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啦!我地球聯邦正式向船底座大星雲(Carina Nebula)開火!有圖有真相!來看一下這張照片,保證不是 photoshop 的產物:
四道強力雷射光柱,往船底座星雲激射而去。(來源: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圖中清楚可見,四道來自地面的強烈雷射光柱大爆射!瞄準的是距離我們 8500 光年以外的船底座大星雲,它比我們較為熟知的獵戶座星雲大四倍,並且更加明亮,它是由大量的宇宙塵與氣體組成,離子化的氣體發出粉紅色的光,非常美麗。只是因為位於南半球星空,身處北半球的我們是看不到的。這四發「雷射砲」是誰打的?又是為了什麼?
等等,地球人什麼時候有這麼威的雷射砲了...
其實這些的確不是雷射砲啦...是歐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vertory)設於智利帕拉納(Paranal)的「大得要命的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 VLT),由於在觀測船底座星雲時,地球大氣的擾動會影響取得的星雲影像,所以必須想個辦法修正。
於是天文學家發射了圖中的四道雷射光——它們當然沒有射到星雲本體處,因為那得花上八千五百年才到得了——目的地只是在大氣層頂部,雷射激發了那裡的鈉,讓它們就像星星般發光,天文台收集了這些鈉的光線,就可以反推此時大氣擾動的狀況,並且即時修正船底座星雲的影像,呈現它在「沒有大氣擾動影響時」的樣貌。
因此,雷射必須瞄準星雲的方向,因為這樣鈉的「人造星光」跟 8500 年前來自星雲的光,才會走在同一條路徑,受到相同的大氣擾動。當然,這種技術也可以用在其他天體的觀測,來修正掉大氣的影響。這是科學家相當厲害的手段,無法去除大氣擾動對星光的影響,就想辦法把這個擾動量出來,然後從觀測資料裡面扣掉就行了,這種技術稱為「調適光學」(adaptive optics),理論是滿早就有,不過實際上是從雷根總統時代的「星際大戰」計畫(真正的名稱是 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戰略防禦計畫)時研發出來的。
不想這麼麻煩的話,就得花大把鈔票,把望遠鏡蓋在大氣圈外,像哈伯望遠鏡那樣囉!
ESO 新聞稿(2020/11/09):https://www.eso.org/public/images/potw2045a/