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奪16萬性命 未能說再見的遺憾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我想世間最大遺憾,一定包括「來不及說再見」。

新冠肺炎在全球,造成超過16萬人死亡,每個數字背後都代表一個家庭;美國佛州39歲的DJ確診感染,妻子和女兒將他送到急診室,他還來不及和家人說上一句話,就被推進了醫院隔離;四天後,DJ不幸過世,他的妻子和女兒怎麼也沒想到,急診室外的那一天,竟然是永別。

紐約州死亡人數暴增 身後事成棘手問題

美國已經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人數衝破76萬,死亡人數超過4萬,其中又以紐約州的疫情最為嚴重;醫院裡死亡病患暴增,太平間的冰櫃不夠用,醫院只能找來10幾輛大型冷凍貨櫃來安置往生者。

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我們可能從來沒想過,人死後若無法妥善安置,會造成甚麼樣的社會問題。紐約殯葬業者就在採訪中,講述他們實際遭遇的難題。由於這次死亡人數爆增,殯葬業者疲於奔命,要到各個醫院接收遺體。之前安排遺體火化或是埋葬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完成,但現在卻得排上好幾個星期,因為遺體數量太龐大,導致了塞車現象。

長長車陣行經墓地 隔著車窗說再見

另一個問題是葬禮,美國政府下了禁止群聚的防疫規範,加上遺體要快速處理,親人因此無法舉辦葬禮,向死去的家人告別。紐約殯葬業者說,很多家屬為送親人最後一程,會開車慢慢從墓地前經過,透過車窗說再見,殯葬業者說,長長車陣景象,格外讓人感到悲傷。

許多往生者是虔誠教徒,像是猶太教或是伊斯蘭教,他們的葬禮習俗是在去世兩天或三天內,必須盡速下葬;但這場瘟疫,讓他們無法遵守一生最後的戒律,也是一種遺憾。

醫院的死亡人數還在增加,為了快速空出停放遺體的空間,紐約市政府決定,要把那些沒有家屬認領的遺體,送到哈特島上的公墓埋葬。哈特島是在長島灣的一座孤立小島,過去150年來埋葬了包括西班牙流感、黃熱病和愛滋病的死亡病患,安葬人數超過一百萬。這個島上還有一座監獄,以往都是強迫裡面的受刑人,進行挖坑埋葬的工作;不過現在人權意識抬頭,政府不再強制他們做這樣的工作,而是花錢請工人來完成。這場百年一遇的瘟疫,又將為這個孤島添上更多無主墓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麗森的沙龍
12會員
9內容數
愛麗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10
1990年的《麻雀變鳳凰》,茱莉亞羅勃茲飾演的女主角薇薇恩,出場的第一顆鏡頭就引發討論,斜躺床畔的曼妙身材,後來證實是替身上陣。 
Thumbnail
2021/12/10
1990年的《麻雀變鳳凰》,茱莉亞羅勃茲飾演的女主角薇薇恩,出場的第一顆鏡頭就引發討論,斜躺床畔的曼妙身材,後來證實是替身上陣。 
Thumbnail
2021/01/31
美國新任副總統賀錦麗,穿著休閒,腳踩Converse球鞋,登上時尚雜誌《Vogue》2月號的封面,照片引來網路惡評,網友質疑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穿這樣上雜誌得體嗎?
Thumbnail
2021/01/31
美國新任副總統賀錦麗,穿著休閒,腳踩Converse球鞋,登上時尚雜誌《Vogue》2月號的封面,照片引來網路惡評,網友質疑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穿這樣上雜誌得體嗎?
Thumbnail
2020/12/27
日本動漫《鬼滅之刃》中男主角炭治郎,從平凡的男孩蛻變成滅鬼大師的奮鬥過程,讓我們了解到,從庸才變專家,秘訣就在「刻意練習」。
Thumbnail
2020/12/27
日本動漫《鬼滅之刃》中男主角炭治郎,從平凡的男孩蛻變成滅鬼大師的奮鬥過程,讓我們了解到,從庸才變專家,秘訣就在「刻意練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世界經濟也一瞬間陷入低潮,裁員的裁員,破產倒閉接二連三,俗話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離,封國封州,在家出不了門,不能上班或在家上班,商店被逼停止營業,除了必需品的商店。有些公司沒工作就沒薪水,多部分庭也沒了收入,為零的說。對貧苦的家庭,三餐本來就不定,無疑是雪上加霜,逼走絕路啊!唉!不敢想像。
Thumbnail
世界經濟也一瞬間陷入低潮,裁員的裁員,破產倒閉接二連三,俗話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離,封國封州,在家出不了門,不能上班或在家上班,商店被逼停止營業,除了必需品的商店。有些公司沒工作就沒薪水,多部分庭也沒了收入,為零的說。對貧苦的家庭,三餐本來就不定,無疑是雪上加霜,逼走絕路啊!唉!不敢想像。
Thumbnail
文 / 尤虹文 兩年來因為變種病毒不斷翻新,全世界一次又一次陷入混亂和恐慌。 兩年多的疫情映照出東西方差異:西方國家不願意遵守隔離和口罩紀律,多數人對於返國必須隔離14天都表示不可思議。一位矽谷工程師甚至好奇地問:怎麼有人願意遵守規定,乖乖地待在防疫旅館呢? 醫護筋疲力盡,甚至無法自救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文 / 尤虹文 兩年來因為變種病毒不斷翻新,全世界一次又一次陷入混亂和恐慌。 兩年多的疫情映照出東西方差異:西方國家不願意遵守隔離和口罩紀律,多數人對於返國必須隔離14天都表示不可思議。一位矽谷工程師甚至好奇地問:怎麼有人願意遵守規定,乖乖地待在防疫旅館呢? 醫護筋疲力盡,甚至無法自救 延伸閱讀
Thumbnail
#原文寫於2021的5/16 2020,人剛好在“超”重災區的紐約待著,那時一天可以幾千例,全國則是最高一天25萬例,至今都還是在一天7 萬例上下跑動的美國,未來案例成長曲線都會是指數型增長直到最高點之後才緩緩下降。他們撐過來了,我們也沒問題。‘
Thumbnail
#原文寫於2021的5/16 2020,人剛好在“超”重災區的紐約待著,那時一天可以幾千例,全國則是最高一天25萬例,至今都還是在一天7 萬例上下跑動的美國,未來案例成長曲線都會是指數型增長直到最高點之後才緩緩下降。他們撐過來了,我們也沒問題。‘
Thumbnail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只希望大家都要好好的。
Thumbnail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只希望大家都要好好的。
Thumbnail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
Thumbnail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
Thumbnail
當2020年,我準備迎來開創事業新的一年,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原先就打算,在2020年,開始接團親自帶往日本,也接了好幾團。1月初,武漢傳來“新冠肺炎”疫情。到了2月,疫情開始傳到其他國家,更是燒到日本的鑽石公主號。一開始,以為疫情只會在中國;一開始,以為只是普通的病情;一開始,以為
Thumbnail
當2020年,我準備迎來開創事業新的一年,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原先就打算,在2020年,開始接團親自帶往日本,也接了好幾團。1月初,武漢傳來“新冠肺炎”疫情。到了2月,疫情開始傳到其他國家,更是燒到日本的鑽石公主號。一開始,以為疫情只會在中國;一開始,以為只是普通的病情;一開始,以為
Thumbnail
在那一棵樹下,我悼念著那一百七十萬人。我不認識他們,也不知道如果把一百七十萬人一字排開是什麼樣的場景,不知道他們的家人有沒有見到他們最後一面,見到的時候說的又是什麼。
Thumbnail
在那一棵樹下,我悼念著那一百七十萬人。我不認識他們,也不知道如果把一百七十萬人一字排開是什麼樣的場景,不知道他們的家人有沒有見到他們最後一面,見到的時候說的又是什麼。
Thumbnail
人生無常,面對某人突然離世,你會如何面對?能避免不告而別嗎?
Thumbnail
人生無常,面對某人突然離世,你會如何面對?能避免不告而別嗎?
Thumbnail
我想世間最大遺憾,一定包括了「來不及說再見」。 新冠肺炎在全球,造成超過16萬人死亡,把親人送進急診室那天,往往就是永別之日。無法舉行葬禮的家屬,只能開車經過墓地,隔著車窗向逝去的親人道別。
Thumbnail
我想世間最大遺憾,一定包括了「來不及說再見」。 新冠肺炎在全球,造成超過16萬人死亡,把親人送進急診室那天,往往就是永別之日。無法舉行葬禮的家屬,只能開車經過墓地,隔著車窗向逝去的親人道別。
Thumbnail
國安會宣布截至中午為止,死亡人數已達9人。 希望確診人數不要再節節上漲了,拜託。
Thumbnail
國安會宣布截至中午為止,死亡人數已達9人。 希望確診人數不要再節節上漲了,拜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