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關於不打小孩這回事。

話說在前頭,如果對於小孩教育沒有足夠的耐心,那就不要考慮生小孩。
我一直相信小孩的道德與行為塑成始自童年的成長環境,而構成這個環境者有三:父母、老師、同儕。
當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徹底影響上述三者,那它們就能完美營造出「行為模式的培育環境」;也就是說,如果整個社會支持體罰、容許歧視或取笑同性戀、貶低女性等等,而且中間完全沒有任何人出面阻止剎車,那麼這些受到教育的孩子也將會傳承上述的偏差觀念,並且將其視為「正常」:
  • 父母如果支持歧視,那麼他的孩子到了學校就會使用歧視來歧視別人。
  • 老師支持歧視,那麼他的學生都會認定歧視是被允許的行為。
  • 同儕認同歧視,那麼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一起去歧視別人,也就是所謂的霸凌。
或許有人會說:
「我又沒有明白對孩子說OOXX不好!」
然而這些觀念通常不是來自大人有意識的歧視,而是歧視早就根深蒂固,但是他們毫無自覺。就如我在「身而為人,我們為什麼應該要抵制『歧視與偏見』的言論?」提過綜藝節目的案例,歧視一直都會從外在環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價值認定。當我們以為這是好笑的、可以笑的,反而會去忽視它其實存在歧視問題;同樣的,成人的語言與行為會不自覺影響小孩的價值觀念。理所當然的,打人也會。
或許你會問:
「打人能造成甚麼影響?不就是讓小孩乖一點嗎?」
是的,你打他,他會變乖。「打」這個行為被合理化,他認為是可行的。
因此,未來他解決問題,都會是用打的方式解決
當我們太過習慣使用暴力在孩子上,我們確實能得到一位乖巧聽話的小孩;但與此同時,我們可能在無形中也向他傳遞了「暴力使用」的錯誤觀念。
此外逼迫孩子聽話,也會令小孩過於習慣壓抑,使得他們面對難題時選擇默不作聲,並將負面感受累積在心裡──一旦這樣的情緒在某天爆發,那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下一場暴力的發生。
不說別人了,來以我為例子。
我從小就是被打到大的孩子,一路打到國中,我都覺得這是處罰沒什麼。甚至在國中時我還覺得被打手心這回事挺好笑的。
然而回望過去的行徑,我發現我確實會用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
與同學有小衝突用打的、電腦不正常用敲的、手機突然卡住用摔的、考試成績很差還會直接把考卷撕爛(不過我一直都討厭考試制度,所以我現在覺得撕的很合理。)
你可以說我只是情緒差還是怎樣,隨便你。但我自己很清楚,我的暴力確實來自我童年所遭受的對待,因為當我不乖時,我的父母就會用暴力打我;同樣的,我認為上述那些對象都是不乖的,所以我認為用暴力就可以解決。
此外,我還必須告訴你:情緒差的養成,其實多半也來自打罵教育額外衍生「壓抑情緒」的問題。
比如說最經典的這句話:
「你再哭!再哭我就打你!你還哭!」
有沒有經驗呢?如果你有,可以自己回顧一下當父母老師講這句話時一共打了你幾下,你又是在被打第幾下時閉嘴不哭的。
打小孩不僅是教導小孩「暴力的使用」,也額外給了他們「不要表達情緒,否則會受懲罰」的自我約束。這點也許還能延伸出來談論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表達意見、不喜歡有人在團體表現太過突出、表露情感了。但這不是我主要談論的,就留給你們去思考吧。
開頭那段話雖然聽上去很像是在譴責,但你必須理解我為何這麼說。
事實上,很多層面的教育問題都是需要父母付出不小的耐心與精神來陪伴孩子才能達成。但我必須坦白說,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當我們以為顧好了A,卻在後來才察覺B沒有顧到,這可能對一些父母來說會感到很沮喪。
這個時候請記得:有察覺到總比沒有好。即使當孩子長大,他們的認知還是會存在偏差,然而價值觀念早已完整塑成,有可能很難去改變他們的習慣。但這不是停止教育的藉口。
事後的教育也很重要,畢竟教育本來就是長期的戰鬥。
所以在開頭我才會說教育需要足夠的耐心。保持耐心,不僅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父母好。因為當你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也就表示你將承受不少壓力。當你沒有耐心去忍受壓力、而又缺乏適時排解壓力的空閒時,你的壓力將會不自覺發洩在身邊的人,比如你的伴侶、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或同事,以及你的孩子──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會發生「打小孩」的問題源頭。
為人父母其實並不容易,很多人應該也是初次成為父母(是嗎?是吧?)並沒有足夠的教育經驗。當我們缺乏這些經驗,我們自然會去取童年的成長歷程,擅自認定某些教育手段(比如打罵)是有效促使我們形成現在人格的最佳方法──這很正常,卻也可能造成小孩內心的創傷或陰影。因此,要避免錯誤的教育被施放在小孩身上,最重要的就是先停下手,好好反思那些我們認定有效的教育方法究竟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延伸閱讀:

想看我更多創作,別忘記按右上角追蹤我的Vocus,以及追蹤我的粉專:
我的臉書Moonrogu的奇幻村莊
我的VocusMoonrogu
我的PodcastR.o讀
我的噗浪Mokayish

拍手五下,輕鬆支持我繼續創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菜鳥談,談什麼? 基本上,菜鳥談專欄並不是個具有特定主題的系列專文。 你會在這看到我談麵包、看到我談時事、看到我談創作,又或者,談論現時當紅的網路生態──不論主題為何,我都會以一位創作者、讀者的角度,與您分享、談論我的所見所聞。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