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賓的日子逐漸接近尾聲。 夜晚獨自搭乘吉普尼,看著黯淡的星空,驚覺離回家只剩不到三週的時間。 三個月的時間不算長,卻也不短。想想當初來到獨魯萬的第一週正好是農曆新年,除夕夜坐在超群(菲律賓中式連鎖速食餐廳),看著眼前一盤偽中式炒飯,突然有點不解自己當初為何決定要來菲律賓,在臺灣和家人享用除夕大餐多好,為什麼沒事找麻煩,堅持來到生活方式與條件與家鄉相距甚遠的地方? 這場景有點像兩年前在南非,最剛開始的心情。 收到交換 offer 時興奮至極,迫不及待遠赴地球另一端大開眼界,治安、語言、生活方式等等全被拋諸腦後,總覺得錯過這個機會我這輩子一定會後悔。一切期待與興奮持續到在香港轉機那瞬間,我一個人撐著六十幾升的後背包,站在登機閘口,雙眼緊盯著電子看版上顯示的目的地:約翰尼斯堡。 頃刻間,被席捲而來的不安與孤單淹沒。 才終於明白,要出發了,前方沒有回頭路。 「為什麼沒事找自己麻煩?明明可以像其他人一樣選個歐洲或美國的大學,至少不會像此時此刻對目的地茫然未知。」 兩年前看著電子看板的心情,與現在看著眼前這盤偽中式炒飯相差無幾。 有點孤單、有點想家、有點討厭自己當初的決定。 不過當然,兩年前在南非僅僅待了一個月,就確信我做了人生少數最正確的選擇,只是最初在香港機場轉機的我不懂。如同今年二月,初來乍到不懂自己為何在這,而過了三個月事實也證明:我果然一點也不後悔來到菲律賓。 可能潛意識渴望挑戰,才總做出與一般人相異的選擇。 不適應只是一時,成長卻是永久的。 難怪在菲律賓短短的三個月,靈魂彷彿老了十歲。
前幾天,家裡群組傳來家人住院消息。 雖然只是小手術,休息幾天即可,但心裡還是覺得很難過。 用文字訊息表示關心,但送出訊息的瞬間總是被尷尬又古怪的罪惡感包圍。文字關心根本沒有實質幫助,此刻我人根本應該在臺灣。 是啊是這樣,但仍改變不了身在異鄉的事實。 自從高中畢業赴香港念書,一待就是四年。十八歲只懂嘻嘻哈哈小情小愛的自己,在環境與同儕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懂得去追尋自己希望的、想擁有的人生。 然而這些夢想與目標總促使我去探索這個世界,不想停、也絕對不能停。 這件事在去了交換後變本加厲。遠離舒適圈的半年讓我懂了一些事,原來地球另一端的生活如此吸引人,原來與世界各地的人們相處能夠如此 inspiring。 在南非的那段時間,常和不同生長背景的朋友聊天,在與外國朋友的日常對話中,我常驚恐的發現自己的不足,這麼無知竟然還活得自以為懂很多,真的很丟臉。 於是我決定盡可能把握所有機會探索所有未知,而這個決定常讓我三天兩頭不在家,甚至是不在臺灣。 每當與母親大人分享我的冒險計畫,他總是皺眉,無法理解我的興奮。 「又要跑出去,難道你就不能好好待在臺北嗎?為什麼你不能找個在家附近安穩的工作,穩穩當當過一生有什麼不好。」 是啊,我常督促自己不能待在原地,不能安於現狀,而變相之下也犧牲了非常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有時候真希望自己有個分身,一個待在臺北好好陪伴家人,一個毫無後顧之憂地勇往直前。 然而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問題依舊無解。 去年五月,剛畢業的我短暫在回臺北工作。調整心態調整了好幾個星期才終於重新適應住家裡的感覺。去哪、跟誰出去、幾點回來等等的問題讓人好不習慣,明明知道自己幸福的要命卻還是想偷偷抱怨被一點點限縮的自由。 最奢侈的抱怨,莫過於此。 我愛我的家人、我的好姊妹好朋友。 然而越是我愛的人、我們見面次數越少。 一切都是個人選擇,然而對我來說依舊矛盾無解。 假以時日,總會有答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