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3月的一個下著雨的星期六早上,我在滴滴嗒嗒聲中走過田灣街市。以往這邊不說多人,但至少也是有街坊來買菜的;那天卻清靜得像個空城。只有一個在角落抽煙的大叔,在我經過的時候拿眼尾瞄了我一下。
這是我在疫情期間看的第一個展覽。也是這段時間裏為數不多依然開展的展覽。
(從左至右) 2019年6月12日大會堂 ﹙2019﹚,2019年11月18日廟街 ﹙2019﹚,2020年2月12日火炭駿洋村 ﹙2020﹚。本文所有圖片均由安全口畫廊與藝術家提供。
打開安全口畫廊的大門,第一個感覺是:好空曠。10 x 10 cm 的畫作間距的掛在一整片白牆上,顯得好渺小。入口左手邊是三幅周俊輝的自畫像,分別是他身處上年6月12日的大會堂、11月18日的廟街和今年2月12日的火炭駿洋村的場景。這分別對應著香港反修例運動的三個特殊時點:反修例運動的開始、衝突最激烈的理大圍困事件、以及步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新階段。在《2019年6月12日大會堂》旁邊,有一段藝術家用鉛筆寫下的文字:
當我能打開眼的時候,兩個人都已經不見了。先是右邊一個跌倒後我拉着他跑,很輕的手臂。然後是左邊幫我沖洗眼睛的臨時救護。兩個人都在我失去視覺的時間裏出現又消失了。
素未謀面卻願意為你伸出援手的陌生人,在朦朧煙霧中遠離的背影。這一切,刻畫出了香港反修例運動的開端,同時也是周俊輝在展覽「背影」中的創作開端。
右邊牆上展示了一系列尺寸較大的直畫,作品中那細緻的香港街景令人輕易聯想到周俊輝早期的《
香港街道 》系列。然而相比起過往那些單純而直白的景物描繪,展覽中的新作卻在保留細節之餘多了一份「留白」,供觀眾慢慢回味。
在這個新系列中,藝術家使用了較為柔和的、仿如粉彩般的明快顏色來作畫。因此,在第一眼看到這些街景時,我甚至覺得它們像電影中掛在客廳的裝飾 —— 某位畫家在某個無所事事的星期六坐在街邊畫的風景畫。但當你細心品味的時候,你會在畫中發現一些「密碼」,一些經歷了香港反修例運動的人才可以解讀的苦澀。
我特別喜歡《沙田翠榕橋》這幅作品。畫作的視角是一個在車廂中的人往外看到的風景:遠處的高樓大廈、對面行車線的的士、車子旁邊的欄杆 —— 再正常不過的風景。但再認真看看,才意識到:啊,欄杆的一部分被橙色膠帶取代了。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有部分欄杆被示威者卸下製作路障,衝突過後缺失的部分會以橙色膠帶圍起;在運動後期,政府也會主動拆卸在「重要地點」的欄杆,並以橙色膠帶取而代之。這一條條橙色膠帶在過往一年已經成為了香港人的「日常」。它們毫不起眼的存在著,以一種沉默的姿態提醒著這個城市的人:他們的生活或許看似正常,但其實再也不一樣了。
類似的隱晦線索還有很多:《
新城市廣場 》裏地板倒影的連儂牆、《
重慶大廈 II 》畫面遠處的防暴警察、《
往香港理工大學 》中角落的一塊磚…… 但除了這些,周俊輝也創作了不少很直白的作品 ,當中大多以防暴警察為主體。其中,我覺得《灣仔地鐵站》最能體現 —— 也是我作為香港人在過往一年最強烈的感覺 —— 超現實感。
在人來人往的灣仔地鐵站中,放學的學生、回家的OL、逛街的情侶匆匆忙忙的走著。在這麼一幅日常的風景中,卻有一塊突兀的拼圖:全副裝備的防暴警察。像這樣仿佛電影場景般的場面在過往一年卻頻繁的出現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他們或許是在政府大樓前、或許是在熱鬧的大街上、也或許是在你下樓買午餐時經過的轉角 ——這是筆者的親身經歷。當這種超現實的場景在周俊輝筆下,以一種柔和的色彩和平靜的氛圍呈現時,卻更能突顯出一種荒誕感。
在這批新畫作中,有一個有趣的特別之處我想點出:這些畫的底色都是鮮艷的橙色。在欣賞這些畫作時,只要細看就能發現在平靜的風景的裂隙下透出有如熊熊火光的橙色。這又是否藝術家給出的暗喻呢?荒誕的劇目每天都在香港輪流上演,一年過去,這些是不是已經成為了我們新的「日常」?《彌敦道 VII》這幅作品,或許就是周俊輝給出的回答。各位讀者可以仔細的品味一下:
展覽中另一個系列,全是10 X 10 cm的方塊畫。這個系列不論是在作品大小或是作畫風格上都和我們所熟悉的周俊輝有很大的差別。
周俊輝近年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他的《
電影繪畫 》系列。該系列以大幅的作品精細重演了某些電影場景,並保留了電影的字幕,藉此影射香港主權問題的爭議。可以說,《電影繪畫》系列是周俊輝殫精竭慮的創作,在作品背後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他的思考。但在展覽中的新系列,我們第一次超越那些冷靜的思考,感受到了他的感情。
這個10 X 10 cm的系列,無一例外全是抗爭前線,而且絕大部分是
中大之戰 及
理大之戰 期間的場景。我們只能看到隱約的輪廓、煙霧、和很多很多的火焰。但那些豪放的筆觸,卻是周俊輝的作品中前所未有的。
我尤其欣賞《香港中文大學II》。背景的冷暖色對比和前方拿著黑傘的人影,雖然細節不多,在色彩上甚至有點夢幻,但卻很清楚地展現了中大之戰中的某個瞬間:前線的抗爭者舉傘對抗著左邊我們看不到的警方,汽油彈的火光和催淚彈的煙霧吞噬著在場的人影。那種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穿越了時空,感染到站在畫作前的我。周俊輝在不少
訪問 中都提到,「越細小的畫越見場面激烈」:
火在細小的畫中經常出現,我把比較暴力、震撼的畫面刻意畫在小畫幅中,一來是一個對比,二來我想很快速地記錄,所以便畫在很細的畫面內。
的確,即便是這麼小幅的作品,但火焰的溫度和力量卻能穿透畫布。在看著這些作品時,我都仿佛能聽到火焰燃燒時劈里啪啦的聲音,以及那撲面而來的熱氣。藝術家採用的較為印象派的作畫方式更是和場景相得益彰,製造出了一種仿佛在燃燒的高熱中顯得有些朦朧的視覺效果。
步過這一張張方型的畫作,令我有一瞬間覺得自己在看周俊輝的Instagram —— 在運動期間大多數參與者害怕被「秋後算帳」都不會留下任何相片,但他卻以自己的畫、以或真實或模糊、或第一身或第三身的方式記錄了這一個在荒誕中劇變的年代。周俊輝在接受信報的
訪問 時,有一段評價我認為很適合用以總結這一系列新作:
今天我們找資料,看背景,多少會找到這些歷史畫的本來力量。我的畫也一樣,即使退一百步,把運動抹去,只要你看到馬路上的火光,即使我是外國人也會閱讀到它的力量……畫的弔詭之處,是若干年後,它力量會比今天的大。
如果說「612」是這個畫展的開端,那「新冠肺炎」就是它的結束。
完成了整個展覽,回到畫廊的入口,我再看看在《2020年2月12日火炭駿洋村》這幅自畫像旁邊的手寫文字:
「一夜之間,工作室旁邊剛落成的駿洋邨圍滿了大水馬和警察,然後才變成了武漢肺炎隔離營。原本要搬進邨的居民在前一個街口已被警察舉旗驅散。當中有不少居民已經退出了原來的劏房,幫孩子改了學校,」
突然就家被征用了,無路可退。
港版國安法的通過勢在必行,新冠肺炎過了幾個月依然肆虐全球。這一切,都是無路可退。無關我們的想法,歷史的車輪依舊無情地輾過了一條又一條生命。周俊輝的「背影」,或許不是一個解答,而是一個問題:「當異常成為了日常,我們該如何自處?」
本文所有圖片均由安全口畫廊與藝術家提供。
All images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lery Exit,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