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淺釋3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行由品第一〉
原文:
「惠明後改道明。避吾上字。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淺譯:
惠明對大家說沒看見,大家也都相信,就從旁的路上又追去。於是乎,當然是追不上。
「惠明後改道明」:因為六祖大師叫惠能,惠明不想和六祖大師同一個字,所以他改名為道明。
「避吾上字」:他避諱我頭一個字,這個「惠」字。
「惠能後至曹溪」:六祖大師以後到南華寺,曹侯屯那個地方。
「又被惡人尋逐」:神秀總是心不死,要派他心腹黨徒,想把六祖殺了。
「乃於四會」:隨著六祖大師就在四會,就是現在的新會。
「避難獵人隊中」:躲避災難,所以和打獵的在一起。因為神秀怎樣也想不到一個修道的人,一個信佛的人,會和打獵的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各處找也找不著他。
「凡經一十五載」:整整地在獵人裏一十五年。有的說十六年,是連逃跑那一年都算上了;實際上計算,就是十五年。
「時與獵人隨宜說法」:在獵人裏,常給獵人說法。
「獵人常令守網」:打獵的人,常常教六祖大師守著網。
「每見生命,盡放之」:他守網,看見可以生的,可以自己維持生活的,活的畜生或者飛禽,他都放開。
「每至飯時」:每天到吃飯的時候。
「以菜寄煮肉鍋」:他在山上找野菜,放在肉鍋裏煮。
「或問」:或者有一個人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子呢?」
「則對曰」:六祖大師就對他說。
「但喫肉邊菜」:我就吃肉邊的菜,不吃肉。
各位想一想,六祖大師,從黃梅走到大庾嶺那兒,經過兩個多月,在這期間,後邊這幾百人,還在後面趕他。這種的情形,如果他們不是想要殺他,把衣缽搶回去,他們就不會這樣地追了兩個多月,還不回去。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行由品第一〉
原文:
「惠明后改道明。避吾上字。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浅译:
明对大家说没看见,大家也都相信,就从旁的路上又追去。于是乎,当然是追不上。
「惠明后改道明」:因为六祖大师叫惠能,惠明不想和六祖大师同一个字,所以他改名为道明。
「避吾上字」:他避讳我头一个字,这个「惠」字。
「惠能后至曹溪」:六祖大师以后到南华寺,曹侯屯那个地方。
「又被恶人寻逐」:神秀总是心不死,要派他心腹党徒,想把六祖杀了。
「乃于四会」:随着六祖大师就在四会,就是现在的新会。
「避难猎人队中」:躲避灾难,所以和打猎的在一起。因为神秀怎样也想不到一个修道的人,一个信佛的人,会和打猎的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各处找也找不着他。
「凡经一十五载」:整整地在猎人里一十五年。有的说十六年,是连逃跑那一年都算上了;实际上计算,就是十五年。
「时与猎人随宜说法」:在猎人里,常给猎人说法。
「猎人常令守网」:打猎的人,常常教六祖大师守着网。
「每见生命,尽放之」:他守网,看见可以生的,可以自己维持生活的,活的畜生或者飞禽,他都放开。
「每至饭时」:每天到吃饭的时候。
「以菜寄煮肉锅」:他在山上找野菜,放在肉锅里煮。
「或问」:或者有一个人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子呢?」
「则对曰」:六祖大师就对他说。
「但吃肉边菜」:我就吃肉边的菜,不吃肉。
各位想一想,六祖大师,从黄梅走到大庾岭那儿,经过两个多月,在这期间,后边这几百人,还在后面赶他。这种的情形,如果他们不是想要杀他,把衣钵抢回去,他们就不会这样地追了两个多月,还不回去。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回顧四年前因亂跑宮廟,受外靈干擾差點變成代言人,來到精舍求助,因此加入社團,開始我的修行之路。從開出孩子的第一條業障,夫妻倆同心,開始誦經、消業之路,前前後後大約完成20筆的業力迴向。簡單回顧一下,這四年的努力究竟有甚麼差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一日,我心血來潮問幼兒園的兒子:「你愛不愛我?」他說:「不愛。」我又問他:「那你愛爸爸嗎?」他立刻說:「愛。」我必須承認,那一刻我是難過的。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以前的我很封閉,心裡面滿滿的負能量,對於別人所有的一舉一動充滿著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來害我的,防備心很重,若在互動過程中,有讓我感到不愉快的磨擦,就會一直懷恨在心底,每當午夜夢迴時,就會開始想誰對我不好,誰又怎樣怎樣對我……,類似這樣的記憶,無論是多久以前的事,都會跑出來一次
《玉曆寶鈔》總連結頁面 1.為何有玉曆 2.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一殿 秦廣王 3.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二殿 楚江王 4.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三殿 宋帝王 5.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四殿五官王 6.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五殿 閻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回顧四年前因亂跑宮廟,受外靈干擾差點變成代言人,來到精舍求助,因此加入社團,開始我的修行之路。從開出孩子的第一條業障,夫妻倆同心,開始誦經、消業之路,前前後後大約完成20筆的業力迴向。簡單回顧一下,這四年的努力究竟有甚麼差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一日,我心血來潮問幼兒園的兒子:「你愛不愛我?」他說:「不愛。」我又問他:「那你愛爸爸嗎?」他立刻說:「愛。」我必須承認,那一刻我是難過的。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以前的我很封閉,心裡面滿滿的負能量,對於別人所有的一舉一動充滿著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來害我的,防備心很重,若在互動過程中,有讓我感到不愉快的磨擦,就會一直懷恨在心底,每當午夜夢迴時,就會開始想誰對我不好,誰又怎樣怎樣對我……,類似這樣的記憶,無論是多久以前的事,都會跑出來一次
《玉曆寶鈔》總連結頁面 1.為何有玉曆 2.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一殿 秦廣王 3.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二殿 楚江王 4.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三殿 宋帝王 5.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四殿五官王 6.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五殿 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沒來也沒去,也沒啥代誌 前言 手邊有一本《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佛書。維基百科有<釋廣欽>的條目。廣欽上人以「果子師」—多次入定,修行期間僅以野生水果果腹—;及「伏虎師」聞名—嘗找山洞修行,不想竟是虎洞,虎回洞時在洞口徘徊不前,他與虎商量,虎竟離洞不再回返—。曾因入定太久(四個月)太深(死活都分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嗅梅 -唐-無盡藏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無盡藏比丘尼,俗姓劉,為廣東韶州曹侯村人。 根據<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傳法衣缽後,為逃避不滿他獲得衣缽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當地儒士劉志略居士的收留。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沒來也沒去,也沒啥代誌 前言 手邊有一本《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佛書。維基百科有<釋廣欽>的條目。廣欽上人以「果子師」—多次入定,修行期間僅以野生水果果腹—;及「伏虎師」聞名—嘗找山洞修行,不想竟是虎洞,虎回洞時在洞口徘徊不前,他與虎商量,虎竟離洞不再回返—。曾因入定太久(四個月)太深(死活都分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嗅梅 -唐-無盡藏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無盡藏比丘尼,俗姓劉,為廣東韶州曹侯村人。 根據<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傳法衣缽後,為逃避不滿他獲得衣缽的人,一路逃到韶州曹侯村,受到當地儒士劉志略居士的收留。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