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歌劇的起源-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Baroque)一字源自於葡萄牙文,意旨不規則、變形的珍珠。音樂上引用此字代表此時期的音樂風格,為一個掙脫過去掌握、反抗舊秩序獲得自由的時期,可視為文藝復興後的銜接時期。巴洛克時期大約從歌劇興起(1600年)至音樂之父巴赫過世(1750年)後結束。
巴洛克音樂上的特徵 巴洛克時期因純器樂曲與曲種大量產生,開始重視演奏者的情緒表達,但跟浪漫時期我們認知的"自由速度"仍然天差地遠。巴洛克早期重視曲調音樂和歌劇發展;晚期以複音音樂與對位法為主,調性音樂取代以往的調式音樂,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是最重要的作曲元素,延續文藝復興協奏唱風格-人聲與器樂間相互呼應與抗衡。音樂表情和術語也漸漸接近現今的樂譜,D.C和D.S可說是劃時代的術語,除了有效拉長曲子長度,更可以看出當時曲式的觀念十分成熟。
主要樂曲類型 歌劇(Opera):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同好會,歌劇誕生是此時期重要的貢獻,通常包含序曲(Overture)、詠嘆調(Aria)、宣敘調(Recitative)、重唱合唱等。原是藉由音樂重現古希臘的戲劇。現存第一部歌劇為佩里(J.Peri,1561-1633 義)的尤麗迪西,於1600年首演。 神劇(Oratorio):以表演形式搭配宗教文本,也有純歌唱形式,合唱地位更為重要。 三大神劇: 韓德爾(彌賽亞) 、海頓(創世紀) 、孟德爾頌(以利亞) 受難曲(Passion):以耶穌受難為題材,引用聖經福音內容作歌詞,以清唱劇形式演出,也可以說是特定題材的神劇。 清唱劇(Cantata):一種包含獨唱、重唱、合唱的聲樂套曲,大多有管弦樂伴奏,宗教與世俗題材都有。這邊特別補充歌劇有舞台布景、有戲劇跟服裝;神劇則無布景、服裝;清唱劇則三者皆無。 賦格(Fugue):屬於複音音樂,以主題、答句、對句、插句構成的對位手法創作,原意有追逐、飛翔的意思。
組曲(Suite):為巴洛克時期代表的器樂套曲,由舞曲演變成演奏曲,代表作曲家是音樂之父巴赫(J.S.Bach,1685-1750 德)。組曲的形式跟順序大多為: 阿勒曼舞曲(Allemande):源自德國,二拍或四拍子,常於前面加上前奏曲(Prelude)庫朗舞曲(Courante):源自法國,快速的三拍子舞曲 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源自西班牙,慢速三拍子,重音常在第二拍。 吉格舞曲(Gigue):源自英國,極快的6/8、9/8或12/8拍舞曲。 一般組曲常於薩拉邦德和吉格中間加入小步舞曲(Minuet)、嘉禾(Gavotte)或布雷舞曲(bourree) 奏鳴曲(Sonata):此時期泛指一或兩個旋律樂器加上數字低音的多聲部樂曲,分為三重奏鳴曲(Trio)及獨奏奏鳴曲(Solo)、依場合分為教會奏鳴曲與室內奏鳴曲。 協奏曲(Concerto):通常有三個樂章,第一與第三樂章為反覆樂段形式。分為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獨奏群(2-4人)與總奏組成,義大利作曲家柯賴里(A.Corelli,1653~1713)奠定此形式。 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單一獨奏樂器與樂團合奏,如:韋瓦第四季大協奏曲。
頑固低音(Basso Ostinato):一段低音反覆出現的旋律與和聲或以此基礎改變其他聲部的定旋律變奏曲,如:帕薩卡雅舞曲(Passacaglia)與夏康舞曲(Chaconne)。
以上是這次的介紹,因為整理的資料比較多,重要作曲家的部分會跟下一篇付費限定的考題分析放在一起,再麻煩大家多多支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