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晉惠帝名言:「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法國大革命的瑪麗皇后名言:「百姓沒有麵包吃,不會吃蛋糕嗎?」(不過這句其實不是她說的,她被冤枉了)
出身北海道的「百姓貴族」,自稱「農民荒川」,人稱「牛媽」的農民漫畫家荒川弘:「沒有飯吃,可以吃和牛啊!」
圖一:把自己畫成牛卻整天吃和牛的百姓貴族「農民荒川」(Ⓒ荒川弘/新書館/東立)
姑且不論以上各種不知人間疾苦的欠揍發言,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如果核子戰爭發生了,戰爭之後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當然是還有沒有殺西米跟壽司可以吃啊!
…等等,這是不是搞錯了什麼,這不是跟前述三位奇葩一樣嗎…
其實沒有搞錯,如果地球上發生了「有限規模」的核子戰爭,海洋中的漁產品可能成為人類賴以生存所需的主要蛋白質來源。至於如果發生了全面核戰,反正人類也滅亡得差不多,也不需要煩惱什麼糧食問題了。
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環境科技研究所(Institut de Ciència i Tecnologia Ambientals,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的 Kim J. N. Scherrer博士與加拿大 McGill 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的 Eric Galbraith 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核子戰爭之後的漁產供應進行了研究。核戰主要的影響是戰爭所引起的大火與煙塵,將會類似火山爆發時的火山灰般,遮蔽了陽光,使得全球寒冷化。事實上,在最近二十年大家關注「全球暖化」議題之前,在1980、1990年代前後,學者專家們討論的是「核子冬天」,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其實也不太令人驚訝,因為在那之前,美蘇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緊繃,隨時有引發核子大戰的可能。後來蘇聯與東歐共產政權瓦解,冷戰結束後,核戰危機驟降,暖化問題才得以浮現受到關注。
圖二:1989年時,人類關心的是「核子冬天」的問題,也就是本文探討的重點「「なんでこんな物を地球に落とす?これでは、地球が寒くなって人が住めなくなる。核の冬が来るぞ」」(Ⓒ富野由悠季/SUNRISE)
研究團隊模擬了幾個戰爭的腳本,從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小規模地區性衝突(使用 100 顆一萬五千噸級的核彈),到美國與俄羅斯兩大核子強權的衝突(4400顆十萬噸級核彈),揚起的煙塵從 5 Tg(teragram,「兆克」,或是 10 億公斤)到 150 Tg。
如前所述,即使是最小規模的核戰,5 Tg的煙塵遮蔽陽光使氣溫下降,並且讓農作物無法得到充足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可能導致全球稻米、玉米、小麥、大豆等主食減產10%,會引起嚴重的糧食問題。那麼,在海洋中會發生什麼事呢?
核戰當然也會對海洋生物發生影響,黑暗和寒冷會導致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減少,造成以它們為食物的魚類生長減緩,研究者模擬的結果顯示,根據戰爭規模不同,漁產量將會減少從3%(5 Tg)到 37%(150 Tg)。
圖三:不同規模(以煙塵量 Tg 表示)的核戰發生五年後,對全球漁業的衝擊模擬,令人驚訝的是,部分地區由於氣候、洋流的關係,漁獲量反而是增加的(紅色地區)。(來源:PNAS)
由於海洋巨大的水量作為緩衝,相對於陸地的作物,受到的衝擊比較小,也可能恢復得比較快。模擬結果顯示,如果從現在(戰爭前)開始對漁業進行良好的管理——也就是大家要停止濫捕——在戰爭發生後,漁產可以以較快的速度復甦,然而農業穀物提供給人類的熱量是漁產的25-30倍,不可能由漁產的恢復來補充生存所需熱量的缺口。怎麼辦呢?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將畜牧業原本要用的穀物優先給人類食用,而這會造成畜牧業停擺,無法供應動物性蛋白,這部分就改由漁產來補足。
圖四:戰後漁獲量(左排ADG)、魚藏量(中排BEH)、漁業成本(右排CFI)隨時間的關係。上列(ABC)表示維持現行捕撈策略,中列(DEF)表示採取加強捕撈策略,下列(GHI)表示先採取降低捕撈策略。可以看出如果先忍個三年(下列),後面幾年漁獲、漁產藏量都會快速復甦。但是戰爭發生後立刻產生食物短缺怎麼辦呢?答案是從戰前就開始控管漁業,避免過度捕撈,把漁產藏量墊高,如此一來即使戰爭發生,仍能撐過前面三年(來源:PNAS)
當然,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最好還是不要發生核戰啦!但是無論如何,進行漁業控管,停止過度捕撈是必要的,這個措施將在地球發生任何巨變(不限於核戰)時,在海洋的保護下,所能確保的人類蛋白質來源。
以後記得少吃點鮪魚,鰹魚、竹莢魚、波士頓龍蝦可以放心多吃一點!
這個研究發表於11月9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話都給我講就好 其之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