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音音樂的盛世-文藝復興時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週介紹了中世紀音樂的發展,還沒複習的你/妳記得回去點擊專欄文章喔!這次要繼續講解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時代背景的部分,文藝復興時期人民跳脫中世紀封建思想,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後,以往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教堂的權威性大大降低。Renaissance意指古文明的再生與復興,並集中個別情感,自由與人文主義成為人民的中心思想。
一、音樂上的特徵
16世紀前因樂器尚未發展完整,文藝復興早期僅有魯特琴、管風琴和少數管弦樂器,因此對聲樂曲的重視和數量仍比器樂曲來的多。 繼承中世紀持續發展的複音音樂,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更是將其改良並發揚光大,相較素歌由男聲齊唱,編制越來越龐大的聲樂曲加入多聲部及女聲。只能說時代變得真快,改良之際竟有性別平等觀念出現,思想真的前衛許多啊!話題扯遠了,從多聲部延伸的是音域的擴展,重視低音聲部與聲部間的對位、模仿,歌詞與音樂之間也有緊密的結合。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幾乎是文藝復興的代名詞之一,也是其發展的黃金時期。

重要音樂形式
宗教音樂方面,除了原本流行的彌撒曲(Mass)、經文歌(Motet)之外,聖詠(Choral)在宗教改革後誕生,是世俗民謠加上莊嚴歌詞的產物;世俗音樂方面,即使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教會勢力相當大,但世俗音樂如法國香頌(Chanson)、義大利牧歌(Madrigal)、器樂曲等仍在民間蓬勃發展。
二、重要作曲家
1.前期(1420-1475) 以布根地樂派(Burgundian School)為主
英國作曲家鄧斯泰伯(J. Dunstable,1390-1453)為樂派創始人,加入許多創新作曲手法;法國作曲家杜飛(G. Dufay,1397-1474) 使用世俗音樂當作定旋律,首創定旋律彌撒(Cantus-Firmus Mass);比利時作曲家班叔瓦(G. Binchois,1435-1511)制定音樂術語與定義,出版第一本音樂辭典。
2.盛期(1475-1530) 福萊樂派(Franco-Flemish School,或尼德蘭樂派)為主
比利時作曲家奧凱根(J. Ockeghem,1410-1497) 為樂派創始人,創作安魂彌撒,為現存最早安魂曲,法國作曲家德普瑞(Josquin des Prez,1440-1521)是奧凱根的學生,為當代最偉大作曲家之一,彌撒曲之創作影響後世作曲家。
3.晚期(1530-1600) 複音音樂巔峰時期,宗教世俗音樂同等、器樂曲大增
文藝復興晚期可說是百家爭鳴,複音音樂發展頂峰的同時,器樂曲的數量也因樂器改良而大幅增加,漸漸聲樂與器樂曲並重。代表作曲家有屬福萊樂派晚期的比利時作曲家拉素斯(O. Lassus,1532-1594);屬羅馬樂派與被稱為音樂之王、複音音樂救星的義大利作曲家帕勒斯提納(G. P. Palestrina,1525-1594) ;開創英國牧歌的作曲家拜爾德(W. Byrd,1543-1623);威尼斯樂派的義大利作曲家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 創作Concerto(為聲樂主奏加上樂團)與多首器樂曲,是銜接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重要作曲家。
以上是這次的介紹,謝謝大家的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34內容數
專為大考前音樂史及聽寫衝刺加強,音樂史方面以文章方式每周一更,亦有付費訂閱專區(三個月250、半年700、一年1250三種方案)內有專文介紹音樂班/系大考筆試及自製聽寫題目(方案金額為總題數)可供練習。意者或任何問題皆可詢問LINE ID:0912258024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sl_mus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離開高中之後總覺得時間特別快,又是一屆大考將至,對於待考高中音樂班及大學音樂系的學弟妹們是正處最後衝刺的階段,除了主修、副修的穩定性和熟練度之外,筆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不免有些運氣及場地成分,但多一份自己的準備就少一點擔心和緊張,能把外在因素降到最低,離理想成績就不遠了。     
    離開高中之後總覺得時間特別快,又是一屆大考將至,對於待考高中音樂班及大學音樂系的學弟妹們是正處最後衝刺的階段,除了主修、副修的穩定性和熟練度之外,筆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不免有些運氣及場地成分,但多一份自己的準備就少一點擔心和緊張,能把外在因素降到最低,離理想成績就不遠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進行曲(March)起源於軍隊,是一種具有強烈規律性節奏的音樂形式,19世紀時的歐洲作曲家也以進行曲形式創作各式古典樂曲,其包括為了樂器獨奏曲、歌劇、某個樂章的曲式,或是某個特殊事件及重要場合而作,本文介紹:舒伯特、貝多芬、艾爾加、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的樂曲。軍樂的進行曲則介紹世界各國的著名進行曲。
Thumbnail
14世紀以降,歐洲文藝復興展開,古希羅的知識、文化重新豐富了世俗社會,重視世俗生活以及與「人」的角色。神學方面經院哲學、基督教人文主義的發展,醞釀了日後宗教改革的出現,是歐洲自中古時期轉向近現代社會的關鍵時期。
Thumbnail
本文將解釋標題音樂與絕對音樂的內涵與差異,接著介紹古典樂的派別與時期,瞭解各時期的音樂風格與當時的代表作曲家,並賞析:韋瓦第、巴哈、海頓、貝多芬、聖桑、布拉姆斯、舒曼、羅西尼、夏布里耶、佛漢·威廉斯、史特拉汶斯基等人的作品,讓我們在聽古典樂時,可以更清楚的知曉樂曲當時創作的時代背景及曲式意涵。
Thumbnail
「器樂曲」就是「以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本文將介紹:序曲、前奏曲、間奏曲、觸技曲、小夜曲、練習曲、隨想曲、幻想曲、狂想曲、詼諧曲、交響詩、嘉禾舞曲、小步舞曲、馬厝卡舞曲、圓舞曲等15種型態的器樂曲與樂曲欣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為什麼學音樂要從四大音樂時期入手呢?」 在音樂學習的旅程中,我們通常會從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現代這四大音樂時期開始。然而,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從更早的古希臘音樂開始呢?畢竟,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他們的音樂也應該有其獨特的價值吧?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 古希臘音樂的神秘面
Thumbnail
這次的古早,打算跳脫到超古早的年代,追溯到西元8到9世紀,當時天主教教會即開始有發展單聲部、無伴奏的音樂做為聖詠~通常會出現在集體禮拜儀式中一起合唱~泛稱 葛雷果聖歌, Gragorian Chant 聖歌顧名思義,唱的內容大多仍不離聖經、祈禱歌詞等,也是教會宗教信仰儀式上不可或缺的一大塊~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在中世紀死亡如影隨形,黑死病席捲歐洲,帶走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黑暗時期逐漸散去,文藝復興如一束陽光灑落,為音樂帶來了新的活力與豐富性。你知道在宗教改革之後,為什麼信徒不再依賴傳統的拉丁文歌詞,而轉向使用本地語言進行宗教崇拜?音樂是如何成為一座堅固的堡壘,將信徒的心靈守護在其中,給予屬靈的安慰和力量?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進行曲(March)起源於軍隊,是一種具有強烈規律性節奏的音樂形式,19世紀時的歐洲作曲家也以進行曲形式創作各式古典樂曲,其包括為了樂器獨奏曲、歌劇、某個樂章的曲式,或是某個特殊事件及重要場合而作,本文介紹:舒伯特、貝多芬、艾爾加、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的樂曲。軍樂的進行曲則介紹世界各國的著名進行曲。
Thumbnail
14世紀以降,歐洲文藝復興展開,古希羅的知識、文化重新豐富了世俗社會,重視世俗生活以及與「人」的角色。神學方面經院哲學、基督教人文主義的發展,醞釀了日後宗教改革的出現,是歐洲自中古時期轉向近現代社會的關鍵時期。
Thumbnail
本文將解釋標題音樂與絕對音樂的內涵與差異,接著介紹古典樂的派別與時期,瞭解各時期的音樂風格與當時的代表作曲家,並賞析:韋瓦第、巴哈、海頓、貝多芬、聖桑、布拉姆斯、舒曼、羅西尼、夏布里耶、佛漢·威廉斯、史特拉汶斯基等人的作品,讓我們在聽古典樂時,可以更清楚的知曉樂曲當時創作的時代背景及曲式意涵。
Thumbnail
「器樂曲」就是「以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本文將介紹:序曲、前奏曲、間奏曲、觸技曲、小夜曲、練習曲、隨想曲、幻想曲、狂想曲、詼諧曲、交響詩、嘉禾舞曲、小步舞曲、馬厝卡舞曲、圓舞曲等15種型態的器樂曲與樂曲欣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為什麼學音樂要從四大音樂時期入手呢?」 在音樂學習的旅程中,我們通常會從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現代這四大音樂時期開始。然而,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從更早的古希臘音樂開始呢?畢竟,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他們的音樂也應該有其獨特的價值吧?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 古希臘音樂的神秘面
Thumbnail
這次的古早,打算跳脫到超古早的年代,追溯到西元8到9世紀,當時天主教教會即開始有發展單聲部、無伴奏的音樂做為聖詠~通常會出現在集體禮拜儀式中一起合唱~泛稱 葛雷果聖歌, Gragorian Chant 聖歌顧名思義,唱的內容大多仍不離聖經、祈禱歌詞等,也是教會宗教信仰儀式上不可或缺的一大塊~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在中世紀死亡如影隨形,黑死病席捲歐洲,帶走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黑暗時期逐漸散去,文藝復興如一束陽光灑落,為音樂帶來了新的活力與豐富性。你知道在宗教改革之後,為什麼信徒不再依賴傳統的拉丁文歌詞,而轉向使用本地語言進行宗教崇拜?音樂是如何成為一座堅固的堡壘,將信徒的心靈守護在其中,給予屬靈的安慰和力量?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