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別讓文字沉默(3)】蘇筱雯:跟著阿伯一二三,防疫好簡單——李榮春上個世紀的超前部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藏品/文學台灣雜誌社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文學台灣雜誌社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臺灣自古即有阿勃勒,但近幾年才有阿伯熱,包括「懂柯學」的、「愛賣菜」的,還有很「誠實」的,各具特色。然而熱度有時盡,正夯炸子雞總有跌落神壇的危險,最怕失溫後飄散陣陣油耗味。有的則從沒站上過神壇,包裝老、賣相差,偶一嚼之,竟別有一番滋味在裡頭。

  李榮春就是這樣的人物,你可能沒聽過,沒關係,這很正常,因為他跟任何人都保持著一定的社交距離,可說是臺灣文學史的邊緣人。

  很好的觀察位置是當年同樣邊緣的鍾肇政。鍾肇政是少數與李榮春維持長久的友誼,且留下通信記錄的朋友。

  這存在感很低的阿伯,不料今日觀之,哎呀不正是吾人防疫的典範嗎?!這印證了一句至理名言——先知總是孤獨的。


(藏品/文學台灣雜誌社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文學台灣雜誌社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放棄臺澎領土主權,臺灣人產生「我是誰?我在哪裡?」的不安與疑問,更具體的衝擊則來自語言的轉換。1946年4月2日國民政府設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有計畫的推行「國語」,幾個月後便下令學校禁用日語、廢除日文版的報紙和雜誌。作家若無法寫出通順的白話文,從此無發展的可能。鍾肇政便說自己「花了十五年的時間才完全擺脫日語。20歲到 30 歲之間,本來是建構思想體系的最重要的時期,可是我把這段時間用來學習ㄅㄆㄇㄈ」。

  但是適應不良是你家的事,文壇可沒閒著,尤其蔣介石1949年敗逃臺灣,大量軍民南渡,主管機關、文藝團體、報章雜誌變成外(ㄉㄤˇ)省(ㄍㄨㄛˊ)文人的天下。天可憐見,臺灣文學命不該絕,1957年4月,鍾肇政用著尚不嫻熟的白話文嘗試發表作品還沒幾年,覺得獨自摸索寫作實在太寂寞,想到要創辦刊物聯絡臺籍寫作同好,互相鼓勵、切磋。李榮春在這份小小刊物《文友通訊》第一次露臉,是在自介表格上,他的職業是「擦腳踏車」。其實李榮春還特地回信表示自己沒時間填表,研判是人太好的鍾肇政就所知資訊幫他填的。而後一年四個月的《文友通訊》中,李榮春也經常嘮叨著自己「有事在忙」。

(藏品/楊濤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楊濤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健身,我驕傲

  一個以擦腳踏車為業的阿伯究竟有什麼可忙?

  雖然從事體力活,但鍾肇政曾多次形容李榮春是文友中最富有「作家氣質」的,甚至以李榮春為主角寫就中篇小說《大巖鎮》。透過這篇小說,我們能藉由虛構出的主角「嚴鐵城」,來捕捉李榮春當年的形象。小說敘述者半夜撞見嚴鐵城「夜游」,最初只當是野生猴子,後來以為見鬼了,甚至一度確信自己目睹投水自殺事件。後來方知其固定半夜三、四點起床寫作,天色微亮則開始運動,白天才從事所謂「正常」的工作。沒錯,這就是李榮春在故鄉宜蘭頭城的生活寫照。

(藏品/鍾肇政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鍾肇政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從李榮春手稿〈狂人來了〉更可以追蹤他的日常,日出時分著汗衫、內褲在沙灘跑步,接著揮拳踢腿,「在空曠的海灘上使出渾身解數,像要擊退那洶湧無涯太平洋的怒濤;又像要拔掉或推倒那嵯峨莊嚴沉默的山峰,這時他完全像一個荒野中獨一無二勇猛無敵的奇人。」這段文字完全體現出李榮春「我健身,我驕傲」的前衛態度。不只如此,他短暫任職《公論報》時還曾露宿淡水河邊,睡醒直接晨跑一小時兼曬棉被,跑完了步,露水沾浸的棉被也就乾了。

  無論身處鄉村或都市,榮春阿伯都選擇空曠處運動,增強免疫力之餘避免群聚。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白目屁孩的滋擾——「那兒有群孩子總是衝著他好奇而興奮地吶喊著:『狂人來了,狂人來了!』」。

(藏品/文學台灣雜誌社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藏品/文學台灣雜誌社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李榮春與__的距離

  李榮春健身終歸是為了寫作,那麼到底搞出名堂沒有?

  我們再把時間往前推一點,1938年,時值中日戰爭,24歲的李榮春加入「臺灣農業義勇團」,到日本佔領的上海、南京開闢軍用農場,墾種蔬菜供應日軍。一年後解隊回臺,他又逕自從東京赴中國,試圖參加地下抗日組織,無奈臺灣人身分不被信任,因而投效無門。李榮春就這樣浪跡上海、南京、紹興等地,直到1946年帶著兩箱書籍、文稿返回故鄉。

  此後他立志記下戰場見聞,完成長達六十萬字的小說《祖國與同胞》。1953年,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撥給獎金一萬六千元。然而李榮春沒有正式獲獎,也無從獲得獎項承諾的出版機會,只得用獎金自費出版。結果就如《文友通訊》所載:「《祖國與同胞》去年出版第一部……以五折照算每冊虧本一元,有一部份送朋友,仍剩四百多冊,全書四部無法繼續出版。」

  無怪乎李榮春給鍾肇政的信中寫道「我的一生為了寫作什麼都廢了」,擦腳踏車的差事,其實是為了抵債而從事的勞動。這廢還在於,李榮春的母親雖然早早逼他和童養媳成親,但他為寫作始終逃避婚姻,一度到山上開墾以「避免親密接觸」,妻子莫可奈何最後掛冠離去。

  1960年代後的李榮春,基本上自我隔離在宜蘭頭城,與文壇持續維持社交距離。這一生與文友會面次數,十根手指頭就可以數得出來。李榮春生前,作品只獲得少數發表機會,《祖國與同胞》自印本則是唯一的出版著作。直到1994年過世後,姪兒李鏡明在其衣櫃發現三百萬字遺稿,這才有了對李榮春其人其作的出版、刊載、研究、書寫,也似乎把他從隔離狀態中給釋放出來。

  李榮春是這麼形容寫作的:「只有這樣他或許才能使死了的生命,說不定還有重新活回來的一天」。上個世紀的超前部署,李榮春這哏實在埋得太深。


★作家小傳

李榮春(1914~1994),男,宜蘭頭城人。頭圍公學校畢業,曾入私塾學習漢文並自修英文。1938年以「臺灣農業義勇團」名義受總督府徵召至上海、南京,除役後二度赴中國,1946年返臺。其後蟄居頭城終日寫作,1953年以長篇小說《祖國與同胞》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獎勵金。1957年加入鍾肇政發起的《文友通訊》,為其少數與文壇互動的紀錄。李榮春的創作以長篇小說為主,內容特色在於自傳性色彩強烈、執著於心靈探索,生前僅出版《祖國與同胞》一作,《海角歸人》、《洋樓芳夢》、《八十大壽》等皆為死後出版。

鍾肇政(1925~2020),男,桃園龍潭人,筆名九龍、鍾正等。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長期任教於龍潭國小。1957年發起《文友通訊》,為戰後第一代臺灣作家互相傳閱、討論作品的油印刊物。畢生推廣臺灣文學、客家文化不遺餘力,曾出任《臺灣文藝》社長兼主編、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臺灣筆會會長等職。創作文類及於小說、散文、傳記等,為開啟臺灣「大河小說」創作的第一人。代表作包括《魯冰花》、《八角塔下》等。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蘇筱雯,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畢,臺中臺南人(比例混亂中),現居臺北。


視覺設計/瞿繼維
攝影/鄭宏斌
上稿/楚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無意間在公司的迷你書架上看到這本作品,基於好奇而開卷,我相信每本書必有其開卷的價值,當然,作者隱地也是增加我閲讀它的興趣。 作者隱地是1937年出生,抗戰時期的老人家,我看過他的名字但從未接觸過任何一篇文章,畢竟我是個喜愛科幻、偵探、奇幻小說的讀者。隱地大多以散文為主,看了這本散文作品得知他出了好
Thumbnail
無意間在公司的迷你書架上看到這本作品,基於好奇而開卷,我相信每本書必有其開卷的價值,當然,作者隱地也是增加我閲讀它的興趣。 作者隱地是1937年出生,抗戰時期的老人家,我看過他的名字但從未接觸過任何一篇文章,畢竟我是個喜愛科幻、偵探、奇幻小說的讀者。隱地大多以散文為主,看了這本散文作品得知他出了好
Thumbnail
越說不出口的心境其實越需要說出來,所以我們需要小說,尤其是《暗路》這樣富含人生況味的短篇小說集。
Thumbnail
越說不出口的心境其實越需要說出來,所以我們需要小說,尤其是《暗路》這樣富含人生況味的短篇小說集。
Thumbnail
這本《燒紙》是韓國名導李滄東的小說集,收錄他 11 個中短篇作品。會知道這書,是前些日子到蟬雨越讀時被老闆娘推坑。曾看過李滄東的電影〈燃燒烈愛〉,對其冷調畫面與曲幻手法印象深刻。沒想到他居然也寫小說,便心儀入手。
Thumbnail
這本《燒紙》是韓國名導李滄東的小說集,收錄他 11 個中短篇作品。會知道這書,是前些日子到蟬雨越讀時被老闆娘推坑。曾看過李滄東的電影〈燃燒烈愛〉,對其冷調畫面與曲幻手法印象深刻。沒想到他居然也寫小說,便心儀入手。
Thumbnail
宇宙間的萬物,似乎無形之間都會互相的牽引著;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事後再回想,其實多少也都能找到其中的干係。 例如:劉仲敬之於方格子,天地會與黃竹坑(賊走路),韭菜與中國人。
Thumbnail
宇宙間的萬物,似乎無形之間都會互相的牽引著;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事後再回想,其實多少也都能找到其中的干係。 例如:劉仲敬之於方格子,天地會與黃竹坑(賊走路),韭菜與中國人。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文青年 ●〈小弟〉/蔡喬安 ●〈台語課〉/穆曼菱 ●〈天氣〉/薛翊濡 ●〈寒天〉/韓明純 台灣人寫真 ●〈流浪者ê歌〉/黃晴美 生活ê藝術 ●〈退火薰(一)〉/曾江山 Lán來講看māi ●〈啥mi̍h是tng tio̍h時?〉/袖子 心內話 ●〈第三--ê上有孝〉/蔡慧芬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文青年 ●〈小弟〉/蔡喬安 ●〈台語課〉/穆曼菱 ●〈天氣〉/薛翊濡 ●〈寒天〉/韓明純 台灣人寫真 ●〈流浪者ê歌〉/黃晴美 生活ê藝術 ●〈退火薰(一)〉/曾江山 Lán來講看māi ●〈啥mi̍h是tng tio̍h時?〉/袖子 心內話 ●〈第三--ê上有孝〉/蔡慧芬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人性〉/李淑貞 ●〈走揣〉/杜信龍 ●〈性命之歌〉/陳俐雯 ●〈蠓仔香kap蠓仔〉/黃桂蘭 ●〈老人自勉歌〉/王壬辰 ●〈Hōo「國報」退稿了後〉/林益彰 ●〈燈仔花〉/曾民華 ●〈心內ê故鄉〉/黃明瑄 台文青年 囡仔詩 ●〈阿媽ê菜園仔內/日頭光光光〉/楊振裕 演講稿 相招來看戲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人性〉/李淑貞 ●〈走揣〉/杜信龍 ●〈性命之歌〉/陳俐雯 ●〈蠓仔香kap蠓仔〉/黃桂蘭 ●〈老人自勉歌〉/王壬辰 ●〈Hōo「國報」退稿了後〉/林益彰 ●〈燈仔花〉/曾民華 ●〈心內ê故鄉〉/黃明瑄 台文青年 囡仔詩 ●〈阿媽ê菜園仔內/日頭光光光〉/楊振裕 演講稿 相招來看戲
Thumbnail
他的姪子李鏡明醫師說得沒錯:「李榮春追求文學,像是隻駱駝走在沙漠裡,永遠在追尋喜悅。」別人看到的是沙漠,但他看到的卻是喜悅,為寫作而寫作的純粹喜悅! 土地因人而產生意義。每次經過頭城,都會讓我想起李榮春。頭城,因有他在此熱情、喜悅地活過而增添風華,並讓我感動。
Thumbnail
他的姪子李鏡明醫師說得沒錯:「李榮春追求文學,像是隻駱駝走在沙漠裡,永遠在追尋喜悅。」別人看到的是沙漠,但他看到的卻是喜悅,為寫作而寫作的純粹喜悅! 土地因人而產生意義。每次經過頭城,都會讓我想起李榮春。頭城,因有他在此熱情、喜悅地活過而增添風華,並讓我感動。
Thumbnail
本書由傳主長女、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撰筆,涵蓋家庭生活史、學思歷程、學界故事、翻譯與文化工作、政治與社會運動等內容,是一部透過個人史,反映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傳記,也是一本融合社會與庶民生活史的書。
Thumbnail
本書由傳主長女、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撰筆,涵蓋家庭生活史、學思歷程、學界故事、翻譯與文化工作、政治與社會運動等內容,是一部透過個人史,反映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傳記,也是一本融合社會與庶民生活史的書。
Thumbnail
臺灣自古即有阿勃勒 ,但近幾年才有阿伯熱,包括「懂柯學」的、「愛賣菜」的,還有很「誠實」的,各具特色。然而熱度有時盡,正夯炸子雞總有跌落神壇的危險,最怕失溫後飄散陣陣油耗味。有的則從沒站上過神壇,包裝老、賣相差,偶一嚼之,竟別有一番滋味在裡頭。
Thumbnail
臺灣自古即有阿勃勒 ,但近幾年才有阿伯熱,包括「懂柯學」的、「愛賣菜」的,還有很「誠實」的,各具特色。然而熱度有時盡,正夯炸子雞總有跌落神壇的危險,最怕失溫後飄散陣陣油耗味。有的則從沒站上過神壇,包裝老、賣相差,偶一嚼之,竟別有一番滋味在裡頭。
Thumbnail
南京南京 03 秘境 下午2點,我和王瑞一行人翹了當天的研習講座(共產意識的荼毒實在令人畏懼三分),在「有關係」的銀行辦完信用卡之後,我們在附近的百貨公司颯爽的吃烤肉,喝啤酒。
Thumbnail
南京南京 03 秘境 下午2點,我和王瑞一行人翹了當天的研習講座(共產意識的荼毒實在令人畏懼三分),在「有關係」的銀行辦完信用卡之後,我們在附近的百貨公司颯爽的吃烤肉,喝啤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