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做工的人》三~六/文字作品的改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台灣的部落格平台大量從網路消失後,「文字創作」大量的被搬到Facebook上,大多數接收訊息的來源轉到影音、圖片上,「大量且長的文字創作」像是被消失在市場上。讀字的人變少了,寫字的人也很難透過寫字成為職業,大多都是半工半寫完成作品,若是受到市場青睞,便有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可能,讓文字不只是文字,更有能透過影視作品,能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
於是,這種「改編」好的文字作品變成電視電影,就成了「文字創作」進入市場的另一種選擇。
若從植劇場的《花甲男孩》起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魂囚西門》、《俗女養成記》、《做工的人》……大概是這幾年台灣比較廣為人知改編至文字作品的連續劇或單元劇(另《噬罪者》則是改編至《赿界》的劇本)。
如《做工的人》導演鄭芬芬在訪談裡提到的,改編《做工的人》幾乎是「重新建立一個故事」。若是看過楊富閔的《花甲男孩》再去看植劇場的改編,也幾乎是重新在戲劇新創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則是以科幻的形式去改編,或多或少掩去了它改編後的不足,也還算有把每一集的故事表達得精準。
《做工的人》實在在劇本上弱了一點。從阿祈的白日夢起,到中間那些看似苦中作樂的打鬧,到最後的戛然而止,都讓人很難從戲劇本身去感受「做工的人」面對的困難以及在困難外所做的,不論是苦中做樂,還是咬牙苦撐,都很像是在看著「不是做工的人」講著「做工的人」的故事。
台灣想要從「文字創作」在影視方面的可能,好像只要有好作品就能拍出一部好電影跟好電視一樣。但事實上,文字在轉換成影視的過程中,有很多細節需要透過「畫面」去表現,不論你的文字多麼精準地寫出它的情感、它的舖陳,進入戲劇的時候,小到場景的配置、大到演員幾秒裡的表情特寫,都會牽動觀眾的情緒和故事的推進。
在《做工的人》裡,就缺了非常多情緒的轉折、累積,好像就是急著要把故事說完交差了事一樣。比如說:
人要被逼到什麼樣的境界而需要用白日夢想著發大財?得要被錢逼到、缺錢缺到讓人去死的狀態吧?故事裡有一個角色是這樣:先生死去無法工作的外配。也不是說「白日夢」不能做,而是要有動機,更不是說錢夠用的人就不會想著要更有錢,在電視劇裡就是看不到「我想要很有錢」的動機。
最後的結局更詭異了。是什麼理由讓阿欽最後做了那個選擇?你戲裡前面沒有舖陳啊!「不想活了」要有「不想活」的情緒吧!前面花了好幾集在講白日夢,後面用一集在講「不想活」,一來比重就不對,二來情緒還沒到點就死了,還死了兩個,這不是草草結束是?
這則報導裡,製作人表示:「如果不是這樣的結局,透過給觀眾某種重擊,怎麼會回頭去思考、討論關心一些東西?例如長照。看完結局再回頭去看第一集,我們可能就再也笑不出來,因為已經透過故事理解了過去我們從來不理解也不關心的這一群人,知道他們是怎麼活著、如何用生命力在面對一直都存在的困境」。
我心裡打了大大的問號。就好比「長照」這件事,相當多影視作品裡都拍得還不錯,比較輕輕帶過的是《老大人》裡不願意住長照中心、在被照顧上有困難的父親最後選擇自殺;拍得很精采的是《熱帶雨》裡照顧公公的媳婦與公公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多幾顆鏡頭、多幾場戲、多一點舖陳,都會使這些「困境」更立體!但在《做工的人》裡面看不到。「困境」都被寫進白日夢裡,比較像是「白日夢都沒有辦法實現」成了人生最大的困難了。
實際上生活的困境很多啊!尤其是對錢的、對健康的,特別是在做工的人身上,最可怕的就是一日無工作一日無薪水,三天不賺錢老闆就換人,這的確在這部電視劇裡有出現,卻說不到點上!那就更難突顯「做工的人」是怎麼苦中做樂去度過不為人知的困苦!
台灣這幾年真的很想從文字改編替文字和影劇結合的可能,但是小說語言是小說語言啦,影視又是另一回事啊!劇本寫得好,就讓文字都活了起來,劇本寫不好,很多情緒、故事推進就會不到位,也就很難帶動收視了!
最後,還是要說,不給薛仕凌得個獎,太說不過去了!
《做工的人》Island Nation 2020
導演:鄭芬芬
編劇:鄭芬芬、洪茲盈
演員:柯叔元、李銘順、游安順、薛仕凌、苗可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K會員
86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得不說最後那一句:「陳韻如,是妳對世界的期待太多!」根本就像跟所有憂鬱症的病患說:「是你太不知足!」一樣殘忍;而陳韻如因為莫俊傑拉了她一把,順勢接受黃雨萱這個說法:「認為過去都是自己不夠活潑、外向、開朗讓人難以靠近,漸而改變自己。」讓黃雨萱意識到自己才是毀滅陳韻如的安排,少了一點力道,多了一分理所
不得不說最後那一句:「陳韻如,是妳對世界的期待太多!」根本就像跟所有憂鬱症的病患說:「是你太不知足!」一樣殘忍;而陳韻如因為莫俊傑拉了她一把,順勢接受黃雨萱這個說法:「認為過去都是自己不夠活潑、外向、開朗讓人難以靠近,漸而改變自己。」讓黃雨萱意識到自己才是毀滅陳韻如的安排,少了一點力道,多了一分理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來世還作人》是澳門獨立製作電影,澳門不得志的青年阿明,因為性格懦弱,不管在家中或工作場合都無立足之地,讓他有想搬出去住的想法,而遇上不擇手段想要往上爬的地產經紀阿娟。出去住的生活依舊無改善,阿明開始想要轉世,而他想轉世的不是新人生,而是一張任人使用的紅色膠凳椅,眼前的阿娟似乎也是一個轉世而來的人?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一部以真實人生作為劇情主軸的故事,描寫著一般人的日常,有點像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每天的日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但很少人把這些日常寫成小說,過了心靈雞湯的年紀,想來點不是太重口味又有點生活的小說,這本應該是好讀且合適的。 以一年的月份為度,小說開始於一個不怎麼開心的開場,確實有很多人生的難題,並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Thumbnail
導演黃綺琳放棄填詞的夢想,將故事寫成小說、劇本,自資拍成電影,然後將心聲寫進歌詞,最後奪得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彷彿是韓劇或是童話小說才出現的故事。前文說過,戲外與戲內的連結,使電影更加吸引。
這是一套有關追尋作填詞人夢想的電影,追夢的電影都看得多了,但追夢作填詞人倒是第一次看⋯⋯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
Thumbnail
《來世還作人》是澳門獨立製作電影,澳門不得志的青年阿明,因為性格懦弱,不管在家中或工作場合都無立足之地,讓他有想搬出去住的想法,而遇上不擇手段想要往上爬的地產經紀阿娟。出去住的生活依舊無改善,阿明開始想要轉世,而他想轉世的不是新人生,而是一張任人使用的紅色膠凳椅,眼前的阿娟似乎也是一個轉世而來的人?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一部以真實人生作為劇情主軸的故事,描寫著一般人的日常,有點像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每天的日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但很少人把這些日常寫成小說,過了心靈雞湯的年紀,想來點不是太重口味又有點生活的小說,這本應該是好讀且合適的。 以一年的月份為度,小說開始於一個不怎麼開心的開場,確實有很多人生的難題,並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Thumbnail
導演黃綺琳放棄填詞的夢想,將故事寫成小說、劇本,自資拍成電影,然後將心聲寫進歌詞,最後奪得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彷彿是韓劇或是童話小說才出現的故事。前文說過,戲外與戲內的連結,使電影更加吸引。
這是一套有關追尋作填詞人夢想的電影,追夢的電影都看得多了,但追夢作填詞人倒是第一次看⋯⋯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