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坐禪品第五〉淺釋02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坐禪品第五〉
    原文: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淺譯: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你假使要修不動。
    「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不動什麼呢?不是教你坐那兒不動,是教你動中修不動,教你在日用中不動。你遇見一切人的時候,不要盡看人的是非,不要盡分別人的善惡,你不要盡找人的過錯。
    「即是自性不動」:這才是自性真正不動!你要是盡看人的是非,來分別人的善惡,找人的過錯,這就是沒能不動。你要自性不動,就是不要在人的是非、善惡、過患上用功夫。
    各位「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你們歡喜做迷人呢?是歡喜做智慧人?你歡喜做迷人,你就可以隨便講他人的是非、長短。你若歡喜做智慧的人,就不要說其他人的是非、長短、好壞。
    「與道違背」:你要是盡找人的是非、長短、善惡,這就與道相違背,與道不相應。
    「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你再若著心、著淨,這就是障道法。
    「師示眾云:善知識」:六祖大師開示大眾,又叫一聲:各位善知識。
    「何名坐禪」:什麼叫做坐禪呢?
    「此法門中」:坐禪這一個法門裏。
    「無障無礙」:無所障礙。
    「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對於外邊一切好的境界,和不好的境界。
    「心念不起,名為坐」:心念都不為外的境界所搖動,這就叫「坐」,不是一定坐那兒是坐。
    「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你內裏邊,見到自性不搖不動,這就叫「禪」。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坐禅品第五〉
    原文: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浅译: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你假使要修不动。
    「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不动什么呢?不是教你坐那儿不动,是教你动中修不动,教你在日用中不动。你遇见一切人的时候,不要尽看人的是非,不要尽分别人的善恶,你不要尽找人的过错。
    「即是自性不动」:这才是自性真正不动!你要是尽看人的是非,来分别人的善恶,找人的过错,这就是没能不动。你要自性不动,就是不要在人的是非、善恶、过患上用功夫。
    各位「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你们欢喜做迷人呢?是欢喜做智慧人?你欢喜做迷人,你就可以随便讲他人的是非、长短。你若欢喜做智能的人,就不要说其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
    「与道违背」:你要是尽找人的是非、长短、善恶,这就与道相违背,与道不相应。
    「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你再若着心、着净,这就是障道法。
    「师示众云:善知识」:六祖大师开示大众,又叫一声:各位善知识。
    「何名坐禅」:什么叫做坐禅呢?
    「此法门中」:坐禅这一个法门里。
    「无障无碍」:无所障碍。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对于外边一切好的境界,和不好的境界。
    「心念不起,名为坐」:心念都不为外的境界所摇动,这就叫「坐」,不是一定坐那儿是坐。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你内里边,见到自性不摇不动,这就叫「禅」。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本站文章皆轉載自牟尼精舍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