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淺釋3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行由品第一〉
原文: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二僧論風旛義。一僧曰風動。一僧曰旛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淺譯: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有一天,六祖大師就想起來,想起什麼呢?這到我弘法的時候囉!
「不可終遯」:我不可以再在這兒隱遁。
「遂出至廣州法性寺」:所以就離開四會,到廣州的法性寺,就是現在的光孝寺。
「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正遇著印宗法師在講《涅槃經》。
「時有二僧論風旛義」:有兩個和尚在辯論風旛的意思。
「一僧曰風動,一僧曰旛動」:一個說這是風動的,一個就說是旛動。
「議論不已」:兩個人爭執不停。
「惠能進曰」:這時六祖大師就說了。
「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說仁者,你的心動了;你若心不動,風也不動,旛也沒有動。
「一眾駭然」:當時聽經的,聽他這樣一講,非常玄妙,所謂「語驚四座」,他說出這話,四座都驚恐了。
「印宗延至上席」:印宗法師就請六祖大師到上座。
「徵詰奧義」:又向他問了一些奧妙的道理。
「見惠能言簡理當」:印宗法師覺得,惠能大師說的話雖然很簡單,但是理論是特別正確的。
「不由文字」:不用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印宗說,老修行啊,你一定不是平常人。
「久聞黃梅衣法南來」:我很久就聽說,黃梅的衣缽,向南傳來了。
「莫是行者否」:是不是老修行你呢?
「惠能曰:不敢」:六祖大師就說,我不敢當。這「不敢當」,就是說我不夠資格;但是這是客氣的話。
「宗於是作禮」:印宗法師一聽說,他就是繼承五祖衣缽的傳人,所以就給六祖大師叩頭作禮。
「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於是乎,他就要求六祖大師,把五祖所傳給他的衣缽,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行由品第一〉
原文: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二僧论风幡义。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浅译: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有一天,六祖大师就想起来,想起什么呢?这到我弘法的时候啰!
「不可终遁」:我不可以再在这儿隐遁。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所以就离开四会,到广州的法性寺,就是现在的光孝寺。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正遇着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
「时有二僧论风幡义」:有两个和尚在辩论风幡的意思。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一个说这是风动的,一个就说是幡动。
「议论不已」:两个人争执不停。
「惠能进曰」:这时六祖大师就说了。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说仁者,你的心动了;你若心不动,风也不动,幡也没有动。
「一众骇然」:当时听经的,听他这样一讲,非常玄妙,所谓「语惊四座」,他说出这话,四座都惊恐了。
「印宗延至上席」:印宗法师就请六祖大师到上座。
「征诘奥义」:又向他问了一些奥妙的道理。
「见惠能言简理当」:印宗法师觉得,惠能大师说的话虽然很简单,但是理论是特别正确的。
「不由文字」:不用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印宗说,老修行啊,你一定不是平常人。
「久闻黄梅衣法南来」:我很久就听说,黄梅的衣钵,向南传来了。
「莫是行者否」:是不是老修行你呢?
「惠能曰:不敢」:六祖大师就说,我不敢当。这「不敢当」,就是说我不够资格;但是这是客气的话。
「宗于是作礼」:印宗法师一听说,他就是继承五祖衣钵的传人,所以就给六祖大师叩头作礼。
「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于是乎,他就要求六祖大师,把五祖所传给他的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因緣際會之下,知道了世尊某世化身為常不輕菩薩,渡化輕視和無理對待祂的人,故事內容非常令人感動,也發人省思,故與大家分享,以下故事內容引用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回顧四年前因亂跑宮廟,受外靈干擾差點變成代言人,來到精舍求助,因此加入社團,開始我的修行之路。從開出孩子的第一條業障,夫妻倆同心,開始誦經、消業之路,前前後後大約完成20筆的業力迴向。簡單回顧一下,這四年的努力究竟有甚麼差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一日,我心血來潮問幼兒園的兒子:「你愛不愛我?」他說:「不愛。」我又問他:「那你愛爸爸嗎?」他立刻說:「愛。」我必須承認,那一刻我是難過的。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因緣際會之下,知道了世尊某世化身為常不輕菩薩,渡化輕視和無理對待祂的人,故事內容非常令人感動,也發人省思,故與大家分享,以下故事內容引用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回顧四年前因亂跑宮廟,受外靈干擾差點變成代言人,來到精舍求助,因此加入社團,開始我的修行之路。從開出孩子的第一條業障,夫妻倆同心,開始誦經、消業之路,前前後後大約完成20筆的業力迴向。簡單回顧一下,這四年的努力究竟有甚麼差異。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一日,我心血來潮問幼兒園的兒子:「你愛不愛我?」他說:「不愛。」我又問他:「那你愛爸爸嗎?」他立刻說:「愛。」我必須承認,那一刻我是難過的。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觀音山 1月31日舉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適逢藏曆 地藏王菩薩節日,當日行善業功德增長1億倍!邀請您把握殊勝因緣,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拜祖先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用佛法超渡祖先。」今生我們有幸值遇佛法,應該要懂得行孝,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脫離痛苦。觀音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觀音山 1月31日舉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適逢藏曆 地藏王菩薩節日,當日行善業功德增長1億倍!邀請您把握殊勝因緣,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