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投資人是怎麼變得貪心?
付費限定

投資人是怎麼變得貪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股價就基本面的評估,大致會有一個合理的價格範圍,例如許多個股股價常在10~15倍本益比波動,除此之外,若投資人對於企業成長性或產業前景有特別樂觀或悲觀的預期,就會使股價偏離合理範圍,呈現超漲或超跌。


只是企業成長性或產業前景的預期,還沒有實質的營收獲利數據,仍屬於猜測推估的成分,可以樂觀的估計,也可以保守的估計,要採用哪一種版本的推測?有時候這恐怕連專業法人也不確定,可能股價漲勢正強烈,市場氣氛正熱絡,推測者的心理不自覺的樂觀起來,或是市場表現得比預期還好,不自覺的變得比較貪心,想讓獲利再擴大,自然會採取更樂觀的估計;起初可能是根據現況數據的保守估計,後來變成是不自覺貪婪的樂觀估計。


股市相對理性時期,投資人會認為按照合理的價格波動範圍,獲取合理的利潤即可,但股市的行情總是會超漲或超跌,會超出一般評估的合理價格範圍,投資人是怎麼變得貪心?


人是否富足是由相對比較而來,鄰居都是有錢人,讓自己覺得貧窮,若股市上漲,投資績效要超過指數上漲的幅度才是好的績效,法人的績效要超過其他同行才算優異,只要身旁有一個比較的基準,就有一股驅動的力量,讓投資人追逐更高的獲利,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王俊忠的沙龍
132會員
1.5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俊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同的觀點,並不是正確與錯誤的對立,而是適合與否的差別,投資人的問題常是無法依照一貫的邏輯徹底執行,或是無法完全遵守所選擇的投資模式的必要紀律。
企業除了財務上顯示的獲利,配息等真實提供報酬的價值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價值,是無形的價值,包括市場地位,競爭力,或是成長預期等,這些無形價值可能真實存在,也可能是只存在於想像或期待的價值
因為股市持續不跌,就沒有外在事件來提醒我們,可能失去對於風險必要的注意力,使我們產生一種危險錯覺:以為自己注意到所有重要事物,其實相反,股市累積足夠的上漲幅度之後,會讓投資人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危險訊號。
廠商以限量商品、最後折扣等方式訴求,刺激消費者,激起沒買到就會後悔的感覺,其實限量商品都還有下一批,過了這一次折扣期,還有下一次的折扣,像百貨公司年中慶之後還有週年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促銷安排
人是群聚的動物,情緒極容易受周遭人群的影響,而且可能自己也未必能察覺,當市場周遭普遍樂觀的時候,投資人自己也會跟著樂觀,越是積極吸收各類新聞資訊,越是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而更易承受股市波動的風險。
如果股市可以預測經濟,股市漲回到年初肺炎疫情爆發之前的高點區,意味著經濟不受疫情影響?股市雖然可以預測經濟,但卻不是每次都能夠精確命中,有時候高估經濟的表現,有時候則會低估,或有時也可能錯誤預測。
不同的觀點,並不是正確與錯誤的對立,而是適合與否的差別,投資人的問題常是無法依照一貫的邏輯徹底執行,或是無法完全遵守所選擇的投資模式的必要紀律。
企業除了財務上顯示的獲利,配息等真實提供報酬的價值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價值,是無形的價值,包括市場地位,競爭力,或是成長預期等,這些無形價值可能真實存在,也可能是只存在於想像或期待的價值
因為股市持續不跌,就沒有外在事件來提醒我們,可能失去對於風險必要的注意力,使我們產生一種危險錯覺:以為自己注意到所有重要事物,其實相反,股市累積足夠的上漲幅度之後,會讓投資人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危險訊號。
廠商以限量商品、最後折扣等方式訴求,刺激消費者,激起沒買到就會後悔的感覺,其實限量商品都還有下一批,過了這一次折扣期,還有下一次的折扣,像百貨公司年中慶之後還有週年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促銷安排
人是群聚的動物,情緒極容易受周遭人群的影響,而且可能自己也未必能察覺,當市場周遭普遍樂觀的時候,投資人自己也會跟著樂觀,越是積極吸收各類新聞資訊,越是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而更易承受股市波動的風險。
如果股市可以預測經濟,股市漲回到年初肺炎疫情爆發之前的高點區,意味著經濟不受疫情影響?股市雖然可以預測經濟,但卻不是每次都能夠精確命中,有時候高估經濟的表現,有時候則會低估,或有時也可能錯誤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