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再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若心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

「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經六祖口訣》,「法相」一詞,是以佛陀所說的法,包含語言以及文字來作解,也就是和「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擺在一起看。筆者將「若心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逐一列說,以期符合《金剛經》段落之間的連結,以及符合《金剛經六祖口訣》的論述,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若心取相」講的是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故〈妙行無住分第四〉佛告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亦即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緣影境相,而行於布施。不住即不認,不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即是我空,是無我、人、眾生、壽者相。我空者,眾生雖盡有心身,而是五蘊之假和合者,無常一之我體。  

《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身、心本是幻垢,既「不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亦應「不妄認四大假合為自身相」,故〈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可以身相見如來不?若是住於如來色身的法相,以身相見如來,則是「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同樣的,執著於佛經上的言說章句之名相,欲以之見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是「取法相」,是故「不應取法」,這也就是「無法相」的衍生之意,亦即《金剛經六祖口訣》所說的:「無法相者,離名絕相,不拘文字也。」  

若具金剛般若智,空有不二,以色悟空,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那麼即身相則可見如來法身,也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然而若未具金剛般若智,即使不執身相,亦不得見法身如來。同樣的道理,若是悖宗而行,昧失金剛般若心,著有、著無等離於實相外之「非法」,卻言無般若波羅行而得成佛,則是「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是故「不應取非法」,這也是「無非法相」的衍生之意,亦即《金剛經六祖口訣》所說的:「亦無非法相者,不得言無般若波羅蜜法,若言無般若波羅蜜法,即是謗法。」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

avatar-img
17會員
1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分是延續前分〈依法出生分第八〉,佛告須菩提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而來。在此分裡,須菩提回答佛陀:「實無有法名阿羅漢。」正因須菩提有此領悟,故而證得了阿羅漢之果位。那麼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佛陀又為何還要再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為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導讀: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導讀:   【須陀洹】:須陀洹是聲聞乘四果中初果之名,譯為「入流」,指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的見惑,捨凡入聖,初入聖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本分是延續前分〈依法出生分第八〉,佛告須菩提之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而來。在此分裡,須菩提回答佛陀:「實無有法名阿羅漢。」正因須菩提有此領悟,故而證得了阿羅漢之果位。那麼在〈無得無說分第七〉佛陀又為何還要再問須菩提:「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為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導讀:   【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導讀:   【須陀洹】:須陀洹是聲聞乘四果中初果之名,譯為「入流」,指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的見惑,捨凡入聖,初入聖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助印經書即是「財法二施」的修行,邀請您把握難得因緣,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或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護持,共同圓滿「觀音山 萬部藏文儀軌助印 供養雪山寺廟」,成就殊勝行,功德不可限量!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助印經書即是「財法二施」的修行,邀請您把握難得因緣,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或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護持,共同圓滿「觀音山 萬部藏文儀軌助印 供養雪山寺廟」,成就殊勝行,功德不可限量!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