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疫情期間 為何災難片是解恐慌良藥

unsplash
unsplash
停車場的電梯門打開,兩個不相識的女人走了進來,老舊電梯犯著懶,開了就不想關。女人一左一右,門敞在兩人之間,電梯內的八隻眼輪流掃過關門鈕,八隻手都按兵不動,女人對峙著,誰都不肯伸手。電梯裡的分秒又黏又長,兩片門挑釁著人類耐心臨界點,掐準潰堤前一秒,才緩緩把嘴閉上。
要在以前,晚進的人不關門,同電梯的人大概就會伸手按了,頂多心裡碎念兩句;但新冠肺炎疫情當頭,按鈕就不再只是稀鬆日常,而是關乎生死的大事。電梯按鈕彷彿已被眾人確診,任誰也不想沾上,而且那兩個後進來的是怎樣,這局俄羅斯輪盤,該到妳們了。
瘟疫來襲,人多的地方就是生存競技場,恐慌情緒實屬正常;但若刻意讓將自己置身恐懼之中,那也算正常嗎? 答案是非常正常,而且還有很多人願意掏錢買罪受。
美國媒體報導,在疫情期間,病毒災難片和末日電影,衝上串流影音平台的熱播排行榜。其中又以九年前的好萊塢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最搶手,片中描述不明病毒在全球擴散的狀況,簡直就是新冠肺炎的翻版。人們按下電視按鈕,把自己丟進一個規模更大更恐怖的災難當中;此時此刻想要的恐怕不只是娛樂,而是想找到對抗恐慌的解藥,而他們也確實找到了。
解藥一:事情沒那麼糟。
電影裡的災難可比真實疫情兇猛致命,有了對照組,觀眾心裡得到撫慰,覺得現實狀況真的還好,不會有喪屍來索命,生活中最死命的狂奔,也不過就是搶口罩和衛生紙罷了。
解藥二:疫情速戰速決。
電影劇情推展迅速,很快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真實生活裡,疫情的來龍去脈千頭萬緒,伴隨新聞媒體水龍頭式的報導,更是使人焦慮;但電影最多兩小時就有結果,而且絕對照預期發展——愛驅使人類犧牲奉獻,最終必能戰勝病毒。關上電視的同時,觀眾也被療癒了。
解藥三:疫苗立刻出現。
戲劇中研發疫苗的過程儘管複雜艱險,像是電影《末日之戰》(World War Z) 那般,還得要跟喪屍搏鬥;觀眾是很緊張但卻不擔心,因為片長2小時之內疫苗保證問世,而且各國行政效率超高,十幾秒畫面就投藥完成,人類瞬間得救。而現實裡,疫苗研發可得等上好幾年,所以觀眾藉由電影先「預支」免疫後的解脫感。
解藥四:為最壞做準備。
末日電影中,人類被滅絕,地球資源被消耗殆盡,最壞的狀況也就這樣了,觀眾給自己心裡打了底,而螢幕中那些倖存者的末日掙扎,就成了螢幕外最實用的求生指南。每當災難發生,人們瘋搶超市,多少也是此類電影留下的後遺症。
停車場電梯在一樓開門,四個人朝著不同方向離去,或許誰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剛剛的3分鐘裡,經歷了一場生存之爭,彼此曾猜忌過,也為自保而對峙過,最終安然躲過病毒。又有一批人準備進電梯,恐慌仍堅守崗位,繼續著送往迎來的日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