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異鄉人——《月亮與六便士》讀後記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覺得,有些人,並未生在他們的理想之所。機緣將他們偶然拋入某種環境,他們卻始終對心中的故土滿懷鄉愁;這故鄉在哪裡,他們並不知道。在他們的出生地,他們是異鄉人,從童年時代就熟悉的林蔭小巷,或者曾經玩耍過的擁擠街道,只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驛站。他們彷彿身異地,舉目無親,孤身一人。也許,正是這種陌生感,才讓他們遠走他鄉,去尋找屬於他們的永恆居所。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有一幅曠世巨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裡去?》,他自述這是其空前絕後的作品,「再也沒有辦法畫出更好的作品了」。這幅畫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區塊,分別有嬰孩、成人與老人各據一方,而其中投射出的意涵也顯然是更高對這三個問題的回應。事實上,《月亮與六便士》中的重要人物查爾斯.史崔克蘭,也的確是以高更為雛型,兩者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比如直至中年才投身藝術,或是晚年都流離至南太平洋的大溪地生活,也都留下了一幅偉大無可顛覆,堪稱藝術生涯畢生之最的畫作。所以高更這幅畫,我覺得非常能一言以敝之《月亮與六便士》的箇中精髓。

「我們從哪裡來?」

如果說要層層抽絲剝繭來看《月亮與六便士》,最外層大概就是中年男子忽然從原本「合情合理」的人生情節裡離經叛道地出走,毫無道理與邏輯的拋家棄子,遠走他方去繪畫追求藝術的故事。但真的只是如此嗎?把四十歲的史崔克蘭的人生平面並且標籤化的話,我們應該可以得到:大城市、良好工作、社會地位、穩定美滿的家庭等關鍵字,也是普世中所認同與追逐的價值。這些認知與架構層層堆疊起了我們對世界的想像與期待,也可以說是我們一路行走過來的景色。
但是,行走中途,我們忽然萌生了一個未曾預期過的念頭,前所未見的閃爍就此劃過。在這個可以說是幾近天啓的瞬間,我們問了一個問題:

「我們是誰?」

史崔克蘭決定去巴黎學好畫畫。某個平凡的日子裡,他不告而別。從此,他的人生在這個分歧點上,和過去的一切,遠遠地岔開來了。而分岔,只是一個起點。面對旁人的質疑:「你怎麼知道你有繪畫的天賦?而且你也不是二十三歲了。」史崔克蘭是這麼解釋為什麼他必須做出這個選擇的:「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當一個人掉入水中時,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他得掙扎出逃,要不就溺死。」
I tell you I've got to paint. I can't help myself. When a man falls into the water it doesn't matter how he swims, well or badly: he's got to get out or else he'll drown.
書裡並沒有解釋更多關於史崔克蘭的想法。也沒有打算要用什麼理由,比如史崔克蘭從小就對繪畫有天份之類的,去詮釋或強化史崔克蘭出逃的原因。去探問「是什麼因素讓他有這種想法」或者「究竟是什麼關鍵讓他決定跨出那一步」是無謂的。這個決定無論是有所脈絡的也好,或是劈天破地那麼突然福至心靈的也好,都無關緊要。真正重要的只有:

「我們要往哪裡去?」

對於至高藝術精神性上種種的熱切渴望與痛苦掙扎,史崔克蘭別無他法,有股神性——或也可以說是獸性,正不斷地驅動著他去畫畫。像是基督教所謂「被聖靈充滿」——他的肉身僅僅只是一只容器,在承載了絕對的靈性之後,他只能順從這股他自己也不認識的衝動與慾望去行為。他只能畫,他別無選擇。
他正竭力從某種束縛他的力量中掙脫,但那股力量究竟是什麼,他又要用什麼方式掙脫,我還弄不懂。我們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被囚禁在一座黃銅塔里,只能用各種符號與其他人交流,這些符號沒有共通的價值,所以他們的含義也是模糊而不確定的。我們可憐兮兮地想把心裡的珍寶傳遞給別人,其他人卻沒有接收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踽踽獨行,雖然身體緊挨著,心卻並不真正在一起,既無法了解他人,也不被他人所了解。

我非常喜歡書裡對於史崔克蘭作畫的描繪——史崔克蘭並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在畫什麼,他只是竭盡所能地去把那股龐大的、精神上不可自抑的壓迫著他的力量,竭盡所能的用他所認識的最有限的方法去表達出來——而這就是我們之於「美」的關係。我們偶然地知曉了、看見了美的樣貌,並為之撼動,靈魂深處熊熊焚燒、劇烈震動,我們必須很努力地找到方法去靠近它,卻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只能深感無力痛苦。就像是在神聖的偉大面前,光照微塵一般地看見自己的卑微渺小那樣的深刻,欲淚卻無淚可流,欲言卻無話可說。在美之前,我們是如此的粗糙而鄙陋,肉身又是何其的軟弱,我們至多只能作為一個載體一般的出口:從來不是我們有才能而創作,而是創作找上我們,想要藉由我們而展現他們自身出來。藝術家窮極一生所有費盡心思的努力,都只是為了能讓自己更接近美一些些罷了。
《月亮與六便士》非常能概括我對於書寫的心境,因為「沒有其他事可以做了」。某天,忽然認識了自己的鄉愁,意識到自己作為世界的異鄉人那般地活著是多麼的孤獨——從那一刻起,就已如落水之人,掙扎著在這世界裡尋找失落的故土。而奮力泅逃著上岸,是唯一的解答,也是唯一的出路。
avatar-img
5會員
6內容數
日常裡的不凡常。 要怎麼介紹我自己?這些都是我的碎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是一本由約翰·史崔勒基所著的勵志書。書中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你為什麼來這裡?你害怕死亡嗎?你滿足嗎?透過虛構的故事、“人生五事”和“烏龜游泳”比喻探討人生意義和五大目標,提供讀者實現人生價值的建議。
我夢到了那幅畫,於是我畫下了那場夢。 波光粼粼,宇宙間的星辰似乎皆收納於此,此刻不再在乎海的顏色,只感受著環繞雙臂的水流,如同那逐漸流失的…… 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交界般,相似的靈魂始終無法融為一體,耀眼的光芒啊……雖說無法看見倒映,但還是感受到了,不屬於這個維度的,屬於我的。 深沉而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主要講述一位名叫悉達多的年輕人的精神探索之旅。他決心尋找內心的真理和啟示。他嘗試各種生活方式,包括苦行、世俗的享樂,最終在平凡的渡船夫維蘇德瓦那裡找到人生的智慧。 本書以西方人獨特的視角,寫出一部富有人生哲理的東方故事,為了用自己的方式悟得真理和智慧,所展開的一段流浪者的求道之旅。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英格蘭詩人史蒂維·史密斯 Stevie Smith 這句詩,和卓別林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有異曲同工之妙。看到的當下心頭震撼,想著那個人該是如此絕望。
Thumbnail
2016年9月, 於馬其頓共和國首都 史高比耶 某棟旅舍內 .. 一個日本詩人, 一個環遊世界的追夢者, 以及一個追求優格起源真相的四毛 開啟了一段  一期一會的對話... 『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 追夢者問詩人。 「愛,跟愛沒有關係的事,遲早會隨著時間淡掉的。」 詩人想都不想
Thumbnail
高更離開巴黎,離開華麗閃亮的中上流社會生活,跑到布列塔尼鄉下,跑到阿爾,最後跑到了原始的大溪地。 高更一邊想著:要不要回巴黎?還來得及。一邊卻愈跑愈遠。 他在大溪地最有名的畫之一是: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哲學和人生的大哉問。 從文明的框架裡出走,放棄了成為一個成功的證券經紀人、
Thumbnail
我不知道我怎麼到達白天的。 「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全身疲憊,帶著血水與灰,自言自語的躺坐在牆邊。仔細一看少年毫髮無傷,他飄在半空中,大概是幽靈之類的吧,我無法做多思考。 「意義呀?你問意義??啊哈哈」他又大笑起來,我不解 「這是你之前最不能理解的教義之一呢?」 「教義?」 「對喔
Thumbnail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2/生命跟自然跟命運的相遇 19歲開始騎單車、騎馬、坐船、步行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Sylvain Tesson 1972~),把他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文化底下的發現跟感受,改寫成短篇小說集《命若漂蓬》。 發生在十五個地方的十五個故事裡,他們跟自然跟命運交會的刹那,通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是一本由約翰·史崔勒基所著的勵志書。書中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你為什麼來這裡?你害怕死亡嗎?你滿足嗎?透過虛構的故事、“人生五事”和“烏龜游泳”比喻探討人生意義和五大目標,提供讀者實現人生價值的建議。
我夢到了那幅畫,於是我畫下了那場夢。 波光粼粼,宇宙間的星辰似乎皆收納於此,此刻不再在乎海的顏色,只感受著環繞雙臂的水流,如同那逐漸流失的…… 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交界般,相似的靈魂始終無法融為一體,耀眼的光芒啊……雖說無法看見倒映,但還是感受到了,不屬於這個維度的,屬於我的。 深沉而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主要講述一位名叫悉達多的年輕人的精神探索之旅。他決心尋找內心的真理和啟示。他嘗試各種生活方式,包括苦行、世俗的享樂,最終在平凡的渡船夫維蘇德瓦那裡找到人生的智慧。 本書以西方人獨特的視角,寫出一部富有人生哲理的東方故事,為了用自己的方式悟得真理和智慧,所展開的一段流浪者的求道之旅。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英格蘭詩人史蒂維·史密斯 Stevie Smith 這句詩,和卓別林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有異曲同工之妙。看到的當下心頭震撼,想著那個人該是如此絕望。
Thumbnail
2016年9月, 於馬其頓共和國首都 史高比耶 某棟旅舍內 .. 一個日本詩人, 一個環遊世界的追夢者, 以及一個追求優格起源真相的四毛 開啟了一段  一期一會的對話... 『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 追夢者問詩人。 「愛,跟愛沒有關係的事,遲早會隨著時間淡掉的。」 詩人想都不想
Thumbnail
高更離開巴黎,離開華麗閃亮的中上流社會生活,跑到布列塔尼鄉下,跑到阿爾,最後跑到了原始的大溪地。 高更一邊想著:要不要回巴黎?還來得及。一邊卻愈跑愈遠。 他在大溪地最有名的畫之一是: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哲學和人生的大哉問。 從文明的框架裡出走,放棄了成為一個成功的證券經紀人、
Thumbnail
我不知道我怎麼到達白天的。 「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全身疲憊,帶著血水與灰,自言自語的躺坐在牆邊。仔細一看少年毫髮無傷,他飄在半空中,大概是幽靈之類的吧,我無法做多思考。 「意義呀?你問意義??啊哈哈」他又大笑起來,我不解 「這是你之前最不能理解的教義之一呢?」 「教義?」 「對喔
Thumbnail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2/生命跟自然跟命運的相遇 19歲開始騎單車、騎馬、坐船、步行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Sylvain Tesson 1972~),把他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文化底下的發現跟感受,改寫成短篇小說集《命若漂蓬》。 發生在十五個地方的十五個故事裡,他們跟自然跟命運交會的刹那,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