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還是人禍?淺談長江三峽大壩的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三峽大壩現況

長江三峽大壩從筆者國、高中以來就十分的有興趣,每當新聞時事報導到三峽大壩時,總是會多留意一下報導的內容。長江三峽大壩從興建前到興建完成就飽受各界議論,從去年google提供的一張三峽大壩變形照片,使得人心惶惶,官方不得不承認三峽大壩確實有變形現象產生,遂引專家「變形是在合理範圍內」來消弭各界的討論。最近中國進入長江汛期,從五月初開始降下接連一個月的暴雨,更糟糕的是根據中國中央氣象臺預測還有一波強降雨會從今天(7/4)開始,因此三峽大壩又再次浮現媒體焦點。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三峽大壩相關官方報告



從上圖就可以看到三峽大壩的水位與流量,先看到水位部分為149.31m(防汛限制水位為145m),而正常蓄水位為175m,其實官方早在水位147m就開始洩洪了,讀到這邊的大家一定會有兩個疑問就是三峽大壩是作為蓄水用還是洩洪用的?另外一個就是正常蓄水位為175m,為什麼現在就要洩洪呢?因為目前一整個月的情況是不只是三峽大壩上游在淹水,下游同時也發生水患。大壩最擔心的狀況發生了!!因此逼不得已在現在就必須洩洪,避免讓大壩有潰堤的可能。雖然歷史上有不少大壩潰堤的案例,如美國銀湖水庫與大灣水庫,而三峽大壩會受到不少外界關注與官方重視,可以推論兩個主要原因:

大壩下游為南方經濟重鎮

三峽大壩下游極為宜昌、武漢...南京與上海等大都市,左右著中國的經濟,若大壩一潰堤,將危害到下游6-7億人的性命與全國的經濟。

三峽大壩曾列為工程奇蹟

若大壩潰堤影響的不只是經濟與人命,也影響到國家的工程地位。

▋換個想法思考

建造水壩除了蓄水、防洪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經濟效益就是發電,滾滾長江的流水,將三峽大壩的經濟實力,提升到無可取代的地位(當然還有上游的金沙江、烏東德水庫),因此在工程進度與經濟發展的衡量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根據國外專家指出,三峽大壩的工程技術、環評等其實不符合國際規格,可以推論三峽大壩很有可能縮減了工程進度,而提前了讓大壩發電的經濟效益,造成人為的影響。


關於三峽大壩你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留言告訴我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記點(IanWu)的沙龍
2會員
9內容數
2020/08/24
90後的年輕人,剛出生便與「網路世代」連結,素質是最優秀的一代,同時也是遭遇最多社會動盪的一代,經歷了911、金融海嘯、泡沫經濟、SARS、新冠肺炎等,這些危機與動盪,漸漸地消抹著90後的理想....
Thumbnail
2020/08/24
90後的年輕人,剛出生便與「網路世代」連結,素質是最優秀的一代,同時也是遭遇最多社會動盪的一代,經歷了911、金融海嘯、泡沫經濟、SARS、新冠肺炎等,這些危機與動盪,漸漸地消抹著90後的理想....
Thumbnail
2020/07/17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Thumbnail
2020/07/17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Thumbnail
2020/07/10
這篇文章的想法是來自於前陣子看到一個影片在討論知名度高的未上市公司,引起了我的興趣。此外,最近在閱讀的書籍《斜槓青年》也有談到這個部分,因此決定撰寫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的想法與觀點。那再進入本文主題時,我想先來談談何謂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的利弊。
Thumbnail
2020/07/10
這篇文章的想法是來自於前陣子看到一個影片在討論知名度高的未上市公司,引起了我的興趣。此外,最近在閱讀的書籍《斜槓青年》也有談到這個部分,因此決定撰寫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的想法與觀點。那再進入本文主題時,我想先來談談何謂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的利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大基建神話 上篇我們聊了關於中國企業慣性產能過剩之後,這篇我們接著聊中國政府機構同樣有慣性產能過剩的情況。其中包括過去十年最有名氣的高鐵神話與商業地產CBD的過度建設。 前者導致鐵路營運機構連年虧損,後者不僅導致中國各大城市的辦公樓空置率居高不下,甚至誇張的例子像河南鄭州新城或內蒙額爾多
Thumbnail
中國大基建神話 上篇我們聊了關於中國企業慣性產能過剩之後,這篇我們接著聊中國政府機構同樣有慣性產能過剩的情況。其中包括過去十年最有名氣的高鐵神話與商業地產CBD的過度建設。 前者導致鐵路營運機構連年虧損,後者不僅導致中國各大城市的辦公樓空置率居高不下,甚至誇張的例子像河南鄭州新城或內蒙額爾多
Thumbnail
大陸房市低迷,連帶影響從業人員的生計,三年來已有50萬人因此失業,甚至有員工自願降薪90%,悲喊產業沒有未來,已被拋棄了! 中國當局計畫進場收購庫存成屋救房市!但此猶如「滄海一粟」!2千萬間爛尾房,完工得花14兆! 中國泡沫經濟情況恐比日本糟!其迅速老化的人口將成為其經濟成長的障礙!復興恐需幾十載!
Thumbnail
大陸房市低迷,連帶影響從業人員的生計,三年來已有50萬人因此失業,甚至有員工自願降薪90%,悲喊產業沒有未來,已被拋棄了! 中國當局計畫進場收購庫存成屋救房市!但此猶如「滄海一粟」!2千萬間爛尾房,完工得花14兆! 中國泡沫經濟情況恐比日本糟!其迅速老化的人口將成為其經濟成長的障礙!復興恐需幾十載!
Thumbnail
地震 *24.04.03,開盤前8點超大地震,鋼鐵水泥股開高走低。台積電產能只有小幅影響。 *24.04.04,地震過後,蔣萬安宣布 大都更時代來臨。 *24.04.04,地震讓美光暫停報價。 中國 *24.04.02,中國3月PMI回到50以上。 *24.04.09,中國房企世茂集
Thumbnail
地震 *24.04.03,開盤前8點超大地震,鋼鐵水泥股開高走低。台積電產能只有小幅影響。 *24.04.04,地震過後,蔣萬安宣布 大都更時代來臨。 *24.04.04,地震讓美光暫停報價。 中國 *24.04.02,中國3月PMI回到50以上。 *24.04.09,中國房企世茂集
Thumbnail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產業分布不均,公共建設集中,才會讓土地變成稀缺商品,而想要住進去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價格被不斷墊高上去。說極端一點,今天如果台灣電廠突然炸光光救不回來,台北市的高樓跌價一定最兇,景觀宅瞬間變成體能極限王宅(樓梯爬到死)。
Thumbnail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產業分布不均,公共建設集中,才會讓土地變成稀缺商品,而想要住進去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價格被不斷墊高上去。說極端一點,今天如果台灣電廠突然炸光光救不回來,台北市的高樓跌價一定最兇,景觀宅瞬間變成體能極限王宅(樓梯爬到死)。
Thumbnail
牢騷 當一位國際時事與財金科普的寫作者,過的跟古代農民的生活真的差不多,都是看天吃飯。還記得三四月份矽谷銀行暴雷平息過後的那幾個月,美股天天漲,國際上除了已經過了熱度的俄烏戰爭外,幾乎沒有任何新聞可以提供素材。 如今,國際財金新聞則是一天好幾篇,學徒我的周更都快搞成日更了。先是美國國債ETF成了
Thumbnail
牢騷 當一位國際時事與財金科普的寫作者,過的跟古代農民的生活真的差不多,都是看天吃飯。還記得三四月份矽谷銀行暴雷平息過後的那幾個月,美股天天漲,國際上除了已經過了熱度的俄烏戰爭外,幾乎沒有任何新聞可以提供素材。 如今,國際財金新聞則是一天好幾篇,學徒我的周更都快搞成日更了。先是美國國債ETF成了
Thumbnail
這筆土地應該就是個人在去年重點文章提過的新竹安駕中心閒置土地。當時誤植為1.2萬坪,今天公告為1.5萬坪。 本業與業外 以三陽為例 首先,個人想再次強調的是,還是請回歸三陽的本業發展來看,別因為業外而非理性。 直接賣地籌措資金的原因也合情合理,自然會連結到注資30億到亞福儲能的資金需求。
Thumbnail
這筆土地應該就是個人在去年重點文章提過的新竹安駕中心閒置土地。當時誤植為1.2萬坪,今天公告為1.5萬坪。 本業與業外 以三陽為例 首先,個人想再次強調的是,還是請回歸三陽的本業發展來看,別因為業外而非理性。 直接賣地籌措資金的原因也合情合理,自然會連結到注資30億到亞福儲能的資金需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