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動機
這篇文章的想法是來自於前陣子看到一個影片在討論知名度高的未上市公司,引起了我的興趣。此外,最近在閱讀的書籍《斜槓青年》也有談到這個部分,因此決定撰寫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的想法與觀點。那再進入本文主題時,我想先來談談何謂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的利弊。
何謂「IPO」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意思是「首次公開發行」或「首次公開募股」,也就是原本一間私人公司將要轉變為公開合法的上市公司。依據各國的證券交易,公司要達到IPO在設立年限、股權與資本額等都有一定的規定,公司須達到這些規定後,才能夠提交給證交所與央行進行審查。
這邊幫大家補充一個類似的概念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意思是「首次貨幣發行」,透過發行虛擬貨幣為區塊鏈公司籌措第一筆創業資金
公司IPO的優點
1、公司資金周轉相對容易
資金周轉對於一間公司相當重要,我們可以把資金周轉想像成人體的「血液循環」一樣,人體需要透過血液循環來排出廢物並吸收養分。我們可以把人體的「排出廢物」與「吸收養分」想像成公司的「出大於入」與「入大於出」。
「出大於入」時,需要足夠的錢才能夠運作,因此上市公司可以向投資人發行債券或發行新股票,也可以向銀行借錢進行融資;
「入大於出」時,可以回饋先前的債券利息給投資人,也有可能讓公司股價提高,使得投資人受益。
2、讓早期股東提早將股票變現
上市公司有詳細的財務資訊,在上市股票市場交易上較有一定的市值估價,買家多流動性也高。創辦人或早期投資人期待股票變現的話,就會希望公司IPO,即使沒有將股份賣出,擁有的股權有較明確的估價,用於其他投資。
公司IPO的缺點
1、公司理想受投資人影響
我們先釐清大部分創業者與投資者的心態:
創業者:做出市場需要的產品,藉由穩定的商業模式,達成公司與客戶的理想
投資者:追求迅速的熱錢湧入,期待透過對公司的買賣,從中獲取龐大的利益
資本市場本質就是貪婪、逐利,因此創業者的理想很容易流入資本市場的魔爪中,不得不違反市場邏輯與放棄原有對於純白理想的追求。因此,有許多公司符合上市標準,但不願上市,如:奇美實業、長春石化與華為
2、做出投資人想要的數據
公司IPO後等於財務資訊幾乎都是透明的,因為投資人需要衡量效益之後才會投資,我相信不會有投資人會願意將錢投入在未來會賠錢的公司。這就使得公司為要引入更多的投資客,會選擇做出不實的財報收據或造假的技術證明,引入更多的熱錢,但當你用大量的資本砸出市場時,這個市場多半無法長久經營,甚至只好拆牌下市,例如已下市的「瑞幸咖啡」與之前介紹過的Theranos。
回歸到創業的本質
創業是一個重組資源、重新定位市場需求的一個過程。社會要進化,企業也需要輪替,無法跟上時代的企業漸漸會被走在市場趨勢的企業所趨帶,進而釋出充足的資源與機會。為什麼創業家會選擇創業呢?我會把它細分為價值型導向創業與賺錢型導向創業:
價值型導向創業:主觀意識強烈,透過自己的理想完成改變世界的夢想
賺錢型導向創業:重視創業變現,以資本市場而非消費市場驅動的創業
當然這兩者可能也會因為時間、資源、資金或政治局勢而變,舉先前的文章Theranos為例:伊莉莎白·霍姆斯原本想優化血液檢測的分析,想要透過成立血液分析公司,改變繁雜的血液檢驗流程,但是因著技術上無法突破,公司營運需要資金等,只好漸漸趨向資本市場。
然而,當創業者走向靠融資生存這條路時,他們會發現行走的每一步便與夢想遠去,公司的體質會漸漸趨向資本市場而非消費市場。就如同《斜槓青年》所說:「想從消費市場獲利就必須遵守市場邏輯,但如果把目光投向資本市場,就可以繞過傳統商業途徑快速取得資金,因為資本市場不在乎這些創業公司的產品,也不需要盈利,只要有足夠的成長速度和一個未來變現的故事就行了。」
我們一開始談了IPO,接著分析了創業的本質,同時以一些實際案例作為論證,相信讀者對於IPO與創業本質有比較清晰的輪廓。以往我會認為公司的最終理想一定是要IPO,一定要發行股票、債券,爾後的讀物與資料,幫助我能全面理解公司上市的優缺點,提升我對消費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認識。
參考資料:
2/《斜槓青年》
喜歡IanWu的話,可以到平台追蹤、讚賞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