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高敏感人}—想太多也沒關係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來有人了解我

總是覺得別人不瞭解自己,但也不知道是哪邊不對勁,也不知從何說起,然後自己也常常被翻騰的想法和情緒搞得不懂自己,於是乎這本書的出現,完全寫出「想太多」的人的辛酸,作者叫我們這些外太空來的人—「大腦多向思考者」。

從外太空來是怎樣的人

Christel 在書中形容這些人:

「我想太多了,我是個複雜的人,腦子轉不停,一刻也不能休息⋯」

我就是這樣,如書上描述的,想法如颱風吹下的秋葉,一下子就落下超多片,「別人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這樣問」、「這個表情什麼意思」、「他做這件事動機是什麼、對他有什麼好處」,再加上要回答的時候,也必須從出現在腦中的一堆資訊中選出一個適合的答案,來回個幾次就差不多把自己給累死,有時候還會當機,回答了自己不想說的答案。

作者告訴我們會這樣的原因有三:

1.比其他人還要敏感2.過於豐富的情感3.總是停不下來的大腦

沒錯就是這樣,五官有幾個特別敏感,譬如鼻子特別靈敏(炭治郎?)之類的,像是我看完一部電影就要消化情緒、上網爬爬網友的心得文,是不是有在電影中看到跟我一樣覺得疑惑的部分,才能解開心中的結,然後把自己從電影裡抽出來,例如魷魚遊戲看完後害我心情憂鬱了一禮拜,所以看電影或劇要選個好日子(?)

書中有介紹很多不同敏感的類型,我覺得每一個想太多的外太空朋友們都能在內文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般人跟我們不一樣

一般人五官敏感度較差,對於覺察細節也較不謹慎,線性思考、以及缺乏洞察力。所以說他們沒有那麼多資訊要處理,我們感覺到的一般人可能感覺不到,然後作者也說,一般人不喜歡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用內省的角度檢視自己,只有心情很糟時才會討論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時候來自外太空的大腦多向思考者就被一般人需要了,但是!當一般人心情恢復後,會重新跟我們拉開距離。這個我真的超級感同深受,之前有個失戀的朋友找我聊,想說聊得這麽深入我們應該是閨蜜惹,但是等失戀期結束後我們就不像之前這麼談心,當時真的蠻難過也想不通,為何有種用完即丟的垃圾桶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說跟一般人相處時不用替他們想太多,因為他們可能沒感覺,即使想法一樣像雪片般飛來,也要提醒自己,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也許根本不在意這些,既然他們不在意,何必浪費自己的心思~腦的能量有限,要珍惜自己的腦!

醜小鴨的沮喪與自卑

醜小鴨不知道自己是天鵝,而且這是一個鴨子的世界,就算變成天鵝,鴨子也只知道嘲笑嘲天鵝的不同,不被接受的醜小鴨不再奢望被理解,受傷後選擇隱藏自己,戴起面具,模仿他人,逐漸的「自我」消失了,形成了「真空、虛假的自我」,然後這個「假我」就像一個豪華的貴賓室,對任何人敞開大門,讓身旁的人感到舒適與友善,而「真我」被關在一個需要經過很長的「焦慮」隧道的囚籠裡。書裡提到了一個泳衣的故事:菲力普要去好友家用餐,然後妹妹請他回家時順路繞到爸媽家拿她的泳衣,但是這個繞路其實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菲力普半夜才從朋友家離開,之後開了一個多小時到爸媽家拿妹妹的泳衣,回到車上時才氣憤為何要答應這件事,他才意識到當時應該拒絕妹妹。我們老是把別人擺在自己前面,忘記衡量自己的狀況,隨意的配合他人,然後再自己吞下負面的情緒,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惡化沮喪與自卑,沒有勇氣做自己。承認吧,醜小鴨就是與眾不同,劃清界線,不要再隨意開啟貴賓室,拿出勇氣沒有的話跟梁靜茹借,欣賞成為天鵝的自己。

注意心靈操縱者

「心靈操縱者對大腦多向思考者有本能的仇恨」作者說,因為他們喜歡破壞、操控,而且邪惡,大腦多向思考者相信人性本善,相信每個人都友善比相信他人心存惡意簡單多了,也因此容易懷疑自己、缺乏自信心的大腦多向思考者容易被心靈操縱者當成獵物,作者有再寫一本書關於心靈操縱者,之後會再詳細的介紹這一類人。

與世界格格不入也可以和自己好好相處

1.相信自己的感知:對!我想太多,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在我的感知世界裡,這些都是真實體驗到的,別人告訴你的那是他們的想法,可以接受但是不需要否定自己的想法。

2.整理腦袋的想法:常常一些思考會讓人變得更憂鬱,然後就在名為憂鬱的高速公路上找不到下交流道的出口,有時候憂鬱是一種習慣,就像已經習慣開在那條高速公路上,順暢到忘記可以到其他地方,書中建議我們可以刻意製造某種情緒,我覺得如果要在同樣的情境喚起不同的情緒很難辦到,我想可以盡量嘗試做一些平時不常做的事、增加新的習慣來改善,例如下班走走看不同的路、吃些沒吃過的點心、把運動排進週計畫裡、挑戰早起、挑戰一些之前沒做過的事,然後用心體驗那個當下,慢慢鼓勵自己走出因習慣帶來的憂鬱。另外當思緒很多很亂很擔心的時候,書中也建議可以畫圖來整理思緒,像是「知識樹」,有一個主題在樹幹,然後可以有很多分支,很適合天女散花的想法。

3.探討思考的邏輯:作者提到對每一件事情的思考都有基本的邏輯層次,稱為「金字塔邏輯」,分為「精神層面」、「身分」、「價值觀」、「能力」、「行為舉止」、「環境」,例如「當我們是朋友時(價值觀),我們就應該盡全力幫助朋友(行為)」,雖然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是一致的,但每個人的金字塔邏輯不同,有時候一般人的行為並非直接連接到價值觀上,所以在思考上,我們可以盡量不要做多餘的連結進階變成惱人的小劇場。在看這裡的內容時我其實有點疑惑,前面不是說要相自己的感覺,但其實相信自己敏銳的觀察和連結推理是不同的,例如察覺到這個人在某些地方顯現不耐煩,感覺是沒有錯的,但聯想到他可能是早上沒睡好,還是自己說的話太無聊,還是......這些就是聯想與猜測,並不會對自己有任何的幫助,可以做的是結束這段對話,或者直接關心對方,都比自己開始播放無限的小劇場好。

4.找回自信心:首先需要放棄完美主義,肯定自己的小進步,提升自我的形象,雖然大腦多向思考者一直得到外在扭曲的評價,但那些只是身邊的人對我們投射的形象,而我們也常常想向不瞭解的人證明自己,但是都徒然無功,Christel告訴我們 : 「不必向別人證明我們是誰,有優秀能力的人沒有必要向任何人證明你自己。而擁有自信心的關鍵就是無條件的愛自己。」撫慰你的內在小孩,踢開內心的破壞者,不要再自我批評,完全的愛自己吧。然後書中的第260頁可以讓讀者對照是否建立了自信心,很推薦想太多的大家拿起書來對照。

5.餵養自己的腦:(1)學習新事物,找出自己有興趣學習的新事物,遇到困難也不輕易放棄,突破後將有意外收穫。(2)運動也可以補充大腦欠缺的血清素,還能增加睡眠品質。(3)創意和藝術給大腦新的刺激,找出生活中可以發揮創意的事或工作。我覺得創意的部分很難,目前找不出方法,但是欣賞藝術倒是容易許多,可以從生活周遭發現美麗的事物。(4)隨時關注大腦的需求,關心呵護它,

6.孤獨是一種選擇:「有些大腦多向思考者無法忍受孤獨一人,會不時產生遭遺棄被害者傾向,會不斷要求對方確認並重視彼此的關係。」其實孤獨只是一種選擇,如果感覺不到被愛,勇敢的離開會比在一起粉身碎骨好,當能夠重新整理自己並且找回自信時,就不再害怕孤獨。

7.對批評的心理建設 :由於纖細敏感的心思,容易將他人的批評放大,擴散到人身攻擊,作者邀請我們從現在起放下那些批評,雖然一般人無法理解我們的行為處事,但我們可以不同意對方的想法或價值觀。

最後

書中提到左腦和右腦的區別,正是一般人與大腦多向思考者的差別,但左腦和右腦的研究不足,也有「傳說」是偽科學,但撇除左右腦不談,這個「大腦多向思考者」的分類真的有寫進我的心,很高興我不是一個人不一樣,原來世界上有一小撮同類人,希望這一些大腦多向思考者都能摸索出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包括我自己。

這裡是我的自我療癒小圖書室,目前正在擴建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只是想更認識自己療癒身心,卻有可能成為數位商品爆款?「保持熱情」持續分享,製作「利他人」的有價內容 本文將探討從最初的點子到創建出數位商品的過程,強調了開始的重要性,提到不要害怕失敗,因為每次嘗試都是學習的機會,每一次的努力都是邁向成功的步驟。創作過程對你是重要的,包括內容的創作、市場推廣、客戶支援等,以及如何克服失敗和困難,努力是有價值的,因為成
Thumbnail
avatar
老臣與晶兒|LuYiLife 綠藝生活
2023-11-06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想改變生活,先從認識自己開始|【閱讀札記#2】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 你常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事後才後悔;然而,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卻又做出同樣的反應,你百思不得其解,你明明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卻又再次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呢?
Thumbnail
avatar
紅茶加牛奶
2023-08-27
打造戀愛體質手冊--好想好好在一起? (1) 認識自己這系列文章會從最開始的認識自己開始談,然後依照時間序列進展到後面的步驟,例如尋找潛在對象、透過吸引力引發對方注意,最後達成合適的關係。 這篇在講最基本的步驟--認識自我,好好梳理自己是怎樣的人,是怎麼樣的經驗影響自己對感情的想法,希望有什麼樣的關係。透過這個步驟,精準了解自己的需求,才不會在尋覓感情
Thumbnail
avatar
德意志黑眼圈
2023-04-23
【創作人性】認為自己的作品總是不好時,能夠怎樣想?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只是走錯了路。
Thumbnail
avatar
熊太先森
2022-03-25
你是否忽略了童年對你的影響-《阿德勒談人性:瞭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心得及閱讀筆記讀於初出社會迷惘時,再讀於休息期間自我療癒時。到底童年會怎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本書都有說。父母一書可以學懂教小朋友,青少年人一書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成年人一書可以改善自觀和看社會的觀點。
Thumbnail
avatar
Skye Wong
2022-03-19
重新認識自己(一)︰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我缺少了什麼?從人際關係中出現問題,透過心理咨詢,發現自己也受到原生家庭影響,在成長環境中造就了現在的我,我缺少了什麼?我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Thumbnail
avatar
小FUNG
2021-01-28
「青春最想讀」之一: 書對社會貢獻不大,但是可以讓你認識自己 。嗜美食和厚書的林立青,是個雜食性讀者。很小就在圖書館和租書店裡發現閱讀的快樂與自由。他覺得讀書的價值,不見得是學習新知,而是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口述.照片提供:林立青 採訪撰文=駱亭伶(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Thumbnail
avatar
新北市文化季刊
2020-11-10
想當什麼班級幹部?先認識幹部、了解自己再說吧!「幹部換人做做看」,這一篇文章要寫得好,必須讓孩子了解每一個幹部所應具備的特質,並且檢視自己是否擁有這項特質。如何引導他們將這兩者連結起來呢?只要經由「班級幹部職責與特質連連看」與「幹部自我評估表」兩個階段的引導,文章架構便出爐囉!
Thumbnail
avatar
鴻雁
2020-09-09
【認識自己】小練習:我是...我不是...我想成為... 你了解自己嗎? 在家做個認識自己的小練習吧!
Thumbnail
avatar
艾莎解結-跨界生涯顧問
2020-02-17
「睡前,和自己說晚安」Vol.51不敢承認夢想的時代網際網路時代,照理說提供了更多人追夢的機會,然而我遇到身邊不少年輕人,卻相繼地不敢承認自己的夢想,迷失在這個功利社會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E
avatar
H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