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作者的美麗與哀愁│絕美之城 The Great Beauty (2013)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難的總是開頭,讀者想要的是能吸引他們的事物,對創作者來說卻是如何問對問題。這牽涉到觀看與被觀看的不同,一如<絶美之城>的流暢運鏡、對比剪接和如畫的精緻構圖,呈現這城市縱慾、享樂的浮華面貌,獵奇的觀點使你我迷失在事物的表面,相對零散的敘事不僅沒有提供幫助還造成不知主題為何的反效果,越到後來才越漸入佳境,原來最好的開頭竟是在最後的結尾處,所有的浮誇不過只是戲法,只待人一層一層看破,經歷了那些結束才正要開始。
通常事情的結束都是死亡,但首先會有生命潛藏在其中,說也說不完。這個其實都早已在喧嘩中落定,寂靜便是情感、愛也是恐懼,絕美的光芒野性而無常,那些艱辛悲慘和痛苦的人性,都埋在生而為人的困窘之下,說也說不完,其上不過是浮華雲煙,我不在意浮華,所以這就是小說的開始,最終這不過是個戲法,對,只是個戲法。
正以為觀看的是一座城市的榮華與傾頹,其實我們更是閲讀身為創作者的主角如何找到救贖之光。<絶美之城>的慧黠在於透過影像和觀眾的關係、華麗形式與鬆散內容的表裡反轉,為一個亙古的答案,對大哉問提出新的有趣問法;就像所有人都在問主角為什麼不再寫下一本書,即使主角從未明說,但角色與和觀眾們早已預想表面上那些堂而皇之卻老掉牙的創作瓶頸,當聖徒瑪麗亞修女也問主角同個問題,他這才道出:「我想尋找更美好的事物,可是沒有找到」,然而那些blah-blah-blah的時光並非全然沒有意義,那意義便在於理解一切的尋求確實都是虛空、再無美好之物,過程的徒然反而成為無可避免的重要體驗,也因此有所感悟才能開啟新的篇章。
觀眾以一段濃縮的電影時光陪伴主角從青年到老年追尋一種幻影,頗有實驗興味去「浪費」那些篇幅使人一起迷途,困惑於杯盤狼籍後的孤寂、性感情慾冷卻的沈默、思辯滔滔之間從一本正經摔碎,再矯飾也無法抹去名流們內心各形各色的困局;到了中段也成功誤導我們以為主角是為了初戀情人莫名離去,而在各種美好事物上搜尋愛的樣子,到了最終得到的解脫竟早就藏在前段的自白中—人哪,不過是懷舊的動物。
就算能將所有美好都上鎖收藏,但在人的心裡最具份量的美,絕對是已失去的那個。它不是哪件藝術品也不是什麼初戀,就像這座城市(羅馬)所展示給我們所有眼前的燦爛,我們心心念念的總是那已無法再具象的輝煌;主角從回憶追尋、向外物追尋,挫敗感使他自嘲「懷舊有什麼不好,這是對未來毫無信念的人唯一能給予的消遣」,當他終於理解該放棄對過往人事物的不可能迷戀,而是他的本質就是一個懷舊之人,而那份「舊」,甚至不是「新」的對照,而是一種「根本」,最原生的那份情感。
主角擅長以直白的提問拆解受訪者的包裝,號稱「共鳴的詩意是不能夠用粗鄙的語言表達」的行為藝術家,也被逼問的只得承認無法解釋共鳴是什麼;此時的主角只是個冷眼旁觀的觀眾,刻意迴避同樣身為創作者也必然答不上來的困窘。類似的對比是當賓客質問聖徒的發言人為何不讓修女自己發言,修女這才緩緩吐出:「我為貧困立下誓言,你不能談論貧困,你得生活於貧困」,並不是使用的媒介(文字/語言/藝術⋯)的問題,真諦在於以生命活在其中。
這一刻,主角明白了自己並未活在「其中」,如同那最奇幻的場景:成群白鸛在遷徒中暫歇主角的陽台上,牠們來去旅行卻不曾誤認中途是歸屬,而主角卻是迷途者,得回到根、回到自己的源頭才能找到力量。
相較<神經殺手>「到老年若不能有一番成績不如去死一死」那種以負能量自我激勵的概念,<絶美之城>悟道式的結局是另一種溫柔,畢竟65歲的主角之於104歲猶然堅持誓言的聖徒仍有大把時光去創造,從那些虛空中悟出的也能算是所謂的「道」吧。<絶美之城>或許對「想寫一本什麼都不講的小說」卻失敗的福婁拜會是一種安慰,它成功的用一種詩意的方式,在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中使人找到了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6會員
230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大概不會有人把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和通俗漫畫聯想在一起,但(危險思想的自白)就像是更為入世的半調子異能者,被太多的庸俗所纏繞,擁有的思想超能,與其拯救世界更該實際優先拯救自己,成為另一種英雄的反面,卻和漫畫英雄擁有相同的哀愁本質。
經典是一種減法,篇幅剪裁得當,每個線索都是有意識的,不加入無謂的演出和劇情就能將主旨立體化,那樣的自信與成熟,某方面也是相信觀眾的智慧和品味,相信僅僅單純說好一個故事就能引起人們思考主題背後的不單純。 處女之泉的劇情,真的能簡單用一兩句話就說完,可以是一種直線......
從來童話都不是寫給孩子看的,而是寫給那些耽溺於失去的大人們,彷彿一廂情願的天真就足夠合理化,使人不忍指責為了追求幸福而必然付出的代價。 我們不再需要迪士尼式純潔無瑕、完美被害者形象的女主角。新版的女主角渴望一窺上流社會的那種心機—即使不見得惡意卻絕對是一種心機......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恐懼,可能是人類最真實的情緒,我們卻知之甚少,總是隔靴搔癢般複製它的表面。 當然所有分類都是粗略的,電影類型也不例外。和都能被歸類為恐怖片,但我們能輕易分辨出它們的不同,只是我們容許自己細膩的情感隨同被簡化為當下的直覺反應。 燈塔,並不是這樣,當下的沉悶並不是熟悉、被期待...
這個後設寓言必然是個宗教故事。宗教與科幻本是雙生同源(科學則是兩方的巫者),就像是聖經的充滿了難以想像、理解的科幻情節,縱然聖經象徵的宗教性如此亙古,它內在的深層奧秘仍舊新穎、仍舊不是人類智慧所能破譯......
大概不會有人把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和通俗漫畫聯想在一起,但(危險思想的自白)就像是更為入世的半調子異能者,被太多的庸俗所纏繞,擁有的思想超能,與其拯救世界更該實際優先拯救自己,成為另一種英雄的反面,卻和漫畫英雄擁有相同的哀愁本質。
經典是一種減法,篇幅剪裁得當,每個線索都是有意識的,不加入無謂的演出和劇情就能將主旨立體化,那樣的自信與成熟,某方面也是相信觀眾的智慧和品味,相信僅僅單純說好一個故事就能引起人們思考主題背後的不單純。 處女之泉的劇情,真的能簡單用一兩句話就說完,可以是一種直線......
從來童話都不是寫給孩子看的,而是寫給那些耽溺於失去的大人們,彷彿一廂情願的天真就足夠合理化,使人不忍指責為了追求幸福而必然付出的代價。 我們不再需要迪士尼式純潔無瑕、完美被害者形象的女主角。新版的女主角渴望一窺上流社會的那種心機—即使不見得惡意卻絕對是一種心機......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恐懼,可能是人類最真實的情緒,我們卻知之甚少,總是隔靴搔癢般複製它的表面。 當然所有分類都是粗略的,電影類型也不例外。和都能被歸類為恐怖片,但我們能輕易分辨出它們的不同,只是我們容許自己細膩的情感隨同被簡化為當下的直覺反應。 燈塔,並不是這樣,當下的沉悶並不是熟悉、被期待...
這個後設寓言必然是個宗教故事。宗教與科幻本是雙生同源(科學則是兩方的巫者),就像是聖經的充滿了難以想像、理解的科幻情節,縱然聖經象徵的宗教性如此亙古,它內在的深層奧秘仍舊新穎、仍舊不是人類智慧所能破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終於到最精彩的時刻」通常是這麼說的,如今又會剩多少人對這個殘片感興趣呢?還是說透過這份惡意產生更大的惡意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第九封 生命的意義不只存在於愛情 看看身邊的人事物,你所擁有的美好 意義不只有存在愛情裡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好萊塢很喜歡用左右為難的梗,同時有兩個人追求,或是愛上某人,但卻仍纏結於舊愛。有沒有過這種經驗?電影裡的主角還在困惑自己到底心歸何處,其實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最後的答案。在新歡與舊愛之間,驀然回首,赫然發現舊愛依然還是最美。
Thumbnail
《人生隨筆》 「你是在甚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主角?」 - 「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書。那時候的我春風得意,答她說『其實我更喜歡你。』但是過了很久,當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才知道答案。」 - 「你沒爭取過?」 「誰人真的能對抗命運?我不停去尋找方法,但有些東西失去了便是失去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台北,一位情場玩家與一名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女生展開戀情。然而,女生表面冷漠,卻在床上表現出熱情,令男主角困惑。他詢問她對未來的想法,卻得不到明確答案。最終,他選擇離開,意識到無法拯救她的靈魂。故事講述愛情與自我成長之間的掙扎,以及面對情感迷失時的抉擇。
Thumbnail
這是幾年前寫的一首詩,用來描述自己就算在世人心中不完美,也要對自己有自信,因為連希臘神話的女神也不是完美的(笑)。 以前小時候,在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人形象,大都來是童話故事中那些善良又天真的公主們。在圖畫書上,她們不僅有美麗如花的外貌、優雅的舉手投足外,更有善良純真的內心。 小孩子,不論
Thumbnail
通過兩部經典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女主角離婚後的旅程,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事。這兩位女主角選擇到義大利旅行,這次旅程不僅改變了她們對生活的看法,也讓她們明白了人生需要懂得如何享受自己和獨處。
Thumbnail
童年電視上的卡通總是以喜劇結尾、偉人傳記也都是完美無瑕,在這些完美故事的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地塑造了我們對完美的追求;隨著成長,看的作品從永遠有歡樂結局的卡通變成以悲劇收尾的電影、從光鮮亮麗的偉人故事到了解真實背後所要付出的痛苦與汗血,小時候那張完美人生的藍圖,好像是錯的、世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耶!?
Thumbnail
「終於到最精彩的時刻」通常是這麼說的,如今又會剩多少人對這個殘片感興趣呢?還是說透過這份惡意產生更大的惡意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第九封 生命的意義不只存在於愛情 看看身邊的人事物,你所擁有的美好 意義不只有存在愛情裡
Thumbnail
▓「廢墟自我」   「我們可以說,走進愛情,也是作為逃離自己的方式之一。人們從廢墟自我的荒土,逃向完善自我的樂土("Wreckego"→"Completego")。」   這系列中提到的「廢墟自我」真有意思,我要來好好想想。   ▓突然不愛了   「了解到愛與恨總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交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好萊塢很喜歡用左右為難的梗,同時有兩個人追求,或是愛上某人,但卻仍纏結於舊愛。有沒有過這種經驗?電影裡的主角還在困惑自己到底心歸何處,其實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最後的答案。在新歡與舊愛之間,驀然回首,赫然發現舊愛依然還是最美。
Thumbnail
《人生隨筆》 「你是在甚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主角?」 - 「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書。那時候的我春風得意,答她說『其實我更喜歡你。』但是過了很久,當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才知道答案。」 - 「你沒爭取過?」 「誰人真的能對抗命運?我不停去尋找方法,但有些東西失去了便是失去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台北,一位情場玩家與一名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女生展開戀情。然而,女生表面冷漠,卻在床上表現出熱情,令男主角困惑。他詢問她對未來的想法,卻得不到明確答案。最終,他選擇離開,意識到無法拯救她的靈魂。故事講述愛情與自我成長之間的掙扎,以及面對情感迷失時的抉擇。
Thumbnail
這是幾年前寫的一首詩,用來描述自己就算在世人心中不完美,也要對自己有自信,因為連希臘神話的女神也不是完美的(笑)。 以前小時候,在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人形象,大都來是童話故事中那些善良又天真的公主們。在圖畫書上,她們不僅有美麗如花的外貌、優雅的舉手投足外,更有善良純真的內心。 小孩子,不論
Thumbnail
通過兩部經典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女主角離婚後的旅程,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事。這兩位女主角選擇到義大利旅行,這次旅程不僅改變了她們對生活的看法,也讓她們明白了人生需要懂得如何享受自己和獨處。
Thumbnail
童年電視上的卡通總是以喜劇結尾、偉人傳記也都是完美無瑕,在這些完美故事的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地塑造了我們對完美的追求;隨著成長,看的作品從永遠有歡樂結局的卡通變成以悲劇收尾的電影、從光鮮亮麗的偉人故事到了解真實背後所要付出的痛苦與汗血,小時候那張完美人生的藍圖,好像是錯的、世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