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他山之石#四國遍路#序言#林谷芳

    藏人轉山,漢人朝山朝山,因山是菩薩道場,這道場最出名的就是四大名山——五台、峨嵋、普陀、九華。
    稱名山,除因菩薩外,客觀條件也因歷史中形成了寺院群,這寺院群都供著共同的主尊:五台的文殊、峨嵋的普賢、普陀的觀音、九華的地藏。信徒往往逐一寺院巡禮參拜,有些人更從山下三步一拜、九步一叩地上山,少數人從家鄉就如此遠道而來,整體來講,對身心也是考驗。
    但由於漢傳佛教的特質,這類朝山常就是組織而來,有同參就好堅持。
    再有,漢傳佛教的人間性使朝山祈願還願的味道很濃,為法而來者,相形之下反成少數。
    至於台灣的「迎媽祖」,則有更多民間宗教的特質,人數眾多,群體而行,也多以祈願還願而來,但既「神明出巡」,就又是另一種型態。
    「四國遍路」朝聖者的木杖、竹笠與肩包上都書有「同行二人」四字。這「同行二人」,是指除了朝聖者自己外,還有「空海」同行。正如此,走這一趟路,在實質的道路,與道心滋長的「法路」上,你就永遠有伴,從不孤單,而相伴者,還就是你一心皈依的聖者……
    「四國遍路」不同於前數種朝聖,它或「獨行」,或二三人乃至於小團體居多,再多,也不過數十人。原因之一,是這八十八所寺院多數並不大,甚至連庭園在內有些就只能容下數十人;但更根柢的則是,其他朝聖都是此岸之人走向聖者之地,「四國遍路」卻是一開始就由聖者「空海」單獨陪你走完全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