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殺過兩次。老天沒收我,讓我在當下承受身體上巨大的痛苦跟懊悔,這種感受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第一次是國中的時候,早忘了當時叛逆的自己是為了甚麼幼稚的事,模糊印象中似乎跟家裡有關。吞下的藥物不多,胃痛到冷汗直流,爬到廁所催吐。 第二次大概是20幾歲出社會的時候吧,那時已經搬出去自己一個人住,隱約好像是處在工作+感情的低潮吧,不太確定了,但記得吞下大量的藥。不知道睡了多久,印象中我站在一片白色道路上,四周空無一物,沒有方向感也無法前進後退,慢慢地我醒了,劇烈疼痛感瞬間侵襲全身,我試圖撐著自己從床上爬到床下,再爬到冰箱拿出牛奶喝下去,再爬回床上忍著疼痛過去,看著手機的時間,原來已經過了一天半,而我「活著,我現在活著」。
回首看,兩次愚蠢又痛苦至極的經驗,提醒我珍惜生命,不要拿生命跟老天爺賭。但我不知道要如何闡述該如何珍惜生命,就像誰都無法教誰放下,因為這是「選擇」。
選擇累積成為現在。
大多數人總渴望著別人的人生,外國的月亮總是比較圓,別人的人生好像總比自己美好精彩,總是羨慕著自己為什麼沒有那樣的人生。
人總希望可以追求生命的高峰,無論是名師名校、事業成就、身份地位、財富名聲、青春不老、幸福快樂等,卻失去了珍惜日常生活的能力。有時候人對自己很殘忍,需要從外界的眼光,來證明自己活著的事實,而生與死之間確實沒有明確的交界,開始與結束不是一拍兩散的節奏。 生命也不會像電影電視一樣精彩,不會有超人來拯救世界、不會有千年的吸血鬼來跟妳相愛、不會常有億萬富豪愛上平凡人而相愛相守一生的戲碼、不會有都教授還是鬼怪來跟妳經歷前世今生,生命不是像戲劇劇終都有Happy Ending。
常說要「活在當下」,「當下」是甚麼?就是日常發生的每件事情,我們正在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每個人都能選擇要怎麼度過這些同樣的時間。
我們一直活在這個「壓抑、被比較、有毒」的文化環境,社會依然有傳統眼光,人就越不敢表現脆弱,久而久之,身邊的人也無法注意到他人正處於痛苦甚至於瀕臨崩潰瓦解的邊緣。 壓力跟痛苦非常不好相處也不容易排解,而這些都是需要學習,學習照顧自己、學習感謝自己(我們似乎很懂得謝謝別人,而總忘了自己)。
壓力跟痛苦就像個【抽屜】,能塞滿多少東西,沒有定論也沒有絕對值,有些人只能放五分滿就覺得不能再放,會亂掉放置的秩序,有些人是隨便放放到八九分滿就差不多了,有些人不管甚麼都要硬擠硬塞進去,然後硬是關上。 這【抽屜】size 跟彈性度會因年齡、經歷而改變,有的越來越狹窄材質越硬,有的越來越大材質越軟,「每個人,都不一樣」。 過世的表姊的父母是雙雙自殺離世的,阿姨長年是腸癌的患者,早年承受婚姻家暴之痛,慢慢地為了子女學會保護跟反抗,但後來又經歷了喪女之痛,在一次的感冒突發狀況住院之時,趁著護理人員短暫離開的片刻,自己拔掉了呼吸器,選擇離開。姨丈在喪女喪妻後,慢慢地遠離家人,經歷甚麼事情我不清楚(大人口述的都不太一樣),但幾年後聽到的最後消息是他選擇在一間廢墟中上吊,結束人生。 常聽到這句話吧「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的確不能!但一心想自殺的人會在乎解決問題這個點嗎?所以覺得這句話反而是推力,可能會讓當事人更加堅決。「看看世界多麼美好,一定有值得留戀的地方」,當下的坎都還沒跨過去,滿腦子想輕生的人,會在乎世界在乎留戀嗎?這時候,身邊的人請多用《同理心、不要比較、專注傾聽的陪伴》,或許這會是生命的轉機。
一年四季,不管陰晴圓缺,太陽每天都在,才會有白天與黑夜的區別,不管經歷過多少黑夜,旭日依然升起。因曾經徘迴在生死邊緣,每天更珍惜能看到陽光,不敢說甚麼選擇是最好,但我選擇活著,生命的路才能走到現在。
【生命就是日常。活著,就是去感受並且品嘗生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