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波新冠病毒大流行,不僅帶走了數以萬計得寶貴生命,同時也改變了人們賴以為常的生活型態與認知。相較於台灣的平穩與準備,位於第二波大感染的歐陸,在過度輕忽新冠病毒的傳染力與傷害的情況下,我們這些身在他鄉作為外勞生活的人,顯得無所適從與脆弱。在實地見證這些所謂的第一世界(西方文明)的轉變的同時,於此同時我也重新檢視與實踐自己對於恐懼、對於生活的看法。
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understood. Now is the time to understand more, so that we may fear less.           Marie Curie
我是個家裡有著兩個小男孩的爸爸,住在Jülich這鄉下地方,位於德國海因茲伯格僅只有數十公里。研究中心內有著不少每天從海因茲伯格開車通勤來上班的同事,在疫情因為嘉年華遊行開始在海因茲伯格擴散後,Jülich群組內的台灣朋友們開始擔心起來,不少已經開始囤糧備戰。對比研究中心或是NRW州政府沒有太多的動作,華人對新冠病毒的敏感度可以說超前位於當地人,不過與此同時也可以感覺到有股恐懼在群組對話裡蔓延。就在二月底疫情開始爆發前,為了準備閉關糧食,我也在把小朋友哄睡之後跑去超市大採買,幸好平時就有囤積一些生活雜物與食物的習慣,在沒有車的情況下,仍可以補齊足以讓全家閉關兩周以上的食糧與必需品。不過同樣在研究中心工作的另一家台灣人碰巧在這時發燒咳嗽,不免讓人神經繃緊,警覺大流行的海嘯就要來了,而我們這一家又該要何去何從?
最該恐懼的,莫過於恐懼本身了。服膺於理性的我,開始認真分析所有可以找到關於新冠病毒的資訊。在參考了鑽石公主號的確診、死亡率與年紀關係、輕重症比、無症狀感染者後,並仔細想想政府與我們個人能做的,我對於這必然到來的大流行感覺不太害怕了。因為能夠做的我們已經在做了,而剩下的也不是我能控制的,況且我一向對於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操心,做好所能做好的並小心觀察情況的變化再來應變。也因為這樣,一周之後有同事(住海因茲貝格)發燒且被列為疑似病例,導致同事們必須緊急疏散回家觀察時,我也沒有太過擔心(期間我還要去研究中心申請新的居留證),所幸最後檢驗結果出來為陰性,該同事並沒有成為我們所裡第一個得到Covid的人。
同事還找我將警告給翻譯成中文
三月中因為德國各地開始進入大流行,研究中心宣布進入Basic operation mode (怠速模式);我的工作主要在無塵室進行,不過去研究中心工作的日數依然要減少且要和同事錯開工作時日。其實怠速模式反而讓我鬆了一口氣,由於幼兒園在一周前就關閉,老婆要在家裡一打二實在非常吃力。當時我除了在周一、周三、周五前往研究中心工作以外,剩下時間能在家裡一邊工作(整理數據、開網路會議)一邊忙家務(帶小朋友、煮飯)。在這段時間,有時開會也會聽到同事背景傳來小朋友的聲音,會議也時不時地被孩子的吵鬧聲打斷,才發現其實大家也都是在家跟小朋友們的抗戰夾縫中勉強來開會的…。
這段期間不少有小朋友的房子窗戶上都會貼著這樣的彩虹畫,告訴大家’我們在家宅一切都會變好’。
有錢買不到的東西,永遠是生命裡最珍貴、最不能失去的事物,比如說家人、友情還有Corvid大流行時的衛生紙。                     Dr. W
我這次運氣很好,因為我的家人在一月時來德國拜訪,所以那時已經存備了一些必需品(米、義大利麵、快速食品、衛生紙…等),也因此沒有被這一波搶購潮給逼上絕路(試想超會浪費衛生紙、濕紙巾的小朋友碰上短缺)。不過有誰能想像印象中理性冷靜的德國人,居然也會在這兵荒馬亂之際開始搶起衛生紙,WTF,這世界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我也跟同事閒聊提到為什麼大家要搶買衛生紙,而這話題似乎點起了同事心裡莫名的怒火,他甚至詛咒這些人馬桶堵住,後來也順便把總理梅克爾也罵上一輪。最後他還提到台灣防疫做的不錯,雖然我不敢跟他提台灣也有人搶衛生紙XDD。我覺得台灣其實在防疫上較德國有優勢,畢竟德國四周都是歐盟國家,在沒有邊境管制情況下,要圍堵追蹤都是比較有難度的。加上德國比較像是邦聯制,地方政府的權力是大過中央的,也因為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想法、作法與財政上的限制,導致中央統合困難。而這個邦聯制肇因於二戰結束後,同盟國分據德國且不希望德國重回過度中央集權才設立的體制,而這也讓中央政府在這次處理疫情上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才能統一並協調防疫措施與管制。
失去了才知道擁有的美好 VS 失去了才知道不需要的美好
出國旅遊一直都是德國中產階級的嗜好,這一點從平時超市傳單就看的出來,多達數頁的旅行團、飯店旅館特價,範圍遍及世界各地。即便現在,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的情況下,明年旅行團與郵輪旅行都已經開始特價並且可以預定了。只不過未來國境間的移動限制鐵定更多,在預期價格會越加昂貴的情況下,能夠像以往自由、廉價的移動也許將不復見。以往稀鬆平常面對面交談或是在超市與陌生人的寒暄也變得不合時宜,隔著口罩、透明的壓克力板、1.5到2公尺的距離切開了你我在空間上的連結。小至個人親友,大至國家文明,空間的分隔不只是3個維度上的,更是投射在我們心理對於所謂"合適距離"的拿捏;旁人的咳嗽與身體不適,對應的已經不是投以關心,而是保持距離,但卻像是種暗示(大家都是嫌疑犯)。我們只能提醒著自己,"這段距離"是為了自己與其他人著想,只不過疫情過後,世界還能再回到跟以前一樣嗎?可是瑞凡,我們已經回不去了…。
這次疫情讓不少人能夠待在家工作,因此發現在家工作其實更加自由,生產力可能還更高。研究中心有些作模擬或計算的同事,他們的工作基本上都在電腦上完成,但是研究中心制約他們非得要來打卡上班(對,德國研究中心是要打卡的)開會。因為這個機會,他們得以完全在家工作,這也不禁讓人思考,所謂工作、生活場所的界線、辦公室與工作室的轉換以至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而這波疫情無疑的打破了許多人不將公事帶回家的習慣,對於不少習慣將工作與生活完美分割的的德國人而言,更是一場工作與生活的拔河與重新平衡。對我來說,體會了新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模式,即便我的工作絕大部分都要在無塵室裡完成,我也需要把能在辦公室完成的部分轉移到家裡,因此我多了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也因此更常煮菜以及準備餐點給家人與自己的便當(因為研究中心的餐廳也因為疫情關係關閉)。體會這樣的生活型態,對以往來說,這像是一種從來不太可能的選擇,不過對某些人而言,這也許是捨去了實體工作場所的開端,而這又會對於我們未來的工作、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也值得我們需要位於工作現場的人仔細思考觀察。
隨著德國境內感染數量逐步下降,管制也越加的寬鬆,而這到底這是一場已經9局下半兩出局還是才剛過7局上半的比賽還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這注定是人類文明、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上,我在場上看著、被影響著,像是在暴風雨的海灘邊,看著狂滔的海浪,而心底因為體會到自己的渺小而沉靜,坐下來啜飲一杯茶,不管怎樣且戰且走。 Keep calm and carry on.
Dr. W in Germany
    avatar-img
    5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r. WTF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常在以為一切已得心應手之際,現實就猝不及防地讓你跌個狗吃屎。年過三十,沒有家累,一人隻身在外,所有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得自己一肩扛起,因為這是個「自己選的路,再辛苦也要走下去」的概念。如果要我細數出國念書的心得,那大概會是以一本名為「女漢子養成記」的長篇小說,連載待續中。
    嗨!我是T。目前在德國北部就讀博士班。在德國的博士班學制基本上是三年為基準,但進入到第四年或是第五年也是可能發生的事。在德國所謂唸博士班是工作的一種,是有給薪,同時也要繳稅的;而我在德國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來自DAAD獎學金。在我碩士畢業之後,歷經了一年的準備和申請,就來到德國參與這裡的工作團隊,做海洋
    知道自己的看法、觀點與體驗都是以管窺見數千數百年前就累積出來的現在,侷限在自己曾活過的歷史裡來描述這些自以為的不可思議,可以說是一種自以為是與狂妄。但如果能夠讓想要出外生活在不一樣天空下的人有多些準備,這不全然美好但只僅此一次的旅程。為那些不滿足於抵達、看見的人,生活在他方需要的勇氣與前車之鑒...
    常常在以為一切已得心應手之際,現實就猝不及防地讓你跌個狗吃屎。年過三十,沒有家累,一人隻身在外,所有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得自己一肩扛起,因為這是個「自己選的路,再辛苦也要走下去」的概念。如果要我細數出國念書的心得,那大概會是以一本名為「女漢子養成記」的長篇小說,連載待續中。
    嗨!我是T。目前在德國北部就讀博士班。在德國的博士班學制基本上是三年為基準,但進入到第四年或是第五年也是可能發生的事。在德國所謂唸博士班是工作的一種,是有給薪,同時也要繳稅的;而我在德國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來自DAAD獎學金。在我碩士畢業之後,歷經了一年的準備和申請,就來到德國參與這裡的工作團隊,做海洋
    知道自己的看法、觀點與體驗都是以管窺見數千數百年前就累積出來的現在,侷限在自己曾活過的歷史裡來描述這些自以為的不可思議,可以說是一種自以為是與狂妄。但如果能夠讓想要出外生活在不一樣天空下的人有多些準備,這不全然美好但只僅此一次的旅程。為那些不滿足於抵達、看見的人,生活在他方需要的勇氣與前車之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