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古典與前代的音樂後,接下來是題庫大本營,音樂類型也多方發展的浪漫時期。
浪漫時期約為1820~1900年,包含浪漫與國民樂派兩大部分。浪漫主義為重視個人情感、主觀、新奇與民族性。在此觀念下浪漫主義音樂在形式與技巧雖承襲古典樂派,但內容卻大有差異。音樂自由奔放,也使用抒情和描寫手法表達個人個性。作曲家們接受詩、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趨向標題性,標題音樂是十九世紀音樂的主流。
音樂上的特徵
浪漫樂派前期作品有許多元素繼承自古典,但樂曲結構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充分表現個人情感。和聲進行與古典也有顯著差別,不協和音程的自由運用製造特殊音響效果,作曲家也運用強烈的強弱對比尋找各種感情表現的可能性。浪漫時期以調性音樂{主調音樂}為主,不過由於使用遠系轉調,有時會使作品調性模糊。
在曲式方面結構更為自由,作曲家跳脫古典時期約定俗成的框架,注重內容與主觀表現,曲式概念漸漸式微。器樂曲方面,樂器音域漸漸擴展,管弦樂編制也得到擴充。 許多多樂章樂曲有一個或多主題貫穿樂章中使全曲帶來統一的形式{如交響詩}。由於世界局勢發展,民族主義與異國主義逐漸興起,代表各國的愛國作品也慢慢出現。
主要樂曲類型與作曲家
浪漫時期樂曲類型分為歌劇、藝術歌曲與器樂曲三大部分,因篇幅關係首先介紹各國歌劇的發展,其餘下一篇繼續講解。
19世紀義大利除了歌劇幾乎無其他作品,浪漫前期的歌曲,主要屬於編號歌劇。作曲家注重人聲使用美聲唱法的詠嘆調,分為喜歌劇和莊歌劇。早期代表作曲家為羅西尼、董尼才悌與貝里尼;中期則是威爾第。浪漫後期受寫實主義影響,取材自生活寫實,以強烈對比情緒純真感受為主。代表作品有普契尼{托斯卡}、雷昂卡發洛{丑角}與馬斯卡尼{鄉間騎士}。
法國19世紀前期盛行大歌劇與喜歌劇,後期出現抒情歌劇與輕歌劇。大歌劇為法國傳統特色中加入浪漫主義而產生的特殊風格,主題方面傾向中世紀和當代歷史題材,這類型作品較長、編制較宏大,代表作曲家是白遼士。
抒情歌劇統合大歌劇與喜歌劇,展現高雅風格,聲樂曲是全劇重點,舞蹈與佈景不如大歌劇華麗。代表作曲家為聖桑、比才、馬斯奈。輕歌劇是一種輕鬆、重情感、娛樂性的舞台作品,編制與篇幅較短。 代表作曲家為奧芬巴哈。
德國在19世紀時,作曲家極力模仿義大利與法國歌曲的優點,建立德國浪漫派歌劇。特色為取材自民族傳奇與傳說、加入超自然力量;民歌風格與詠嘆調融合於樂曲中,特別注重和聲與管弦樂的效果,代表作品為韋伯{魔彈射手}。早期代表作曲家是韋伯;中期是華格納、蘇佩、約翰史特勞斯;晚期則是理查史特勞斯。
談到浪漫時期德國發展,另一個重要貢獻為華格納所創的樂劇(Music Drama),特色是自己撰寫劇本,採用民歌與宗教文獻,視歌劇是舞台藝術、文學和音樂的綜合體。詠嘆調和宣敘調分別被放棄,更加擴大管弦樂團編制展現顯著戲劇性,運用半音和聲法與不規則樂句,合唱也較少使用。戲劇與音樂的連續,也被稱為無限旋律。
華格納是主導動機(Leading Motive)的創造者,用一段音樂主題指示某一人物情景。
其他國家民族歌劇取材搭多以民間傳說故事為主,屬於國民樂派範疇,充分表現民族音樂特點。以俄國和捷克最具代表性,俄國代表作曲家為葛令卡、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柴可夫斯基;捷克則是被稱為捷克音樂三傑的史麥塔納、德佛札克、楊納傑克。
以上是這次的講解,浪漫樂派資料篇幅與資訊量真的非常大,浪漫的部分預計會濃縮成四篇文章講解音樂史、作曲家與考題介紹,最近正值開學期間更新速度會較慢一些,也謝謝大家的耐心等候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