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有「證」才有「身分」?──身分證的便利與爭議

    前言──數位身分證爭議

    內政部原訂規畫於今年十月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eID),結合身分證、自然人憑證、健保卡、駕照等證件功能,基於疫情因素考量而不得不暫時延緩計畫,然而,關於數位身分證的種種討論早已如火如荼進行著,目前主要的疑慮有以下幾項:
    1. 資安與數位足跡問題:許多國家近年來開始採取類似數位身分證的相關政策,然而個資外洩事件卻也層出不窮。所有在數位環境下進行的動作,都會留下使用紀錄,這些紀錄可以進一步成為剖析一個人性格、行為習慣的重要依據,若是對於資料的管控與保護不當,人們有可能成為數位監控下的受害者。
    2. 程序與法源不清:台灣目前仍缺乏統一的資安策略,對於資訊化相關的管制、法規、責屬機關都沒有明確規範,技術方面也沒有明確的規格與標準,如此狀況下,加一句:如果發生上述個資問題,難以保障使用者的權益。
    3. 數位落差:因為年長、身心狀況等因素而對於資訊科技使用相對生疏的使用者可能更難以區分詐欺、誘騙的相關手段,個人資料被竊取盜用的相對風險也因此升高。
    基於上述原因,包含台灣人權促進會、財團法人開放文化基金會都已在線上發起反對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的連署。然而,身分證本身究竟藏著什麼樣的資料?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為何?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的身分證來源又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需要身分證?

    身分證制度的出現和戶籍管理的關係密不可分,在1945年修正並通過的《戶籍法》中正式出現「身分證」一詞,當時處於戰後重整時期,為確認國家與人民之間關係而出現這種需要隨身攜帶的證件,讓地方與中央政府便於掌控人口,也讓各地旅行遷徙的人們身分得以被確認,更在國共內戰時為管理遷徙人口與分辨敵我的重要依據。
    時至今日,身分證的用途已經遠遠不止於法律上的「身分識別」與「戶籍管理」而已,無論是訂房住宿、購買車票等等,都會以身分證確認使用者的身分資格。近期更因為配合防疫實名制措施,在進出公共場所、參加活動時都可能需要出示身分證作為紀錄,身分證的應用早已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身分證功用,各國大不同?

    對於台灣人而言,十四歲以後就可以取得的身分證是生活中必備且需要隨身攜帶的證件,但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各因為政策、文化、歷史等因素而對於「身分證」有不同的看法與應對,以下列舉印度、英國與和台灣在身分證使用方式上相似的德國做簡略說明。
    在印度,身分證則可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證件。近年來,印度政府將身分證結合生物辨識系統(Aadhaar),讓人民可以透過指紋、虹膜等辨識辦理各種事宜,如登記水電費、申請社會補助等,也希望透過此系統讓糧食的分發配給能夠公平公正,然而,原先政府發給印度人民的糧食配給證和新系統的資料並沒有相通,導致窮人沒有辦法領取食物,甚至有人因此而飢餓至死。
    在英國歷史中,公民曾經三度擁有身分證,自2010年政黨輪替後正式廢除,從此,便不再以統一編號或特定證件作為辨識公民身分的依據。對於英國公民而言,要將包含了家中的住址、家庭狀況等各種資料的身分證出示給警察或其他機關審核,是一種侵犯個人隱私的疑慮;同時,基於人權考量,認為政府不應有權利從一張特定卡片中取得如此多的資料,因此該國多利用駕照、護照等其他證件代替。
    德國的身分證為通關時的必備證件之一,和台灣類似,身分證是德國人民的生活必備品,可以說是德國文化與習俗的一部份,必須隨身攜帶,否則會被處以罰鍰。和台灣不同的是,德國的身分證沒有身分統一編號,這是因為在納粹統治時期,曾經利用編號來管理集中營與進行種族滅絕政策。也因此,德國有相當嚴格的法律規定政府在使用身分相關資料的權限。
    隨著數位化興起,德國也開始換發數位身分證,面對資安問題,德國透過立訂完整的專法──身分證及電子識別法(Act on Identity Cards and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確立負責機關、定期檢視並維護系統,也在身分驗證與晶片加密上花費許多心力,期盼透過明確的規範和嚴謹的法律讓民眾能在享受數位化便利的同時,保障個人隱私的安全。

    結語

    身分證的存在不僅是國家和公民之間權利義務的認定,也是一個國家在歷史演變下的文化、習俗的展現,隨著時代的演變,我們除了著眼於如何讓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也要更謹慎思考如何在數位化時代確保個人資料的安全,以及個人權利與國家大眾利益之間的取捨。
    身分驗證政策的成功,需要的是長期且持續的努力,我們除了可以借鑑如德國的嚴明法規,更需要有對自身權利義務清楚了解的人民,才能讓身分證不僅僅是政府統計與確認的依據,而是一種對自我身分的認同。
    參考資料
    1. 連署|修法與公開eID資訊-財團法人開放文化基金會
    2. ▌連署 ▌ 反對全面換發 晶片身分證-台灣人權促進會
    3. 數位身分證,很酷嗎(上)?-專訪邱文聰研究員談身分證數位化的表裡虛實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4. 數位身分證,很酷嗎? (下) -專訪邱文聰研究員談身分證數位化的表裡虛實 -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5. The question of identity cards-FINANCIAL TIMES
    6. 一張卡兩樣情 印度身分證為窮人畫了一條線-地球圖輯隊
    責任編輯:曹若榆 核稿編輯:陳姵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雖然只是學生,每天追逐分數的生活難以滿足我們,我們用自己赤誠的眼睛,發掘各種現象,貼近世界。當分立的三權、五權都不可依靠,我們希望用第四權媒體、第五權公民,來探索真相。合作事宜請洽以下信箱: lookingbeyondborders@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